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勿热勿熟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7月27号 07点 阅读 8554 评论15 点赞3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勿热勿熟

邵嘉敏


    入伏了,天便毫无悬念地热了起来。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水浒传》里白胜唱的山歌,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做农民时,每每想起,便觉字字戳心。那时的农民,头顶是火炉般的骄阳,脚下是蒸腾的泥水,在“露天工厂”里“面朝黄土背朝天”,践行着“天大热,人大干”的口号,个中滋味,唯有一个“苦”字。

 

    天色未明,鸡鸣未起,生产队仓库场头的铁板便“噹噹”作响——那是催命的早工锣。趁着日头还未毒辣,我们便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进水田,抢割早稻。那时行“三熟制”,每年“三夏”、“三抢”、“三秋”轮番上阵,最熬人的便是这逢着酷暑的“三抢”。随着片又一片秸的割倒,回家匆匆垫几口吃食,太阳便已爬上半空,肆无忌惮地泼洒热浪。女人们去拔秧备种,男人们则要把沉甸甸的湿稻挑往打谷场,交给老人们脱粒。汗水,就在这无遮无拦的曝晒下,从全身每一个毛孔里争先恐后地迸涌出来。额上的汗珠滚进凹陷的眼眶,辣得人睁眼不是,闭眼也不是;顺着嘴角流进嘴里,舌尖一舔,又咸又苦。队长瞧着我这个“学生活”“三分工”(最低等级)的狼狈相,咧嘴一笑:“是人都要出汗的呀!勿热勿熟!” 我懂,这沉甸甸的早稻,正是靠着这日头的光照和温度成熟的。

 

    我们赤着脚,从泥泞的水田里跋涉出来,踩着黏滑的田埂,再踏上沪闵路滚烫的路面。碎石混着烈日下晒烊的柏油,硌得脚板钻心地疼,每一步都龇牙咧嘴。

 

 

 

 

 

    午后,暑气蒸腾到顶点。打谷场上,脱下的稻粒铺开一片金黄,在能把鸡蛋烤熟的烈日下闪烁。管晒场的老农,竹耙不停翻动,赤脚在谷粒间缓缓趟过,留下一行行深浅相间的槽印。几个时辰一回,往复翻晒,只为让每一粒稻谷都吸饱阳光的恩泽。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方才还骄阳似火,转瞬乌云翻滚,雷声挟着暴雨便劈头盖脸砸下。骤雨带来片刻的清凉,却让中午刚打个盹的人们惊跳起来,手忙脚乱地抢收场上的谷子——防雨淋!一番折腾,又是一身极汗。

 

 

 

 

 

    所谓“三抢”,抢收、抢种、抢管。时间紧箍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立秋前)。两百余亩地,三十来个壮劳力,只为一个铁律奔命:“不种立秋秧”。这是口号,更是不能违逆的农时天命。立秋后种下的秧苗,秋后便多秕谷。在收成与暴晒之间,种田人为了生存,别无选择。热吗?热!谁人衣衫不曾透出“盐花纹”?谁人脊背不曾被晒脱几层皮?热晕在地头,也是常有的事。苦吗?当然是苦!如今回望来路,却渐渐悟出:人,不也似那田间的稻棉,须经一番“勿热勿熟”的煎熬,才能结出饱满的果实?

 

    抢收抢种已忙得脚不沾地,田间管理岂能松懈?秧苗落地,没几日便要追肥、耘田。许多庄稼偏偏就爱这毒日头。刚插下几天的秧苗,一旦扎根,便“唰唰”地往上蹿。棉花也是日长夜大,绽放着斑斓的花,急着结蕾、坐铃。为防虫害,“1605”、“1059”这些剧毒农药也得顶着烈日喷洒。几位“铁姑娘”,硬是被这热毒交攻击倒,醒来拍拍土,依旧默默下田,从无半句怨言——有苦也往肚里咽下去了客观承受,乐观面对——热有热的道理。

 

 

 

 

 

    稻也好,棉也罢,正是经过这一波又一波热浪的灸烤,在酷暑中收贮蓄能,去迎接秋后的沉甸与丰饶。

 

    多少年过去了,“勿热勿熟”四个字,依然常在耳边铮铮作响。

 

*图片由AI生成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大海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6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6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郑寓2025-07-28 13:32:36

    勿热勿熟,队长有理[强][玫瑰]

    举报

  • 国强2025-07-27 15:32:50

    由上世纪七十年代江南农民在烈日炎炎耕耘时的真实写照,至笔锋一转,酷暑中迎接秋后的沉甸与丰饶,“勿热勿熟”,写出了思理深邃的生命哲理!赞!

    举报

  • 王勤2025-07-27 15:07:53

    也曾顶着骄阳下水田打药水,经历了苦难才能体会生活的甘甜。谢谢分享好文!

    举报

  • 嘉敏2025-07-27 14:35:18

    一并感谢诸位老师一贯鼓励!尤是尊敬的霜木老师!夏安!

    举报

  • 顾仲源2025-07-27 10:47:17

    勿热勿熟!邵作家的佳作既朴实又充满哲理! 开早工的“催命”钟声、割早稻挑稻担的辛劳、汗珠流淌的滋味、打谷场的纷扬、骤雨前的惊忙、衣衫上的盐花……一切都描绘得那么真实生动,印象深刻,似乎就发生在昨天,让过来之人的吾辈读来感慨万千!赞!

    举报

  • 雪玲2025-07-27 09:51:08

    夏日不热,五谷不熟。所以只能天大热,人大干。汗水湿透衣服,是那个年代的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奋斗的精神!

    举报

  • 涛声依旧2025-07-27 09:20:01

    勿热勿熟精典语,奋斗精神道真情,谢谢老师分享,展现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举报

  • 朱勇平2025-07-27 09:19:16

    没有夏日的热,哪有秋日的丰。勿热勿熟,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举报

  • 王富珍2025-07-27 08:52:03

    年轻时曾也经历参与“三夏三抢”等农活,深受磨炼,又热又累,早出晚归,虽辛苦也锻炼人生意志。熟话说:夏天不热五谷不熟。烈日炎炎,稻谷成熟饱满,丰收喜悦。要知盘中攴,粒粒皆辛苦。忆往日记忆犹新,谢谢邵老师佳作分享!

    举报

  • 杨克元2025-07-27 08:42:35

    不仅是水稻成熟的农理,“勿热勿熟”更喻示着唯有经烈日般的磨砺、汗水浸透的煎熬,方能如水稻结出饱满果实,沉淀出生命厚重的哲理。

    举报

  • 徐凤平2025-07-27 08:36:37

    那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恍若眼前。

    举报

  • 赵妙娟2025-07-27 08:18:12

    在农村四年淬炼,感受过邵老师所说“勿热勿熟”。也从中得到磨砺

    举报

  • 家在闵行2025-07-27 07:54:17

    夏天的“热”,本就让人难受,农民还要顶着热日,到田间忙碌,个中滋味是经历过人才能体会。热才能让稻谷成熟,才能迎来丰收。“勿热勿熟”稻谷生长如此,人生成长也如此。文章寓意深刻,令人回味。

    举报

  • 霜木2025-07-27 07:54:14

    勿热勿熟,这稻谷是经过酷暑才熟的,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吃饭不忘种田人;勿热勿熟,人是经过艰苦的劳动锻炼,才百炼成钢,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勿熟勿热,经过热的锻炼的人,才写得出体会深刻,接地气的好文章,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赞邵老师!

    举报

  • 兰奇2025-07-27 07:46:29

    勿热勿熟,大概就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意思吧?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