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霞圃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在《宣公锦生纪念碑》前沉思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7月03号 10点 阅读 1801 评论0 点赞1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在《宣公锦生纪念碑》前沉思

本文作者:陶继明

料峭春寒中,我应嘉定一中附属小学闵校长之邀,到这所整洁美丽的学校考察一通碑刻。此碑在校园一处不起眼的角落里,上面覆盖着硬板纸,打开一看,花岗石质的《宣公锦生纪念碑》赫然在目,此碑大体完好,仅在右下角有小块残损。靠近观察,此碑为嘉定县立中学校友会撰文并立于1949年3月1日,迄今才76年。

嘉定一中附属小学的校址,在1997年之前,为嘉定区第一中学(简称“嘉定一中”)。它创办于1926年,时称“嘉定县立初级中学”。社会贤达严子加、陈奉璋等先后担任过校长。因治校有方,学风严谨,注重教育质量,短短数年,嘉定县立初级中学就成为一所闻名遐迩的学校,莘莘学子向往的地方。

然而,作为上海西北要冲的嘉定,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及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日军的这两次侵略战争,对嘉定造成了空前剧烈的破坏。自1937年11月起,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嘉定历经了8年的至暗时期。嘉定县立初级中学自然也不能例外。据1995版的《嘉定教育志》记载,经淞沪会战,嘉定县立初级中学内“校舍被日机炸毁,其间部分师生借上海沪新中学上课”,《宣公锦生纪念碑》则确切地以“‘八一三’之役,校舍被毁几尽”描述之。

抗日战争胜利后,嘉定县立中学复校,沦陷时期成立的私立勤业中学师生也并入了县立中学,还设立了高中部,易名为“嘉定县立中学”。但由于当时没有校舍,只能借北门火神庙复校。时值百废待兴,经济困难,重建校舍捉襟见肘,校方向学生家长及校友发起募捐。尽管时势艰难,崇文重教的嘉定人民仍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兴学。其中,以校友宣实濂的捐助为最巨,碑文说:“同学宣君实濂见母校规制日宏,乃慨捐大量图书、仪器。既又独资为建一礼堂。”当校方征求宣实濂楼名时,宣实濂就以其父宣锦生的名命之:“吾之尽力于母校,亦本先人平生主张作育人材之旨。此堂即以吾父之名名之,可乎?”大家一致赞同,锦生堂的楼名就这样诞生了。

查有关史料,宣宝濂生于娄塘古镇的一个清寒家庭。其父宣锦生中年患病,全家依赖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然而,宣宝濂自幼便展现出聪颖好学的特质。1926年,他考入嘉定县立初级中学校。在校期间,以优异成绩受到陈奉璋校长的青睐和培养。1929年7月,宣宝濂成绩完成学业,并在毕业纪念刊《曙光》特刊号上发表题为《动物生态的研究》的论文。毕业后,宣宝濂再考入太仓师范继续深造,学成后受聘于娄塘中心小学教员。在任教期间,他热情待人,注重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1933年,宣宝濂进入了上海永兴洋行工作。经营颜料业务,后独资设立公裕颜料行,积累了巨额财富。他情系母校,感恩母校,崇敬陈奉璋校长。当他知道母校建校舍资金匮乏时,便慨然捐出300两黄金建造锦生楼,100两黄金购置各种仪器、图书。

1948年,宣宝濂携眷迁居香港,主持香港公裕颜料行业务。虽然身处香港,但他的心始终向着大陆。他怀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为祖国建设不遗余力。可惜他在1954年英年早逝,离世时才40岁。

锦生楼落成树碑时,三大战役已胜利结束,东方欲晓,春天正在降临疁城大地。嘉定县立中学已成为中共地下组织重要据点,中共嘉定县中党支部利用“庆祝锦生堂落成典礼”这一契机,举办一场规模宏大的文娱庆典。他们依托进步师生积极行动,号召全校师生踊跃参与。从清晨直至夜幕低垂,歌舞之声不绝于耳,现场氛围热烈而欢腾。就连嘉定城区的学生家长们,在得知消息后,也纷纷前来共襄盛举,一同欣赏锦生堂中这场盛大的文娱盛会。因之,碑文最后的纪年摒弃了民国纪年,而直接采用了公元“1949年3月1日”为落成日。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楼、和平楼等新建筑纷纷建成,嘉定-中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从1926年到2025年,嘉定一中已走过了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弦歌不辍,华芳待灼,砥砺深耕,履践致远,嘉定一中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它记录了昨天的光荣,也正展现出辉煌的未来。今年又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我在碑刻前徘徊良久,思绪万千,特援笔记之。

(本文刊于由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的《又一春》杂志2025年第3期)

编发:姚鸣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0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暂时没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