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04号 04点 阅读 7763 评论11 点赞4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从赵州桥到柏林禅寺
——石家庄自由行随笔之十一
赵州桥和陀罗尼经幢、柏林禅寺是河北省石家庄赵县的主要旅游景点。
我游览赵州桥景区以后,原路返回至1101路公交车起点站,两站路就可以到达在赵县县城里的柏林禅寺。
石家庄1101路公交车的服务很到位。从石家庄火车站到赵州桥全程票价六元。游客返程乘车到赵县县城顺路下车,去参观陀罗尼经幢、柏林禅寺这两个景点,只要拿出来时,在车上领取的特制车票,就可以免费乘车。
柏林禅寺的前一站是石塔站。矗立在赵县城内南大街与石塔路十字路口,街心绿地的赵州陀罗尼经幢,始建于北宋景佑五年,即公元1038年。这里原是唐代开元寺旧址,经幢为开元寺的建筑物,后寺废而经幢仍存。因幢体刻有《陀罗尼经》,故称 “陀罗尼经幢”。其全部用青石雕琢叠砌而成,外观造型酷似塔,当地俗称 “石塔”。一般经幢高十米左右,陀罗尼经幢高度为十六点四四米。在我国现存的同类经幢中,赵州陀罗尼经幢是最高大、最精美、最杰出的一座,被誉为“中华之最”。赵州陀罗尼经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01路公交车的下一站名叫柏林寺。
走近柏林禅寺,映入我眼帘的是庄重的红墙,古朴的黄瓦,门前石狮威严伫立,仿佛在守护一方禅境。山门上有赵朴初题写的“柏林禅寺”匾额。两侧是净慧法师撰写的对联 “寺藏真际千秋塔 门对赵州万里桥”。这对联道尽古寺与赵州桥的渊源,也为古寺蒙上一层历史文化交织的厚重面纱。
进入柏林禅寺,庭院深深,静谧祥和。沿着青石铺就的小径前行,两侧绿树成荫,古柏参天。据说寺内的古柏数量众多,且树龄久远,柏林禅寺之名或许便源于此。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落,光影交错间,给寺院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
行至普光明殿,这是寺院的核心建筑之一。殿宇恢宏,飞檐斗拱,气势不凡。
寺院中还有一处特别的景观——赵州禅师舍利塔。元天历三年,即公元1330 年,为纪念晚唐高僧从谂禅师而建。这座古塔矗立在寺院一隅。塔身的雕刻细腻精美,历经七百年风雨依旧挺拔,虽有些许风化,却仍可辨昔日精湛工艺。
从谂禅师驻锡于此四十年,留下“吃茶去”等脍炙人口的公案,这些充满机锋的话语穿越千年,至今仍启悟着无数禅僧与访客。站在塔下,仰望其身姿,仿佛能看到禅师昔日弘法传禅的身影,感受 “赵州门风”历经岁月却依旧鲜活的禅意。
这里古称观音院。据说有一天,两位僧人不远千里来到观音院,向从谂禅师请教禅的真谛。从谂禅师目光平和,先看向其中一位僧人,轻声问道:“你以前来过这里吗?”僧人恭敬地回答:“从未踏足此地。”从谂禅师微微点头,只说:“吃茶去!”
接着,禅师将目光转向另一位僧人,重复了这个问题:“你来过观音院吗?” 这位僧人答:“我曾经来过。”出人意料的是,从谂禅师给出了同样的回应:“吃茶去!”
站在一旁的监院,心中满是疑惑,忍不住问道:“禅师,为何来过的和没来过的,您都让他们去吃茶呢?”
从谂禅师呼唤了监院的名字,监院本能地应了一声,禅师缓缓说道:“你也吃茶去!”
这三声“吃茶去”,看似简单随意,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禅机。从谂禅师所说的并非单指观音院,而是参禅了悟的境界。在他眼中,无论是“曾到”还是“未曾到”的僧人,不管是了悟之人还是未悟之人,都在“吃茶去”中被平等对待,这体现出“悟了还同未悟时”的禅境,抛却了分别与执着,尽显诸法平等的智慧。
此后,“吃茶去”成为禅门中著名的“赵州禅关”,引得无数参禅者深思。这一公案影响深远,使吃茶逐渐演变成参禅悟道的修行法门,进而衍生出独特的禅茶茶道。赵朴初先生曾题诗:“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道尽了茶与禅的妙趣。
历经岁月变迁,“吃茶去”的典故在柏林禅寺的悠悠钟声里,在袅袅茶香中代代相传。它跨越时空,让后人在品味茶汤的瞬间,感悟当下生命情境,探寻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让这古老的禅意茶香,永远萦绕在人们心间。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