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青话医梦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松江布贴画 曾经在欧洲比利时出足风头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5月16号 11点 阅读 10018 评论0 点赞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三天前,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云间农夫”发的一条信息:“翻箱底,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松江布贴画到欧洲比利时展出!”还发了一张作品图片。引起我浓厚兴趣,我赶紧发微信给他:“多找找,再发点作品。”很快,他给我发来了十多幅作品图片,还给我介绍了创作的过程。

   “云间农夫”实名钱炳荣,一位扎根农村“土生土长”的松江农民画家,在农民画、松江农民丝网版画、民间剪纸等方面成绩裴然。1992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现在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松江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非遗项目上海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当年松江布贴画制作现场)

   布贴画的原材料是当时农村妇女纳布鞋底用的鞋衬布,利用各种花花绿绿的旧布料、边角料,土布、洋布、被面等,用浆糊拼糊起来刮平晒干后使用。创作的灵感来自这些鞋衬布随意拼接形成的图案很像一幅幅好看的画,且没有一张是相同的。

         

(当年和同伴一起探讨布贴画 右二为炳荣先生)

   当时在华阳桥乡文化站任站长的炳荣先生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美。他和农村青年美术夜校的学员们运用农民画创作技巧,将各种色彩的布料分为热调子、冷调子,利用碎土布各种色彩、不规则形状、纹理、绒毛边等,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精心构思,有意识的排列组合糊成鞋衬布。经过反复摸索、实践、探讨,“松江布贴画”就这样诞生。

《牧 归》

   炳荣先生创作的布贴画的艺术技巧一大特点,是在构思上的大智若愚,在线条上的大巧若拙,同西方现代派艺术中的“原始画”不谋而合。比利时ERG造型艺术学院的马克教授,在上海访问时第一次见到农村的鞋衬布大加赞赏。回国后他写信给当时的上海市文联夏征农主席,称这些出自普通农妇的作品,与马蒂斯、毕加索的艺术有着相似之处,希望能搜集一批鞋衬布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项目去欧洲展出。于是,市文联交给华阳桥乡文化站创作任务,炳荣站长带领学员们到处搜集布料,精心创作出了50幅布贴画。炳荣先生回忆:创作期间松江电视台前来采访拍摄,当晚还在中央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过呢。

《荷香十里》

《炊烟西下》

《秋  荷》

《水乡春早》

《夕阳红》

《荷塘月色》

《春  喧》

《苹果熟了》

《村  姑》

《望情而歌》

《水乡人家》

《劲歌热舞》

《姑苏春早》

   1987年春,五十幅松江布贴画在欧洲比利时首都安特卫普的比利时艺术学院展厅和比中友协大厅展出倍受称赞,反响出乎意料。下面是炳荣先生保存的当年上海《文汇报》等报刊上刊载的文章,确实在比利时出足了风头。“这里的每幅作品都同中国的风景一样美丽,只有美丽的国家,才会产生美丽的作品。”“伟大的抽象来自中国。”这是比利时人对松江布贴画的赞美。

 

   已经退休十多年,现仍活跃在新农村文化舞台的炳荣先生,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剪刀。他告诉:还想去收集各种布料创作一些反映乡村振兴新面貌的布贴画。我充满期待。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茹歌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0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0人点赞

本文作者

老青话医梦

乐不忘形,悲不失态,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暂时没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