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09号 07点 阅读 8217 评论9 点赞2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不仅仅是反贪 ——观话剧《大清相国》 邵嘉敏
从左至右依次为作者邵嘉敏、唐德华、沈德才
许久未踏进剧场,7月2日有幸随几位老同志前往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观看了中心制作出品的原创大型话剧《大清相国》。 该剧改编自王跃文同名小说,凭借极具文学性的剧本与深刻的历史洞察,重现了康熙朝名臣陈廷敬的宦海沉浮与传奇人生。 “大清自开国以来未设相国之位,这个大清相国的称号,朕只给了陈廷敬。”悠扬乐声里,康熙皇帝缓步至台前。随着斑驳宫墙上“大清相国”四个大字渐次显现,大幕徐启,时光倏然倒流至顺治十五年的科举考场。 全剧以陈廷敬的仕途为主线,通过科考舞弊案、山东捐粮案等重大历史事件,铺陈他与皇帝、政敌、挚友、恋人之间复杂纠葛的立场交锋,凸显其在权力漩涡中的艰难抉择,深刻展现其反腐斗争历程与廉政思想内核。剧中着力塑造的陈廷敬,是一个兼具文人风骨与政治智慧的清官典范。他提炼出的“等、忍、稳、狠、隐”五字生存法则,成为全剧亮点——“等”是厚积薄发的耐心,“忍”是克制韧性的修炼,“稳”是不偏不倚的操守,“狠”是惩贪除恶的决断,“隐”是功成身退的智慧。 这五字,既是特定时代夹缝求生的谋略,更是其对本心坚守的折射。正如他在剧中铿锵所言:“但求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在险恶的宦海沉浮中,他既要周旋自保,又要奋力践行理想,其形象生动展现了文人气节与政治智慧之间强大的张力。 剧中的康熙皇帝曾留下这样的评价:“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在伴君如伴虎的官场沉浮数十载,陈廷敬终得德高望重,善始善终,成为大清历史上功勋卓著却极为低调的一代名臣。 《大清相国》的笔触,不止于展现陈廷敬的初心与理想,更深入刻画了他的孤独与无奈。编剧洪靖惠历时数载精心打磨剧本,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厚重的史实与精妙的艺术间寻求平衡。台词融合古典诗词的韵味与舞台艺术的张力,精准勾勒出这位名臣“有情之人做无情之事”的复杂灵魂。著名导演王晓鹰携手国家一级演员刘鹏(饰陈廷敬)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实力派演员阵容,共同塑造出立体鲜活、令人难忘的历史人物群像。 剧终时分,偌大的舞台上,唯余垂垂老矣的陈廷敬一人,手捧书卷,独自凝望。身后光影中,浮现出年少挚友临死前所书的“我本高洁”四字。与此同时,高悬的“大清相国”匾额缓缓落下,宣告了陈廷敬舞台人生的落幕。这不仅是对他“为官不失文人本色”的终极刻画,更铺展开对廉政、人性等跨越时空议题的深刻探讨,有力地呼应了当代反腐倡廉的时代强音。 据称,这次演出是时隔六年后的回归演出。本场是上海市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专场。有一同观剧者说,此剧应请在职的都来看看…… 我坐在第一排。演员谢幕时,我回首望去,观众席中,几位曾担任省部级要职的老同志,面容凝重,似乎仍深深沉浸在方才落幕的宦海风云与人生况味之中……
从左至右依次为作者邵嘉敏、唐德华、杨克元
|
信纸作者:杨克元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