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纪实连载】叔接嫂的故事(二)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7月05号 06点 阅读 12569 评论17 点赞2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纪实连载】叔接嫂的故事

 

王雅萍

 

(二)

 

 

       在成林刚走的时候,虽然想成林想得厉害,但那时孙儿、孙女、外孙都小,她忙着白天黑夜地照顾他们,倒也不觉得孤独。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儿子、女儿为了照顾她,也不叫她带孩子了,她一下子空了下来,孤独也随即找上门来。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那种孤独是直透心扉的。但不管怎么说,她也不会去想找另一半的事情。

       “算了吧,都这把年纪了,还找谁去呀!”她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那我给你说一个。”这下婆婆说得更加离谱,巧芸甚至在心里发笑。婆婆这个年纪,与外界交往已不太多了,她还能说个什么人出来啊。

       “那你倒说说看。”她只是当玩笑,脸都没红。

       “要我说呀,你和孩子他叔倒也蛮好!”

       “妈呀,你怎么想得出来啊?周围的人都会怎么想!”这下她还真满脸通红。

       “周围的人有什么好想的。在我们老家,这是个传统习俗。”婆婆倒振振有词,巧芸还是头回听说。她呆呆地坐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想。

       那天晚上,她可真失眠了。孩子他叔就是成林的弟弟成明,曾经为了他们一直与父母挤在“亭子间”里,曾经总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他好像还比她大一岁,但没有结过婚,多半是因为家里没有房子。在当时,“没有房子怎么讨娘子?”“没有娘子单位又怎么给你分房子?”他就在这样的怪圈里循环,失去了“男大当婚”的机会。一直到动迁,他才有了自己独立的住房。但那时恐怕年龄也大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半,并不那么容易了。巧芸的心里曾经掠过一阵愧疚,是不是他们在这里安家,耽误了小叔。但是他们不在这里安家,又去哪里安家呢?她父母家仅有的一套住房也给了她哥哥。这是国人的传统习俗,娶媳妇是要娶进门的。而当婆婆家的住房容纳不下两房儿媳,小叔的婚事自然受到了影响。

 

 

       当她与成林说起她的想法时,成林则不以为然,“那是成明要求太高,不管是人家介绍的,还是他自己谈的朋友,都被他一个一个回绝了。那有什么办法?如果她有了女朋友,领了结婚证,总还有申请住房的机会······”成林这一说倒是让她心安了一些。她的善良是她的身边的人都能感觉得到的,当然她也感觉得到别人对她的好。只是此刻眼前浮现的全是小叔。

       那是她怀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成林出差去了外地,公婆因老家的亲戚过世,奔丧去了。其实她离预产期还有十多天呢,谁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那天夜里,她的肚子突然一阵一阵痛起来。开始还能忍着 她并没吱声,随着疼痛一阵比一阵剧烈,她完全忍不住了。一声“啊哟——”惊动了隔壁亭子间的小叔。他即刻起身,叩响了她的房门。

       “怎么啦,嫂子?”

       “大概要生了吧······”那是头胎,她也没有经验,是一种直觉情不自禁把这句话飘了出来。

       “那我送你去医院。”小叔一言九鼎的样子,倒是给她压了惊。

 

 

       “只是三更半夜的,到哪里去找车啊······”

       “不要紧,我会想办法!”说着,他已出了门。

       好像没过多长时间,不知他从哪里弄来一辆黄鱼车,从亭子间抱起自己的一床被褥铺在上面。然后搀扶着她,让她蜷缩着身子,半躺在车上。他跨上黄鱼车的座椅,用力蹬了起来。这时已是后半夜,马路上连出租车的影儿都看不到,能借到这辆黄鱼车,真是上上大吉!巧芸心里是很感激的。

       成明蹬得飞快,到医院门口,他扶她下车的时候,她看到了他额头上的汗珠。

       医生误把他当成她的爱人。

       “她是我嫂子。”他向医生解释的时候,脸都红了。

       等成林来到医院看望巧芸时,他故意向他哥嗔怪道,“你再不回来,人家都把你儿子当成我的儿子了!”

       成林则开怀大笑,“这就是我儿子的福气啦!”

       巧芸听不过去了,“你怎么不说你福气好,就这么当个现成的‘爸’了!”

       “对呀,我当爸爸啦!”成林抱着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

 

 

       以后,成明还真把哥嫂的一双儿女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当成林不在家,孩子突发疾病的时候,他总是成为巧芸最好的帮手。不是帮着去药店采购药物,就是帮着送孩子去医院看病,顺便捎上孩子喜欢吃的点心和水果。

       最让巧芸感动的是成林患肺癌晚期的那一段,白天黑夜都需要亲人陪护。成明对巧芸说,“嫂子,你现在孙子、孙女、外孙都这么小,他们离不开你,你就把我哥交给我吧,你白天有时间来看看就可以了。”那时,他刚刚退休下来,全身心、全天候地守在哥哥的病床前。

        她对小叔一直心存感激,甚至与儿子、女儿都说过,“叔叔没有孩子,以后他老了,你们要像照顾父母一样照顾好他!”儿子、女儿都连连点头,他们与叔叔亲着哩!

       往事一慕慕,情感一波波。只是再怎么想,巧芸也不会往这方面想。婆婆却哪壶不开提哪壶,偏偏把这一壶提了来。也许这是他们老家的习俗,是婆婆的一厢情愿。小叔并不会这么想,他是眼界那么高的人,年轻时长得帅,一个个漂亮的姑娘都看不上。虽然如今老了,总也不会看上她这样的老太婆吧。她在婆婆面前支支吾吾,只是不想直接伤婆婆的心,更不想伤小叔的心。冷静下来的时候,她才想得清楚呢:他毕竟是没有结过婚的人,心气还高着呢!

 

 

       其实这件事还真是成明主动向母亲提出来的。自从巧芸来到他们的家,左邻右舍谁不夸她长得漂亮,活脱脱的一个美女,人见人爱的模样。但她是他的嫂子,他不会与哥哥横刀夺爱,只会在一旁默默地守护她。其实他并没有刻意想过,但在不经意间,嫂子已成为他寻找女朋友的“标杆”。只是他一直都没有遇到这样的“标杆”,他宁可孤身独影。

       那天也是在无意间听母亲说起老家“叔接嫂”的习俗,顿时的感觉就像老天在为他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为他打开了一扇窗。看来这是天意啊!他随即向母亲提了出来。母亲念着他俩的叔嫂情深,感觉也很合适,便直接做起了大媒人。

       巧芸和成明结婚的时候,整个大家族里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大家都由衷地祝福他俩。她的一双儿女本来就跟叔叔很亲,现在更是亲上加亲。

       洞房花烛夜,成明倒是对巧芸坦言:一直是以她为标杆在找女朋友的。

 

 

       巧芸倒有些伤感,“那我不是害了你吗?”

       “那是我的追求!我不是终于找到了吗?而且找到的还是你!”

       他一把将巧芸搂在怀里,爱情的烈火依然是那样炽烈,月亮悄悄地躲进莲花般的云朵里。(完)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7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7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徐建国2025-07-06 04:34:25

    多么美好!

    举报

  • 书虫2025-07-05 19:28:16

    转发老同事季金荣的点评:这种风俗确实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但好像只盛行于游牧民族,主要是为了继承地位和财产。王昭君和蔡文姬,当年被朝廷派去与西域单于和亲,就经历过这种叔接嫂,甚至还可以与丈夫和前妻所生儿子婚配。这种风俗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限,不一定符合现代文明所要求的社会和家庭伦理……

    举报

  • 书虫2025-07-05 14:42:39

    转发大学同学杜伟民的点评:@书虫(王雅萍) 嫂子和姐夫,在那个多子女的时代,常常会是少男少女最现实可靠的恋爱参照系。这种现象其实是非常中国的,因为中华文化的非激进倾向,导致社会主流意识,总是期望行走在先例成功的道路上。虽然,少年少女们是社会最叛逆激进的构成,但是文化大背景的浸染力,却是更为不知不觉地强大。让现成模版,很自然地成为轻松愉快的首选。但是其中,在古老的习俗里面,叔接嫂的情况,更多的是家族性权力、财产、生存等因素在明暗中作怪;而姐夫娶小姨子,则是两情相悦的因素更占上风。[笑脸][笑脸][笑脸] [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

    举报

  • 刚柔2025-07-05 14:25:21

    一个动人且揭示人间真爱的故事,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佳作!赞!赞!赞!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刚柔老师热忱鼓励与深邃点评!老师就这个真实的故事视作揭示人间真爱,对我是莫大的鼓舞!问老师好,高温酷暑,多多保重,夏安! 举报

  • 占峰2025-07-05 12:17:56

    故事,人情,文笔,那样的熨帖自然,像是,挥一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占峰老师热忱关注与诗意点评!老师的点评说到我心里去了,听到这对叔与嫂的故事,我就想起了那些名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可传为佳话,普通人的情感生活也可以传为佳话!问老师好,高温酷暑,多多保重,夏安! 举报

  • 沙金2025-07-05 12:07:51

    王老师用一支浸透了时代气息的笔,缓缓撬动了人性深处那既羞怯又炽热的秘境,将读者引入一个崇尚真情却又含蓄如雨季晨雾的年代。女人的价值,从来不以岁月的刻痕为衡量;那种根植于骨血的善良与勤劳,是她们吸引男人恒久不坠的压舱之石,如同一件历经风霜仍闪耀温润光芒的艺术珍品,无论多少时光流转,依然令人屏息凝视,心生敬意。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沙金老师热忱鼓励与深邃点评!老师的点评透着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最接地气的普通人的感情生活得以升华,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太让人感动了!问老师好,高温酷暑,请多多保重,夏安! 举报

  • 书虫2025-07-05 11:00:18

    转发老同事诸永祥的点评:你的感人佳作欣赏了。有关叔接嫂的风俗,听我妈也曾说起过,我是浦东南汇人,以前乡下的穷,有这有那情况的,叔接嫂算不上石破天惊事,就是不常见。巧了,我有个同班女同学,老公因工伤事故,不幸身亡,后来听说,就是叔接嫂组成新家的,有一次同学聚会,看上去精神状态很好,估计生活不错。你真会写,不是写是创作,真正的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乐趣精彩♀“

    举报

  • 书虫2025-07-05 10:50:11

    转发浦江思源缪教授的点评:王部长讲了一个“姑接嫂”真实令人泪目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独特的婚姻习俗,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寓意。 它的意义在于是责任与亲情的超越,不幸中中的温暖守护,也是现代社会的伦理挑战。为王部长的文章点赞![玫瑰][强][庆祝][庆祝][庆祝]

    举报

  • 书虫2025-07-05 09:32:39

    转发老知青丽萍的点评:【叔接嫂】下集果然美好动人,人间大爱说到底这是善缘,就算没有花前月下亦无处不美,因为 纯净,因为绵长,因为可靠,苦难波折中盛开的爱情之花天长地久熠熠生辉! 感谢雅萍经常与我们分享尽善尽美的思想境界,多么清新多么愉悦[玫瑰][玫瑰][玫瑰][握手][握手]

    举报

  • 石腊红2025-07-05 09:26:19

    叔接嫂家庭重组,有情人终成眷属!点赞佳作!

    举报

  • 水晶之夜2025-07-05 09:20:28

    接续上周六的【纪实小说】,身边这样的真实故事不多,但是它却真真存在!经王部长细致的采访与描写,虽然只有2集,但足以让读者感受到人间的真善美[玫瑰][玫瑰][玫瑰] 当忙碌的屏障消失,晚年的孤独如潮水般涌向巧芸。婆婆“叔接嫂”的提议,石破天惊,却意外地照见了被岁月掩埋的情谊与亏欠。回忆如灯,点亮了小叔成明几十年无声的守护:接生的担当、病榻前的接力、对子侄的视如己出。他未曾言说的深情,竟以她为“标杆”。 这份源于亲情、沉淀于岁月、最终在伦理与传统缝隙中绽放的迟暮之爱,超越了世俗眼光,是生命荒漠里开出的意外之花,饱含着理解、感恩与相互成全的暖意。 点赞点赞[强][强][强]@书虫(王雅萍)

    举报

  • 书虫2025-07-05 09:07:17

    转发老同学还汉岩的点评:@书虫(王雅萍)  传统佳话永流传 打开手机听故事[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

    举报

  • 小草2025-07-05 08:56:58

    王部长【纪实小说】《叔接嫂》的故事打动了读者,并在“世俗”的观念里让读者看到了隐藏的真爱和拯救大家庭的命运和走向。 谢谢王部长精彩纪实小说!祝贺成明和巧芸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为王部长精彩佳作点赞!

    举报

  • 张载养2025-07-05 08:26:41

    叔嫂接续 亲上加亲 叔嫂接续,确很少见;由婆婆开口,说让孩子他叔成明,来接续哥哥成林;这让巧芸十分意外、为难;但过去的一幕幕都在眼前,似乎又顺理成章。 为了哥哥结婚,弟弟与父母挤住在一个小亭子间;巧芸临产,哥哥出差,父母又不在,是成明用黄鱼车急送医院;成明对哥嫂的两个孩子关怀备至,十分疼爱;哥哥病重住院,又是弟弟日夜陪伴,直到离开;成明一直没有结婚,原因很多,其中之一,竟是选对象把美女嫂子当作“标杆”;事到如今,最好的结局莫过于跟随乡俗,来个亲上加亲。 好孬都有,世事无常;不幸的哥哥,贤惠的嫂嫂,开通的婆婆,善良的弟弟,相聚一家,内部重组;期望一切如愿,冬去迎来春暖。 为王部长的纪实佳作《叔接嫂的故事(二)》点赞!

    举报

  • 书虫2025-07-05 08:22:27

    转发老同学鲁月仙的点评:@书虫(王雅萍) 接地气,日久生情,愿晚年生活越来越甜蜜。[玫瑰][玫瑰][玫瑰]

    举报

  • 书虫2025-07-05 07:45:41

    转发邻居阿红的点评:说的都是实话,适合老年人阅读,棒[强][强]

    举报

  • 136517303702025-07-05 07:36:02

    知遇之恩藏心底,一颦一笑作激励。天公作美把亲提,爱河潺潺流千里。王部长的佳作【纪实连载】《叔接嫂的故事》(二)是一首妙曼的弘扬人间大爱的赞歌。作品读来亲切感人至深,题材丰富,很接地气,人间烟火,实实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跃然纸上。为王部长的佳作点赞!向王部长致敬!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