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民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央视热播剧《蛮好的人生》带给我们的思考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5月03号 09点 阅读 10213 评论0 点赞3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日央视热播剧《蛮好的人生》让我自《繁花》之后又成为追剧之族。我每天都是在电脑上先看两集,已经提前看完了36集。一方面是先睹为快,一方面是晚上不耽误看精彩球赛。
       作为首部深度聚焦保险行业的国产剧,《蛮好的人生》将保单转化为透视社会病灶的切片,将现代人的抗风险能力具象化为精算表格上的冰冷数字。剧中串联的客户的人生故事,无论是老艾总,还是周阿姨、陈老板,甚至丁家的父母叔婶,无一不是当下人们生存状态的寓言。
       开始以为这是中年危机的电视剧本,随着剧情的深入才理清,其实是国家给14亿全国人民敲响养老警钟。国家通过央视的热播剧不断提醒我们养老规划才是当代人最大的财富杠杆。保单不是冷冰冰的合同,而是穿越周期的诺亚方舟;是婚姻破裂时的财产金钟罩;是子女啃老的现金流护城河。小剧本引出大思考,看懂了,你不会再拒绝挪储保险。
       养老规划才是当代人最大的财富杠杆,把现金挪成终身现金流,把应税资产变成免税资产,把法定继承人变成指定受益人,把贬值的变成增值的,把单利挪成复利,把没保障的挪成有保障的,把没合同的挪成有合同的。保障资金安全,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既有保底,又参与分红。具备法律功能,防止财富外流,关键时刻成为你的救命稻草。
      “保险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央视热播剧《蛮好的人生》背后的保险经典台词:保单上签的是名字,背后托付的是人生;风险从不会预约,但保单可以提前签字;理赔不是数字游戏,是绝望时的救命绳索;保费付出去时觉得贵,赔款拿到时才懂值;保险代理人卖的不仅是合同,更是安全感;健康告知里的每句实话,都是理赔时的通行证;受益人栏填谁的名字,考验的是人性;保单厚度不等于保障力度,看懂条款才是关键;人生最大的侥幸,是以为不幸只会光顾别人;保险不能阻止风雨,但能让暴雨中的你不裸奔。
       喜欢这部剧,因为它让我加深对保险的认识。我也算是个资深保险用户了吧,除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之外,40年来我手头一直持有6份平安保险的保单。感觉售后最好的是车险,一旦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及时解决,而且在网上一目了然,操作简便。其他寿险之类,就体会不到电视剧中胡曼黎式的售后服务。也就是领个受益金、分红,从来没有过理赔,据说理赔很复杂难度大。
       喜欢这部剧还因为,《蛮好的人生》不仅是一部关于职场与情感的电视剧,更是一部关于生活哲学的深刻反思,还有魔都浓浓的烟火气。它教会我们接受生活的无常,珍惜眼前的人际关系,在泥泞中也要努力种出莲花。这部剧让人感受到,人生虽然无常,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微光。当镜头扫过外滩璀璨灯火,这部剧也完成了对于所谓人间烟火,对“地气”的终极诠释。这或许就是此剧给予时代的精神馈赠: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守住底线之上的热情、真诚和善良,便是凡人所能抵达的最好,便是蛮好了。
       快节奏、高密度、轻喜风、烟火气折射人间百态。不落俗套的都市生活题材充满了浓厚的烟火气,高密度的情节在轻快的节奏中迅速推进,少有地将轻松好看融入了都市议题的表达中。该剧是一部典型的海派文化作品,剧中充斥着东方明珠、外滩、和平饭店等标志性城市符号,不少演员都使用沪语台词呈现烟火气。导演汪俊表示,鲜活生动是胡曼黎的人物特征,侧重生活流让创作更加落地。“这部剧里跟谁说上海话都经过精心设计,我们和孙俪探讨胡曼黎说上海话的运用场景,一个是她生气急了的时候,以及一些生活里的俚语;另一个是作为保险人员的对象感,与老上海的客户能迅速拉近距离,体现出这个人物脑子活络、活灵活现。”
       《蛮好的人生》揭秘上海职场剧的烟火气与人情味,以上海为背景,聚焦保险行业。讲述了保险从业人员、“金牌销冠”胡曼黎中年遭遇事业、家庭双重危机,在人生几乎跌入谷底之时,与新人薛晓舟结成“开单”拍档,联手逆风翻盘的故事。
       这部剧不仅有商场波诡云谲的紧张“争斗”,更有生活柴米油盐的“松弛感”。宛如一杯上海黄酒,初喝也许不惯,细品却满是糯米的醇香。剧中的“上海味道”具体是什么样子?蛮难定义的,只能像黄酒般细细品咂。《蛮好的人生》里的上海,是摩登与市井共生、忙碌与闲适并存的,既精打细算,又不失人情味,既是职场、“战”场,又充满人间烟火气。
       说白了,这部剧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感和接地气。剧中大量使用沪语方言与普通话夹杂,不仅令情节更加生动有趣,也将上海人精明与包容的独特气质表现得活灵活现。剧组探寻了86个上海城市空间,从中心城区的CBD到一碗馄饨里都跳动着上海真实生活的脉搏。上海的文化底蕴在这部剧中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剧组花了大力气去还原上海的各种地标,让你跟着剧情走的时候,仿佛也能闻到弄堂里的饭菜香,听到老茶馆里的闲谈声。这样的场景设定,无疑为整部剧增添了不少色彩,也让它更加地深入人心。
       保单背后的百样人生在这幅充满烟火气的画卷上展开的是寻常人生,是一地鸡毛的生活、普通人的苦乐悲欢。剧中有关保险行业的专业性曾受质疑,被指有些桥段在现实中违规,或难以实现,并因此被抨击“剧情悬浮”。但随着剧情深入,渐渐会被职场表层下的生活肌理打动。男女主人公的“业务”,可谓是“一张保单、一段人生”。表面上看卖的是保险,实则是参与到各种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透视生活地表下的真实愁苦。
       你知道吗?每一张保单,都是人生困境的出口、人生风雨的慰藉。黄昏恋的阿姨,既想为比她小十几岁的另一半留下足够保障,又要应对家人的质疑,还要严防被骗。功成名就的爷叔,晚年得知年少轻狂时留下的“孽债”,急火攻心下,差点一命呜呼。跟随男女主人公的“开单”脚步,观众也深入到百样人生中,继而走进委托人逐渐敞开的心扉,看到寻常人家的苦,也看到高门大户的难,体会到谁的人生没有进退维谷、风雨交加,从而产生共鸣。
       剧中的女性形象也非常饱满,尤其是女主胡曼黎。她的逆袭并不是凭借特殊才能获得“全世界”的青睐,而是身处最低谷,有着隐忍的泪水、克制的情绪;是在逆境中,有乐观的心态,去积极地应对;是不管遭受多少伤害,依然不改的善良;也是虽然善良,但只给值得之人的清醒。这样的上海“小女人”,有其精明、市侩,可以“蠢”到为挽回婚姻而跳河,也可以“算”到只用一份甜点招待四波客户;但是她更懂得及时止损,更会雪中送炭。这部剧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感和接地气。它不仅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还通过保险这一行业,揭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茹歌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1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