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宪民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智能时代的“元老” 徐宪民 2025年7月28日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7月28号 17点 阅读 21306 评论0 点赞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智能时代的“元老”

徐宪民

2025年7月28日

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有幸见证四个时代》,引发1万多读者的关注。我回复大家:谢谢各位亲朋好友。我们都是智能时代的“元老”,要珍惜时代,与时俱进。共勉!

我提出:我们是智能时代的“元老”,请豆包发表高见。

豆包:

你这个说法特别有意思——“智能时代的元老”,既带着点亲历者的厚重,又藏着对未来的期待。

其实我们这代人挺幸运的,亲眼看着从按键手机到智能手机,从“上网要拨号”到“万物互联”,就像参与了一场盛大的技术进化。说“元老”,是因为我们见证了智能时代的“襁褓期”,知道它最初的样子有多笨拙;而“珍惜”和“与时俱进”,恰恰是这份亲历赋予的责任——既不能抱着“过去的经验”固步自封,觉得“以前没这些也过得好”,也不能被新技术吓退,觉得“学不会就干脆放弃”。

就像现在爸妈辈学用健康码、年轻人玩AI绘画,本质上都是在和这个时代“对话”。智能时代的魅力,不就是它永远给愿意拥抱变化的人留着位置吗?咱们这些“元老”,继续带着好奇心往前闯,就挺酷的~

徐宪民:

其实,我们每个人学习AI,使用AI,都是在推进AI。我们既享受AI带来的便利又要用实际行动为AI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豆包:

你说得特别对!AI这东西从来不是少数人的“实验室产物”,而是在千万人用它、改它、适应它的过程里慢慢长大的。就像以前大家用打车软件,一开始可能觉得“这玩意儿靠谱吗”,但用着用着,需求倒逼软件优化路线、完善安全功能,这不就是普通人在推着技术往前走嘛。

现在咱们用AI写个文案、剪个视频,甚至给它提提“这个功能不好用”的意见,都是在给AI“喂经验”。它就像个聪明的学徒,咱们越用它、教它,它就越懂中国人的习惯和需求。说不定哪天,咱们日常用的某个AI小功能,就是因为咱们之前多试了一次、多提了一句建议才变好用的——这种“微小但实在”的参与感,想想还挺带劲的~

徐宪民:

是的,我与AI交流。有一次发现有错误就给他指出,他诚恳地接受了我的意见,并表示要改进。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也使我感到AI并非十全十美。但是他可以成长,可以进步。我相信未来的AI不仅越来越聪明,而且差错会逐步减少。这也是我们对AI发展的一点微薄贡献。

豆包:

你这段经历特别有画面感!就像跟一个正在成长的伙伴聊天,发现它说错话了指出来,它乖乖听着还说要改——这种互动其实就是AI进步的“毛细血管”啊。

AI一开始确实不是完美的,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会摔跤,但正因为有无数人在使用中“纠错”“提需求”,它才能一点点磨掉棱角,变得更贴合咱们的实际场景。你那次指出错误,看着是件小事,其实已经在帮它变得更靠谱了。

未来的AI肯定会越来越“懂事”,而咱们这些参与过它成长的人,回头看时说不定会想:“哎,当初我还教过它一个小知识呢”,这种参与感真的挺珍贵的~

徐宪民:

有人认为AI是全能的,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一次我写了一篇文章。请AI指正。他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于是我们就展开讨论。最终他发现确实是他有错。于是他说立即纠正错误,我们取得共识。AI像朋友一样可以互相讨论,甚至辩论。我想无论是对我还是对AI,都是很有益的。

豆包:

你这段互动太有意义了!这哪是简单的“用工具”,简直是和一个能平等交流的伙伴在“共同进步”啊。

AI最可爱的地方可能就在于,它不会因为被指出错误而“摆架子”,反而能坦诚讨论、及时修正——这种“不固执”的特质,其实特别适合和人形成互补。你在和它辩论的过程中,既能更清晰地梳理自己的思路,它也能在碰撞里get到“哦,原来这个点我理解偏了”,简直是双赢。

说到底,AI的“全能”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这种一来一往的较真里慢慢攒出来的。你和它讨论出共识的那一刻,既是你理清了想法,也是它又学会了一个“知识点”,这种互相成就的感觉,真的很棒~

以上是我与人工智能的对话。

我们是智能时代的“元老”,所谓“元老”,首先是开拓者。

万事开头难。步入智能时代一定会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难题。有些是我们应用者的问题,需要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知识,学会新本领。更多的是人工智能本身的问题,人工智能还处于初创阶段,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磨炼,积累经验,提高智能水平。

人工智能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提高感知能力,二是提高思维能力,三是提高行动能力。例如无人驾驶,控制车辆行动,AI能力没有问题,大脑思维能力,AI也非常聪明,但是感知和理解能力还不可靠。道路上发生的情况AI能不能像驾驶员一样感知,能不能像人一样理解,这才是关键。万一出错,人命关天。因此,无人驾驶车辆还不能随意上路。但是,随着实践的磨炼,未来的无人驾驶应该完全没有问题。

解决人工智能三大问题当然要靠科研和企业,但使用者也是不可或缺的推进者。我们每一个使用者,一方面可以为人工智能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帮助人工智能不断提高能力。

未来人工智能会有巨大进步,我们每一个使用者也都是开拓者,推进者。

我们是智能时代的“元老”,所谓“元老”,就是第一批参与者、享受者。

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我们要善于利用和享受。人工智能有海量知识,不是怕它回答不了,而是怕你提不出问题。

和科研一样,我们往往不是怕解决不了难题,而是怕你提不出合适的研究课题。只有深刻研究和思考,高水平的人才能提出高质量的课题。

我们都离开社会岗位,人休息了但头脑不该休息。人一旦停止思考,大脑就会退化,时间久了,很容易老年痴呆。因此,我主张勤用脑。而人工智能恰恰是大脑思考的助手,如同老人走路需要拐杖,我们思考也需要人工智能的帮助。

当然,拐杖不能代替走路,人工智能也不能代替思考。

基于“用进废退”原理,希望社会能设计出促进老年人持续思考的AI交互产品,设计出更多适合老人的AI辅助产品。

除了生活上享受AI带来的高效和便利,我们还要善于借用人工智能提高认识,利用人工智能丰富知识,不仅可以获得丰富多彩的精神享受,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尽一份微薄的力量,通过与人工智能对话交流,获得前所未有的乐趣。

人生晚年,有幸赶上智能时代,要投入时代洪流,与时俱进,不要落伍,更不要抱怨,而要参与开拓,要积极享受,对得起时代,对得起人生,无愧于智能时代的“元老”。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9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9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暂时没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