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04号 07点 阅读 10192 评论11 点赞4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让宣讲嗨起来 唐德华
习近平总书记给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的回信,如同一股温暖而强劲的春风,轻柔却有力地拂过申城的每一寸土地,悄然沁入每一位市民的心田。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要结合亲身经历,向市民讲历史、讲党的创新理论、讲新时代上海城市的可喜变化,讲好身边的生动故事。这一指示意义重大,不仅是对宣讲工作的高度认可,更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为宣讲事业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宣讲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与独特魅力,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引着方向。 宣讲,是传播党的声音的关键纽带。市委老干部局积极响应号召,隆重召开“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四个讲活动的长效机制与创新路径”课题开题会,对宣讲工作进行精心谋划与细致部署。闵行区委老干部局也紧跟步伐,依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春申晚霞”网宣团的工作实际,提出“立足网宣、拓展网宣”的新思路,将单一的写博文拓展为写博文、制作小视频和宣讲三部分,把宣讲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通过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不再是文件中枯燥的文字,而是化作了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话语,如春雨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宣讲者们用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将党的政策和主张传递给市民,引导大家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团结奋进的力量在城市各处汇聚、升腾。 宣讲,亦是展现城市变迁与时代风采的璀璨窗口。新时代的上海,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蜕变,不断书写着新的辉煌。从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都市商圈,到宁静祥和、充满烟火气的社区小巷,从高耸入云、尽显现代气息的摩天大楼,到绿意盎然、令人心旷神怡的生态公园,每一处都是城市进步的生动注脚。宣讲者们宛如技艺精湛的画师,以语言为笔,将这些变化精心描绘,呈现在市民眼前,让大家能真切感受到城市发展的脉搏,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起共同为打造更美好上海而拼搏的热情,让城市的梦想在宣讲中闪耀光芒。 宣讲,还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坚固桥梁。那些英勇无畏的本土抗日英雄事迹,那些见证城市漫长发展的古老道路,都是历史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宣讲者们如同时光的使者,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让历史从书本中走出,变成鲜活的记忆,在市民心中生根发芽。当尘封的往事被重新诉说,我们仿佛能与历史对话,从先辈们的精神中汲取力量,带着这份厚重的传承,自信从容地迈向未来。 宣讲,更是传递正能量,共建和谐美丽城市的有效法宝。作为文博水景小区党支部推荐的宣讲员,我有幸参加了“文明实践在闵行”第二届闵行区“闵理我来说”全民宣讲大赛颛桥站初赛。宣讲题目是“以笔为刃,传递时代之光——我的网宣故事”。忆起当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春申晚霞”网宣团。理工科出身的我,写作本是短板,但当得知网宣能传递正能量时,党员的责任感如明灯照亮内心,让我毅然决定:文笔不足,就用真诚弥补;技巧欠缺,就用亲身经历诉说。 从此,我踏上了意义非凡的网宣之路。加入网宣队后,我坚持多思多练,用心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捕捉生活中的美丽瞬间。走进公厕,感受到洗手水的温热,便写下《闵行公厕升级啦》,想把城市的贴心传递出去;手术住院时,护工徐阿姨的悉心照料及慷慨相助,让我深受感动,当晚忍着术后虚弱写下《护工徐阿姨》,希望让这份温暖被更多人知晓;漫步淮海路,看到围墙拆除、音乐学院对外开放,我激动地写下《把最美的风景留给人民》,歌颂人民城市理念在上海落地开花。八年来,我笔耕不辍,撰写了300多篇博文,400多万字,其中90%阅读量破万。写博文已成为我退休生活中最珍贵的部分,是我传递爱与正能量的窗口,也是我与城市、与时代对话的方式。 在初赛现场,我深刻领略到宣讲的无穷魅力。一个个精彩节目,如璀璨明星,闪耀着正能量的光芒。无论是歌颂小区环境优美宜人,还是赞扬志愿者无私奉献,亦或是讲述居民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温馨故事,都如温暖阳光,照亮人心。三句半的幽默风趣、配乐朗诵的深情动人、情景剧的生动形象,多样的形式让宣讲变得五彩斑斓,如同一幅绚丽画卷,吸引着众多居民参与。大家沉浸其中,感受着温暖与力量,现场洋溢着积极和谐的氛围,为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让宣讲嗨起来,就是让党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在城市上空久久回荡;让城市的故事如璀璨星辰,在岁月长河中闪耀光芒;让正能量如阳光般,洒满申城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美好的时代,让我们一同投身宣讲热潮,做传递爱与希望的使者,用宣讲编织梦想,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让申城在宣讲的助力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成为一座充满温暖与希望的魅力之城。 *作者创作于2025年7月3日 |
信纸作者:康平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