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4月24号 21点 阅读 5786 评论10 点赞5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走进上海温室花园的海市沙洲
我和建平从浦东世博文化公园南区的双子山下来,目光瞬间被中心湖畔那座云状曲线形框架建筑吸引。这座由上钢三厂老厂房改建而成的美妙建筑,静静伫立在白色十一孔桥左侧。
我们走过大片的草地,惊喜发现这竟是新建的上海温室花园。上海温室花园对六十岁以上老年人有购票优惠。建平二话没说,抢先用手机买了票。
温室花园由三个相连的展馆构成。我们率先踏入名为 “海市沙洲” 的展馆。展馆的入口犹如时空隧道,仿佛瞬间将我们从繁华都市带到遥远的沙漠之地。墙壁上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的字样,点明了 “海市沙洲” 的主题。
踏入展馆,我们首先来到 “变异之始” 展区 ,酒瓶兰率先闯入视野,它是沙漠植物中的独特存在。基部膨大如巨型酒瓶,这独特的形态不仅极具辨识度,更是它的 “生命之仓”。在干旱肆虐的时节,储存其中的水分,便是它得以生存的关键,默默守护着它在恶劣环境中生长。
不远处,百岁兰长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作为世界上叶片寿命最长的植物,它历经无数风雨,却始终扎根于艰苦之地,像一位不屈的老者,以顽强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接着步入 “沙漠水库” 展区 ,象征和平与胜利的油橄榄,静静伫立一旁。它的枝叶散发着古朴宁静的气息,让人不禁思绪飘远,联想到古老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用橄榄枝编织的桂冠,那是荣誉与和平的象征,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美好。
弥勒异木棉尽显 “干旱生存大师” 风范。它高大挺拔的树干上,纹路犹如岁月镌刻的痕迹。在干旱少雨的季节,它巧妙调节生理机能,减少水分消耗,默默等待雨季降临,展现出强大的生存智慧。
猴面包树宛如荒原中的巨型贮水塔,粗壮的树干恰似巨大水桶,能储存海量水分。在非洲广袤的荒原上,它是众多动物与人类干旱时的生命之源,承载着无数生命的希望,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生命延续的象征。
随后我们来到 “柱子丛林” 展区 ,高高耸立的巨人柱格外引人注目,不愧是仙人掌中的巨无霸。浑身布满尖刺,如同身着铠甲的卫士,向外界宣告着威严。在漫漫沙漠中,它孤独地守望,见证着日出日落、风沙来去,历经岁月变迁,始终坚守。
光棍树以 “光叶” 的独特模样吸引众人目光。没有茂密叶片,却凭借独特的生存方式,在干旱环境中茁壮成长,每一处枝干都蕴藏着生命的智慧。
最后走进 “沙漠花开” 展区 ,龙舌兰一生只绽放一次,在漫长岁月里默默积蓄力量。当花期到来,巨大花茎破土而出,花朵绚烂绽放,上演一场震撼人心的生命盛宴,诠释着生命的绚烂与珍贵。
摩尔大苏铁似不惧 “烈火” 的无畏战士,坚硬的叶片历经风雨洗礼与高温考验,依然保持顽强生命力,在展馆中静静诉说着生命的坚韧。
象腿丝兰基部肥大如象腿,稳稳扎根沙土,以独特姿态适应干旱环境,展现出生命形态的多样与奇妙,每一株都在讲述着自然进化的神奇故事。
我们漫步展馆,游客们的身影随处可见。有带着孩子的家庭,孩子们睁大眼睛,好奇地观察着每一株植物;还有结伴而来的年轻人,手持相机,捕捉这些奇妙植物的模样,想要将自然的神奇与魅力永久留存。
在展馆最后的互动展示区里,通过投影技术,将植物的生长环境、生态习性等知识生动呈现。人们围聚在此,认真观看,有的小朋友还忍不住伸手触摸投影,试图与虚拟的植物互动。让人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这座 “海市沙洲” 展馆,宛如一个微观的热带植物生态博物馆。在这里,我们领略到适应极端环境植物的独特魅力,也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充满敬畏,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感受生命的奇迹。
世界名曲《致爱丽丝》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