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4月19号 07点 阅读 9003 评论9 点赞4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说起石林,首推的应是云南石林,那是著名的风景区。前些年去过广西贺州,那里的石林规模虽小一些,但也有其特色。三月下旬去恩施,得知也有石林,名曰:梭布垭石林,有些好奇。
何谓“梭布垭”?梭布是土家语“三个”的意思,梭布垭石林就是三个垭的石林,这次走过了莲花寨、磨子沟、九龙汇石林。
踏入梭布垭石林的瞬间,仿若一脚迈进了远古的时光隧道。
初入梭布垭石林,只觉得眼前一片灰白交错,石峰如剑,直指苍穹。阳光从石缝间斜斜地刺进来,在这片奇异的石林间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像是大自然亲手绘制的神秘图腾,也像是某种古老的文字,记录着无人能解的密码。
这里曾是海底的礁石,后海水退去,石头便留在了此,成了时间的见证者。我伸手触碰那粗糙的岩壁,指尖传来微微的凉意,仿佛感受到了远古海水的咸湿。
偶尔,还能听到几声清脆的鸟鸣,为这寂静的石林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在这片石头的世界里,声音仿佛也有了形状,它们在石林间跳跃、回荡,让整个梭布垭石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梭布垭石林由葫芦状山体构成,外形象一只巨大的葫芦,被翠屏环绕,群峰锦绣。
石林中的石头各有其名,但它们不在乎人类的命名。石头本身却比任何名字都更古老,只是静静地伫立,任由风雨侵蚀,渐渐模糊了轮廓。
经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考证,确定梭布垭石林形成于4.6亿年前的奥陶纪时期。
而云南石林,据专家考证,形成于近3亿年前的早二叠纪时代。由此看来,梭布垭石林比云南石林更古老近二亿年。
漫步其间,就像穿梭在一座巨大的天然雕塑艺术殿堂里。道路两旁的石头或高耸,或低伏,或相互依偎,或遥相呼应。那层层叠叠的纹理,是风雨留下的吻痕。
有时,眼前的路径看似已经走到尽头,然而一转身,又发现一条隐秘的小道在石缝间蜿蜒伸展,顿时充满了惊喜与期待,不断地引领人们继续探索未知的奇妙。
传说,因为土家祖先傩公傩婆在此地定情,所以这里是土家的发源之地、古老爱情归属之所。我一路猎奇,回首奇石异峰、俯瞰万千石林、仰望一线长空,着实让我震撼!
令人惊叹的“犀牛沟”,沿着湿滑的石阶下行,寒气扑面而来,石壁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像是石头在无声地流泪。沟底有一汪清潭,潭水映着上方狭窄的天空,如同一面被遗忘的镜子。
一位老者指着潭中的一块石头说,那是“井底之蛙”,它仰着头,望着永远无法触及的高处。我不禁想,何尝不是如此?自以为见过天地,却不过是困在更深的井中。
石林中的石头形态各异,似是被一双双充满想象力的大手精心雕琢。
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前行,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迷宫之中。方向感似乎失去了作用。正因如此,也许下一刻,就能邂逅一块造型独特的石头,或是一处被岁月遗忘的幽静角落。
石林的路径时而狭窄得仅容一人侧身而过,险要处,名为“一线天”。抬头望去,天空被挤压成一条细线,仿佛随时会闭合,将人永远困在这石头的牢笼里。我小心翼翼地穿过,生怕惊动了头顶的巨石,它们沉默地悬在那里,像是随时会坠落的命运。
一线天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线,两边的高崖扭曲着冲向天空,道路在一线天中拐弯,光线突然幽暗,壁石乱牙交互,即奇又趣。小心脚下,抬头看天,头上的一线天明亮,当光束射进峡谷的那一刻,游人都尖叫起来......
在狭窄的通道中前行,这种独特的空间体验,感受到大自然对空间的巧妙利用,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这难得的奇观。
穿梭在石林间,耳朵似乎也享受着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微风拂过,石缝间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时而如银铃轻响,时而似箫管低吟。这风声与石声交织在一起,演奏出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自然乐章。
石林,仿佛是一群倔强的石头,排着队,挤在一起,不肯让路。然而,梭布垭的石林,它不像是石头的森林。山、石、水、树、草,自然天成,安排得恰到好处,粗豪而细腻,色彩斑斓。整个石林就是一座精美绝伦的天然盆景。
站在石林中央,仰望着被石头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天空。有的如利剑直插云霄,欲与天公试比高;有的则像温婉的少女,亭亭玉立,顾盼生姿。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类显得如此渺小,而大自然的创造力却如此伟大。
当脚步暂时停歇,静下心来,便能感受到梭布垭石林那独特的气场。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蕴含着大自然的灵气,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沉默不语,却又似乎在向每一位到访者传递着某种神秘的信息。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地欣赏着这鬼斧神工的美景。
步出石林,登高俯瞰,千峰竞秀,茫茫苍苍,浩浩荡荡,一座座石峰似塔、似浪、似扬起的风帆......
梭布垭石林,一个穿越亿年岁月的自然秘境。想来,穿梭于梭布垭石林中,石峰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与岁月的沉淀,让人不禁对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充满了敬畏与赞叹。回望那片灰蒙蒙的石峰,石林依旧在那里,不悲不喜,而我,终将离去。
文/摄影 国强
2025年4月19日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