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16号 05点 阅读 7339 评论6 点赞3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西柏坡纪念馆印记
——石家庄自由行随笔之十四
西柏坡纪念馆庄严而肃穆,楼顶上的五面红旗迎风飘扬,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走进馆内,首先看到的是那幅巨大的浮雕,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众多革命先辈们的形象。他们神情坚定,目光深邃,仿佛穿透时空,注视着我们这些后辈。
和我一起参观的两位年轻的大学生在浮雕前驻足凝视。我仿佛能听到革命前辈当年激昂的话语,感受到他们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的决心。
纪念馆里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黑白照片里,清风店战役的场景仿佛在我面前重现。1947年10月,在华北广袤的大地上,晋察冀野战军抓住战机,果断出击。面对敌人的坚固防线,他们毫不退缩,用血肉之躯撕开一道道口子。这场战役历时三天,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一点七万余人,活捉敌军军长罗历戎 。清风店战役的胜利,极大地扭转了华北战局,为解放石家庄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为后续的战略决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1947年11月,石家庄战役正式打响。石家庄当时是华北的战略要地,城防工事极为坚固,国民党军苦心经营多年,设置了大量的碉堡、壕沟和铁丝网。
我军采用了“坑道作业、爆破攻坚”的战术。战士们在敌人的火力封锁下,艰难地挖掘着坑道,一寸一寸地向城墙逼近。当爆破的那一刻,巨大的声响震得大地都在颤抖,城墙被炸开了缺口,战士们如猛虎一般冲进城中。城内的巷战异常激烈,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都要经过激烈的争夺。我军战士们不怕牺牲,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六昼夜的激战,我军成功解放石家庄,这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首次攻克的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开创了我军夺取大城市的先例,为后来的城市攻坚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进一步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
在土地改革运动的展区,《中国土地法大纲》是浓墨重彩的一笔。1947年9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这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法规 ,并于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施行。
《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它彻底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将土地从封建地主手中转移到广大农民手中。同时,《中国土地法大纲》还规定了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这一规定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稳定了社会经济秩序。
土地改革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保田参军”成为他们最质朴也最坚定的选择。在西柏坡周边的村庄,到处都能看到这样动人的场景:清晨,阳光刚爬上墙头,村里的大喇叭就响起动员声,年轻小伙们放下还沾着泥土的农具,走到报名处,郑重地在参军名册上按下红手印。父母们虽眼含不舍,却把准备好的布鞋、干粮塞进儿子的包袱,推着他们走向征兵队伍。
农民们明白,只有把敌人彻底打垮,土地和幸福生活才能真正保住。他们组成担架队、运输队,跟着解放军的脚步,穿战火、越封锁。担架队的老汉们,哪怕自己脚底磨出血泡,也要抢着把伤员往后方抬;运输队的妇女们,把自家舍不得吃的粮食、布料,一趟趟送到前线。
在土地改革后的解放区,广大农民掀起了参军热潮,许多村庄出现了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情景。同时,农民们积极生产,缴纳公粮,保障了前线物资的供应,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柏坡,作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革命圣地,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在这里,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更是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思想,如同明灯,照亮了中国共产党前进的道路,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
西柏坡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展示革命历史的场馆,更是一座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精神灯塔。它让我们这些后辈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西柏坡,已经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之中。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