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8月02号 05点 阅读 13808 评论13 点赞3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我与AI】她离“痴呆”还有多远
(下)
王雅萍
露萍虽然每天坚持吃着医生配的药,但心中的谜团反而一个又一个的升腾起来。那天,她向DeepSeek提出了,“记忆快速衰退能否控制和逆转?”的问题。
AI根据神经科学和临床证据做了分层解答。当然内容很多,她只挑与自己相关的,才看得很仔细。从部分可逆转的情况看,比如维生素B12缺乏的问题,补充叶酸后3~6个月,记忆即可能改善。
“这件事容易,即便不缺乏,吃点也没啥坏处。”她准备以后每天吃药时加一粒叶酸就是了。
另有可控但难逆转的情况,比如海默症早期。这是她需要专题研究的。
更有几乎不可逆的情况,她看了AI所举的例子,看来自己完全不属于这类,也就一下跳过去了。
终于看到前沿探索中的逆转可能,她最感兴趣的是脑机接口;海马体芯片项目;尝试通过电刺激增强记忆编码。
AI也提出了立即行动的清单,72小时要做各项检测,她一项一项地捋了一遍,好像都与自己关系不大。至于长期管理,AI告诉她学习新语言或者乐器,即使晚年开始也仍有效;再就是优化睡眠,深度睡眠是记忆巩固的关键。在这方面她也可做些调整,比如更好地把握吃安眠药的问题,尽管空间有限,但也可以试试看。
AI做了关键的结论:逆转取决于病因,像纠正维生素这样的窗口机会稍纵即逝。一句话惊到了她,即刻去药房买了叶酸。
结论还告诉她,控制永远有意义,即使不可逆,通过干预可将衰退斜率从“陡降”改为“缓坡”。这让她心里有了底。
只是每天吃着这些药,她心里对这些药没有底。这些药的药效如何?有没有副作用?这是她当下最关切的。于是再次打开DeekSeep,输入了两种药名,进行询问。
根据她提供的两种药物:银杏叶提取物片和复方苁蓉益智胶囊,结合她MoCA-B 21分的认知水平,为她作出了这样的专业分析和建议:
银杏叶提取物片是适应轻中度痴呆或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可以改善脑微循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减少斑块。但对健康人预防痴呆无效。
她呆呆地看着AI的分析,有点不知所措,那种纠结是难以形容的。她当然不希望自己真的患上海默症,只想吃点医生配的药预防一下而已。当得知这些药对预防海默症无效,那就是说这个药吃了也白吃。不知怎么搞的,这时那“白吃”在她心底里居然成了“白痴”。
“看来,不管吃不吃,都成了白痴!”她赌气地想。
至于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属于中药复方,如果不另配些西药,疗效较低。
当然从医生的用药也透出了她的病可能属于轻度,还不必用太重的药,这些药均属于延缓症状,保护神经的温和措施。此刻AI的关心倒令她倍感温暖,及时提醒了她用药的安全:
服用银杏叶提取物药时,避免与阿司匹林/华法林同用(增加出血风险),常见副作用:头痛(约5%患者);服用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要监测肝肾功能(含何首乌成分,长期使用需警惕肝损伤);可能引起轻度消化道不适(建议餐后服用)。
“哎呀,自己正是因为轻微头痛、恍惚,才去看的病,如果药的副作用是‘头痛’,岂不雪上加霜?但愿自己不属于这5%。”她只能为自己默默祈祷。
这时候,AI给她出了好主意,所谓“可叠加的非药物干预”:一是精准运动,每周3次间歇性快走(慢走1分钟+快走1分钟交替,共30分钟),研究显示可增加海马体积1-2%(相当于逆转1年衰老);二是认知训练,那是双重任务训练,边散步边进行简单计算(如100-7连续减);三是使用“间隔重复”记忆法(如Anki软件)强化延迟回忆;三是营养调整,增加磷脂酰丝氨酸(鸡蛋、动物肝脏)——可增强细胞膜流动性,同时避免晚间高GI饮食(防止睡眠中血糖波动影响记忆巩固)。
嗨!她每天都要外出散步一小时左右,连同做下记忆训练,那还真是一举两得!至于营养,她与AI的提醒并无两致。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医生开的药也吃完了。她感觉头疼、恍惚的状态,也在不经意间消失了。到底是药物的效果?还是身体自然恢复的结果?不管属于哪一种,只要不与海默症沾边就好。当然她也暗暗庆幸自己不属于那个5%,银杏叶提取物片没有给她带来副作用。
药还是要去配的,她准备吃上3个月,只要一切都恢复正常,就不再吃这些药了。虽然老伴的意见,让她到时候检查一下肝肾功能,如果尚属正常,还继续吃一段。但她有自己的主意,她不想让药物将自己的身体毁得太快。
这次去医院问诊时,她碰到的医生曾经给她配过几次药,有点熟悉,也不算太熟。但她知道这位医生在病人中的口碑很好,有些病人是专门要挑这位医生看病的。因为自己是来配药的,好像她成了主角。她将药盒拿出来给医生看,请医生开这些药就可以了。
医生看着她拿出的两个药盒,沉吟了一会儿,然后慎重的说,“开这两种药,我得给你写上‘轻度认知障碍’,否则医院是不让开的。”她看出医生的神情好像有点凝重,似乎要给她定什么性似的。
她怔了一下,在此之前,她还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一个定性。虽然药盒上的注明,AI的说明,都比这个定性要严峻得多,但那毕竟是泛指,并不是针对她的。针对她病情的定性,她还是第一回听到。只是那些严峻的问题,都已在她的脑子里转了那么多天,她已经感觉不到它的分量了,便很坦然地接受了。
“我感觉你好像没到这个程度。”医生的这句话一下子拉近了她们之间的距离。
她一直都是这么想的,于是她与医生实话实说,“我想就吃3个月,不再吃了。AI告诉我,如果不是海默症,这些药吃了也白吃。”
“有些药倒也不是白吃。我建议你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可以不吃,银杏叶提取物片还是保留,虽然它对海默症的预防无效,但对老年人改善脑微循环还是有好处的。”
“好的,谢谢医生!”
从医院里出来,她心里感觉特别的愉悦,脑子也特别清新,那种病状好像完全没有了,也许这只是一时的兴奋所致。她是个很有理智的人,此刻想得也特别明白,即便自己确实已走到了痴呆的边缘,当然会不可逆的继续发展。那么只要自己照着AI所说的健身健脑的方式去努力,尽可能延缓痴呆的发展进程;回到家,她即告诉老伴,注意对她的日常观察,如出现反复提问或迷路现象,那就毫无犹疑地吃这些药,还得增加些其他药,这都是AI告诉她的秘诀;再到症状严重的时候,她想正在前沿探索的那三款即脑机接口;海马体芯片项目;尝试通过电刺激增强记忆编码,总有一款研制出来,成为海默症的克星。这么想着,她感觉气定神闲。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转发老知青丽萍的点评:我们终于到了不得不重视健康疾病变化的年纪,感谢雅萍把Al治理痴呆分析得那么仔细到位,我要收藏着,至少记得银杏叶提取物对痴呆有点效果没啥副作用。病久了很多药的副作用我能感觉到,无奈去询问医生,试着停俩月再服用俩月,总比刺激肠胃或产生耐药性好一些。有医生说药物能维持现状就很好了,它给我们的心理暗示是吃过药就会治好,其实我们自身的免疫力才是养好身体最根本的基础,适当运动,适当营养都是让我们增强免疫力!深有体会的是要由衷的开心,身体里细胞个个感应轻松愉悦,这可比药灵验百倍! 近在身旁的作家,和我们深入探讨思考疾病各种形态各种治疗方案,真是太好了!紧握您的手![抱拳][抱拳][玫瑰][玫瑰][握手][握手]
一路艳阳,也会雨下 可以打伞,还有陪伴 老年,是人生的一段特殊里程,谁都会经历,谁都难跳越;想得太早太多,没啥必要;觉得完全无关,似乎过于乐观。 年长,没啥可怕;你已经历了那么多,收获也丰满;虽有艰辛,也一定不乏美好;两者都存在,记忆可有选择;带点乐观,怀点希望,就不至于只见暗淡。 记忆可取舍,记忆衰退特别是急速衰退,还让人可怕;海默症是个洋名、新词,老年痴呆早已登场;总是先从记忆变差开始,“前脚在说,后脚就忘”,老了都这样;有的似乎正常,可以归于自然;有的来得突然,自己感觉意外,别人见了异常;半信半疑各种说法,半推半就问诊检查;机会窗口稍纵即逝,剧情演进常会反转;不可大意,更别说大话;多点留意,可将衰退的坡度、速率减缓。 人生都有这一段,即使一路艳阳,也会偶尔雨下;雨下可以打伞,还有医学、AI相助,亲人陪伴。 为王部长的“我与AI”佳作《她离“痴呆”还有多远(下)》点赞!
药物万能是瞎话,精准施策疗效佳。适当运动成赢家,身心愉悦迎晚霞。王部长的佳作【我与Al】《她离“痴呆”还有多远》(下)以主人公露萍的执着,加上积极治疗,与Al沟通,又找到了好医生,服药与运动相结合,逐渐恢复了自信,更是盼来了“梅开二度”的健康而又愉悦的结局。作品为数量可观的有着类似境遇的老年朋友,也为没有类似疾病的健康的人群防范“痴呆症”,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蓝本。为王部长的佳作点赞!向王部长致敬!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