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05号 04点 阅读 5781 评论0 点赞2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日
松江区 “老兵讲故事” 宣讲团
走进石湖荡镇各村居
广泛开展宣讲活动
东港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东港村委会邀请了松江区“老兵讲故事”宣讲团团长朱渭民老师为东港村党员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释放重要信号》。
宣讲会上,朱渭民老师以三个时间节点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始的,当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阻力;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时,习近平总书记第六次考察上海,对上海城市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高速发展,作精准指导,释放出哪些重要信号;为什么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形势,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刻的到来。
新姚村
近日,新姚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里气氛热烈,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党课教育活动在此举办。村里特邀松江区 “老兵讲故事” 宣讲团成员赵卫东教授,为全村党员干部带来了一场题为《砥砺奋进七十五载 昂首圆梦建国百年 —— 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工业化之路》的主题宣讲,带领大家一同回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辉煌征程。
赵卫东以 “工业兴则国家强” 这一铿锵有力的论断破题,巧妙结合当下百年变局中的国际竞争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工业化对于国家主权、民生福祉以及综合国力的关键决定性作用。他神情庄重地说道:“近代中国因为工业落后,饱尝了诸多屈辱。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人民白手起家、奋力追赶,仅仅用了70余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0年的工业化道路,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的逆袭!” 在宣讲过程中,他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讲解,让在场的党员们能够直观地领悟到 “没有工业化,就没有今日之中国”这一深刻内涵。
在回首七十五载奋斗征程时,赵卫东的讲述仿佛打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中国人自主生产的第一台普通车床,到“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从传统的算盘,到“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从绿皮火车,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新中国工业和科技的多个第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受尽欺凌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向完全独立自主;从一穷二白的纯农业国,跃升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在高新科技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赵卫东满怀激情地强调,展望建国百年目标,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贡献者。
此次党课内容丰富多样、内涵深刻独到。赵卫东用一个个镌刻着时代印记的工业符号,串联起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密码。当中国的第一台车床的齿轮在历史的深处缓缓转动,当“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不断刷新人类的认知,当复兴号在新姚村外的铁轨上划出一道耀眼的银色弧线,这些跨越时空的工业奇迹,无一不在印证着“党的领导是工业化最坚实基石”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东夏村
东夏村邀请到了松江区“老兵讲故事”宣讲团常务副团长、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者李学武同志,为广大党员群众带来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程。
活动中,李学武老师以亲身经历深情回顾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救灾历程。他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地震后的危急场景:部队官兵不顾余震威胁,徒手挖掘废墟、昼夜奋战营救群众的感人事迹;军民携手共克时艰,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的壮举。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令在场听众无不动容。
结合实战经验,李学武老师还向村民们普及了地震应急知识,从避灾避险要点到自救互救技能,细致讲解了防灾减灾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安全防护意识。老兵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火炬。此次活动既是一堂红色教育课,也是一次防灾科普实践,激励党员群众从英雄事迹中汲取力量,筑牢安全防线。
恬润新苑第一社区
恬润新苑第二社区
物业公司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作风建设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恬润新苑第一社区、第二社区与物业公司党支部近日联合举办专题讲座,特邀松江区老兵讲故事宣讲团副团长马伟民担任主讲。活动以“微课堂”形式在石湖荡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展开,通过军旅故事与政策解读的深度融合,为基层党员献上一堂生动的作风建设课。
马老师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全力以赴抓好学习教育》为题,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传统切入,结合自身13年军旅生涯中的亲身经历,用鲜活案例将“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军人本色转化为作风建设的生动教材。他深入剖析了“违规公款吃喝、违规接受公款宴请”等8类典型问题,通过正反对比阐释“八项规定”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差异,强调作风建设需常抓不懈。当讲到陈吉宁书记调研松江时提出的“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新质生产力先行区”等战略目标时,马老师话锋一转,结合近年来查处的基层“微腐败”案例,直指社区治理中的廉政风险点,并以G60科创走廊建设实例为引,激励党员以“干字当头、奋力一跳”的实干精神投身区域转型发展。
课后交流环节,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深受触动。第二社区青年党员小钱感慨:“马老师讲述的故事让我真切感受到纪律规矩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作为窗口服务人员,以后居民来问事,我要做到‘首问负责,落到实处’,哪怕不是我的业务范围,也要帮忙问到底,管到底。”第一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李栋柱则结合实际工作反思:“老兵提到的鲜活案例警示我们,制度约束要延伸到采购、工程招标等每个环节,后续将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公开机制。”第二社区老党员老俞动情表示:“革命先辈用生命守护海防,对比个别干部的享乐主义,更觉作风建设永无止境。我们老党员也要当好监督员,让社区食堂、停车收费这些民生小事都经得起群众检验。”
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更实现了作风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同频共振。一方面,通过“微课堂”形式将中央精神转化为基层语言,推动八项规定精神在物业收费、社区治理等场景落地生根;另一方面,以陈吉宁书记调研松江提出的“工业立区、产业升级”要求为指引,引导党员将作风转变转化为服务G60科创走廊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实际行动。正如马伟民老师所言:“作风过硬才能打好转型攻坚战,当年我们守住了海防线,今天更要守住干部廉洁线、群众幸福线。”
古松居民区
近日,古松居民区党支部开展“学思想 强作风 建新功”为主题的党日活动。特别邀请了松江区“老兵讲故事宣讲团”的常务副团长李学武同志,为古松居民区党支部的老党员们宣讲红色故事,传递红色精神。
活动现场,李老一身戎装,深情的回忆了唐山大地震后作为38军战士连夜奔赴灾区、徒手挖掘幸存者的经历,生动还原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军民鱼水情。在艰苦卓绝的唐山大地震救灾中,年仅17岁的他经历了灾情、救援、疫情、军管等状况。他用一个年轻军人的形象,出色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艰巨任务。退役后,李老在岗位上矜矜业业,从事反间侦查工作,破获多起境外间谍案,把“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化作行动。用军人本色筑起防线,诠释永不褪色的忠诚担当。
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老党员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宣讲结束后,老同志们感慨万千,他们表示,这场宣讲既有温度又有力量,让大家真切体会到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作为一名党员,要永葆政治本色,把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发光发热。
信纸作者:司一良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