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3月18号 13点 阅读 10045 评论9 点赞4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出席思南公馆《霜雨集》分享会前后
我们知道思南公馆不是指单独的某一幢楼,而是位于黄浦区复兴中路附近的一片历史建筑群,拥有五十一幢保护建筑。
3月15日上午,童心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思南公馆2号“思南文学之家”深情地说,这里曾经是她小辰光上过学的重庆南路第一小学旧址。
现在我眼前的这幢楼确实漂亮。它是始建于1937年的修女楼,典型的外廊式建筑,具有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安妮女王复兴风格。曾是法国修女接受培训的一家神学机构,楼内还曾保留着几间修女宿舍。它也是以前天主教圣伯多禄晓星小学所在地。1949年以后,变为重庆南路第一小学。如今,修女楼是思南公馆宴会厅,也作为举办各类活动的场地,是读书会礼堂“思南文学之家”。
童心老师和福生老师说,请大家记牢,我们下午要参加的“夕阳点燃诗情----《霜雨集》创作分享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随后,我们站在思南公馆2号拱形门柱前摄下了第一张集体照。
这天下午,老小孩网及浦江思源读书会的热心读者和网友,踊跃参加了“夕阳点燃诗情——《霜雨集》创作分享会”。
该诗集的作者王雅萍和译者丁海椒、特邀嘉宾著名的作家叶辛、以及主持人华山医院的李发红,在台上就座。
这是一场文学写作思想欣赏的盛会,让人们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可惜我们几个人,因为特殊原因迟到了十分钟,会场已经没有座位了,因而被工作人员拦在楼外。我看到了里面有很多人靠在玻璃长窗上的背影。
等待片刻后,我们终于有机会进入了拥挤而有序的会场。可惜我听不太清楚上面的讲话,只能在侧面拍了几张照片。回到家里整理照片的时候,我看到王雅萍老师身后的两张背景图上,分别写有“光阴似剪”、“尘埃”,就翻开带回的《霜雨集》,找到了这两篇诗作,诵读、学习、欣赏和体会。
王雅萍老师在发言交流中不紧不慢侃侃而谈,她的首本诗集充满精彩诗句。
在《尘埃》一诗中,王老师将尘埃拟人化,“你是一颗尘埃/在我眼前轻轻飘落”,开篇营造出一种细腻而轻柔的氛围。王老师从观察尘埃的飘落,到思考其归宿“我不知你飘向何处/没想过你是否有窝”,展现出对微小事物的独特关注。“阳光里我看你飞舞/脸上还带着笑涡”,赋予尘埃灵动且愉悦的形象,仿佛尘埃也有自己的情绪。而结尾 “我何尝不是尘埃/羞愧缠绕着心窝/只不过我缠着地球/你却偷偷缠住了我”,则实现了从尘埃到自我的深刻反思,将自己与尘埃类比,体现出一种对自身存在的哲思。
在《尾声—光阴似箭》中,“光阴似箭/射穿了多少洞隙”,王老师以光阴似箭的比喻开篇,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的穿透力,暗示时间对事物的改变。“时间如水/在洞隙悄悄流过”,进一步将时间比作流水,强调其悄无声息的流逝。“我担心时间的枯竭/生命的长河/会不会走向沙漠”,表达出对时间有限和生命未来的担忧。诗中不断重复“光阴似箭”,强化时间飞逝的感觉,同时“时间如涡/旋转出天高地阔/让我不再疑惑/用夕阳的那把火/点燃人生的余热”,又传递出一种在时光流逝中积极面对生活,利用有限时间发光发热的态度。
诗集《霜雨集》是老干部王雅萍一生情感与哲思的结晶,对生命、自然与灵魂的深切思考。王老师作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1969年曾赴北大荒下乡,经历了不寻常的岁月。她的创作生涯伴随着时代变迁,历经风雨,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
她退休后开启文学创作之路,先后出版多部小说和散文。《霜雨集》则是她对诗歌热爱的见证。书中超百首诗作涵盖“人生之思”“山河之美”“天地之谜”“阅读之魅”四个主题,是她对生活中多维度的观察与思考后的表达。
确实,参加“夕阳点燃诗情----《霜雨集》创作分享会”让我融入到了久违了的读书氛围。虽然站了很长时间,但是这也是早春美好的洗礼!
这次我先后经手了六本《霜雨集》。其中一本是在会上问福生老师要的,随即给了颜力老师;一本是会上勤学苦练李老师给我的,是她帮我预留的,我马上给了坐在后面的瑞雪老师;会上蓝天范老师给我两本,要我带回去分发。会后,我又去领了两本。次日我去看望刚柔黄老师,顺便给了他一本。准备有机会给徐建国老师和人民卫士俞老师各人一本。
在此,再次感谢浦江思源的老师们!问好祝福童心老师!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