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当校长那个年头(五)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与探索(上)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6月13号 09点 阅读 10245 评论3 点赞2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当校长那个年头(五)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与探索(上)

赵妙娟

 

 

    今年5月26日下午,闵行区关工委召开了“五老”心系下一代,携手奋进新征程——2025年“从石库门再出发”主题活动启动会。启动仪式上,市委老干部局发挥作用处副处长孙晓红和区委老干部局局长黄璐为“五老”工作室授牌。当手捧那块闪闪发光“家庭教育’五老’工作室”牌,我心中涌起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深知这既是嘱托,更是需要切实践行的担当。

    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当校长的那些年,我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对校家社协同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更是为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提供了具体且细致的指导。回顾我在担任校长期间,所践行的“家长也是学校的主人”这一理念,与当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高度契合。其中的一些实践探索,或许能为当下的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一、搭建桥梁,请家长走进学校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当主动承担起联系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积极搭建起家校社之间的情感桥梁,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一)新生入学前,开启家校初印象

    每学年新生招生前后,我们学校便热情邀请家长走进校园。我作为校长,首先开讲第一堂课《走进新天地》,带领家长参观校园环境,从宽敞明亮的教室到设施齐全的多功能室,从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到充满活力的操场,让家长全方位感受学校的硬件设施。同时,安排家长观摩一年级课堂教学,让他们直观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氛围。这一举措让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就对学校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及办学目标有了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成功唤起家长对孩子未来校园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为家校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分年级开放,精准对接教育需求

    每学年每个年级定期实行“开放日”“开放周”活动。第一学期向一、三、五年级家长开放,第二学期向二、四年级家长开放。家长可以走进课堂,亲身感受课堂教学改革的场景,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互动等新型教学的应用;了解班级管理生态的变革,如班级自主管理、民主决策等;这使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每个阶段的教育和成长情况,学校也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展示教育常态和成果。同时,还能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学校的教育工作,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多元活动观摩,增强家校亲近感

    学校抓住国庆、“六一”、教师节等国定重大节日,以及校庆、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等校园节日,组织家长观摩并参与。在国庆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爱国主题演讲、文艺表演,领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在科技节上,家长见证孩子们的创造才能和动手能力;在教师节活动中,家长感受教师的高尚师德,敬业奉献、关爱学生等。家长在这些活动中,既能感受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能增进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同。通过真实、全面的展示,学校增强了办学透明度,让家长对学校产生强烈的亲近感与信任感。

二、授之以渔:助力家长掌握教育规律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和基础。学校通过开展系列性高质量的指导活动,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提高家长的教养能力。

(一)开设家长学校,传递科学教育观

    每学期分层开设家长学校,邀请教育专家或学校领导、有经验的教师或家长,就《各年级学生身体、心理特点及对策》《家长的期望要恰当》《请关注你孩子的身心健康》等专题进行宣讲。宣讲中运用大量的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例如,在讲解低年级学生身体、心理特点及对策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现象,并给出相应的教育建议。家长们通过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深受启发,许多家长在实践中自觉地尝试运用所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开展课题研究,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如《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与小学生学习欲望关系之调查》《小学生劳动观念之调查》《责任感的培养》等。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例如,针对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的问题,帮助家长确立恰当的期望值,引导家长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宽松的成长空间;针对小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的问题,鼓励家长建立家庭劳动岗位,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责任意识和基本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和针对性辅导,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举办座谈咨询,凝聚家校共识

    及时抓住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与家长进行座谈和讨论,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减负增效”的讨论中,针对家长担心减负会影响孩子学习质量和未来发展的问题,学校积极宣传教育改革的形势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让家长了解减负的真正含义是减掉过重的、不利于孩子发展的负担,而不是降低教育质量。同时,学校也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减负省下的时间,为孩子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开设各种兴趣班,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家长的疑惑,还增进了家校之间的共识,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待续下篇:下篇将围绕“建立长效参与机制,形成校家社协同育人氛围”以及个人体会与思考展开。

(未完待续)

 

*完稿于2025年6月8日修改定稿于6月10日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薇拉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4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4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涛声依旧2025-06-13 15:26:40

    宝贵经验,传世后人,赞!

    举报

  • 郑寓2025-06-13 15:15:1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赵校长功德无量[强][玫瑰]

    举报

  • 家在闵行2025-06-13 13:21:30

    “授之以渔”,传授给人捕鱼的方法,比直接给鱼更有意义。它强调比起单纯给予物质或结果,教会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更重要。在孩子教育上教会家长如何科学教育,这就是“授之以渔”。 赵老师,好老师,好校长,好劳模。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