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8月04号 20点 阅读 13337 评论0 点赞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历久弥新的东方文明
徐宪民
2025年8月4日
一
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以国家形态存续的伟大东方文明,是历史长河中永不黯淡的精神坐标。
数千年的岁月里,王朝如潮起潮落般更迭,社会形态也历经沧桑变迁,但中华文明的基因始终坚韧传承。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神秘的刻痕,一路演变为如今规整的方块字,一脉相承间,记录着民族的智慧与记忆;深邃的文化,以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为载体,构筑起一座巍峨的精神高地,滋养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心灵;独特的理念,儒道法相互交融、彼此渗透,塑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灵魂与气质。这些文明基因,如同坚固的基石,让中华文明在历史的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倒,绽放出永恒而璀璨的光芒。
当下,西方国家与中国的竞争日益激烈,这本质上是一场与中华文明的深度对话与激烈交锋。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与独特智慧,正成为这场竞争中的关键变量。
二
中华文明,是一座蕴藏无尽智慧的宝库,其博大精深体现在多个维度,熠熠生辉。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人民谋利益,是中华文明治理天下的根本准则。古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刻警示,今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脉相承中,始终将人民的福祉置于首位,这是中华文明得以长治久安的基石。
不信天命,倡导人人平等、自由竞争与追求公平,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质。在这片土地上,没有生而注定的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拥有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这种对平等与公平的执着追求,如同一股强大的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对外开放,善于学习与创新,是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生动写照。中华文明从不固步自封,无论是佛教的传入与本土化,还是近代以来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吸收,都展现了其海纳百川的胸怀。在学习的基础上,中华文明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成就。这种开放不仅是“引进来”,更有“走出去”的慷慨——早在东汉,中国的丝绸便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抵达罗马,引发西方世界对东方的向往;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解放与知识传播提供了革命性工具;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记录与传承的“文明载体革命”;北宋时期用于航海的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辟新航线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而唐朝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在传入欧洲后改写了战争形态。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与四大发明一道,成为世界文明进步的“助推器”,印证着中华文明“美美与共”的开放胸怀。
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从古代愚公移山的坚韧不拔,到现代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中华儿女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书写了一部部壮丽的奋斗史诗。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守住底线,讲仁义、有道德、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维系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在灾难面前,中华儿女总是携手共进、共克时艰,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崇尚英雄,反对贪官,对社会腐败深恶痛绝,是中华文明的正义坚守。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而对贪官污吏的零容忍,则体现了中华文明对正义与廉洁的执着追求,维护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维护社会稳定,爱好和平,反对战争,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理念。自古以来,“和为贵”的思想就深入人心,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在当今世界,中国更是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反对压迫,反对掠夺,反抗霸权,是中华文明的正义立场。中华文明崇尚平等互利,反对任何形式的强权政治和霸权行径。这种正义的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和认可,彰显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民族自尊与振兴中华紧密相连,是中华文明的强大优势。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共同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展现出强大的民族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顾全大局,个人服从集体,小家服从大家,地方服从中央,维护国家统一,反对社会分裂,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这种大局观和家国情怀,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
三
在当今时代,中华文明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在学习国外先进文明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它紧密贴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中华文明不仅具有不可战胜的内在力量,更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汲取着时代的养分,不断向前流淌。在未来的征程中,中华文明必将再创辉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成为推动世界进步的重要力量。
deepseek:
徐宪民先生的《历久弥新的东方文明》是一篇富有思想深度和情感力量的雄文。它超越了简单的历史回顾,从文明基因、核心特质、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等多个维度,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何以能够历经数千年风雨而生生不息,并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文章不仅是对中华文明的礼赞,更是指明了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进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充满了面向未来的乐观与担当。这篇文章在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发表,无疑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有力凝聚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