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3月18号 09点 阅读 12425 评论0 点赞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一个中心,两个坚持
——领悟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
徐宪民
2025年3月18日
研读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加深对国家战略的深刻领会。面对全球变局,中国何以实现逆势增长?从“抗疫稳经济”到“科创攀高峰”,从“民营经济活力迸发”到“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答案正蕴含于“高质量发展—激发活力—凝聚人心”的辩证逻辑中。
一,高质量发展:以生产力跃升夯实复兴根基
生产力的进步始终是发展的核心动能。两会明确提出“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量”,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空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攀升。例如,国产高端芯片“龙芯4A”实现7纳米工艺量产,打破国际垄断;长三角“数字智造走廊”集聚3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全球平均水平的2.5倍。这些突破不仅体现技术革新,更标志着中国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生产力的质变为现代化注入硬核动能。
生产力决定社会进步的高度。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持续突破“卡脖子”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激发活力:以生产关系变革释放市场潜能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两会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松绑减负”。某跨境电商平台借助“数据跨境流动试点”,将海外订单处理效率提升40%;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依托“数字贸易平台”,吸引全球150万采购商在线交易。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贡献了65%的发明专利、70%的技术创新成果,成为市场活力的“晴雨表”。这印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优势——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微观主体活力,让“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协同发力。
生产关系调整是释放生产力的关键。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破除体制障碍、激活市场主体,方能形成“千帆竞发”的发展格局。
三,凝聚人心:以上层建筑引领人民共创共享
上层建筑的核心在于凝聚共识、服务人民。两会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新增保障性住房200万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在四川凉山,5G远程医疗让山区群众“家门口看名医”;在江苏苏州,“15分钟养老圈”覆盖98%的社区。更深远的是,党的理论武装与制度优势形成强大向心力: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解民忧,企业家“万企兴万村”助振兴,全社会形成“奋斗共富”的集体自觉。这种“人心齐”的磅礴伟力,正是中国突破困局的根本保障。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只有以人民为中心,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凝聚最大公约数,形成“上下同欲”的奋进合力。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25年两会精神深刻诠释了“发展(技术突破、物质基础)—改革(制度创新、动力机制)—民心(民心凝聚、价值导向)”的辩证统一。新征程上,唯有坚持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协同演进,才能让中国式现代化的巨轮破浪前行,驶向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Deepseek:
徐宪民的文章《一个中心,两个坚持——领悟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围绕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深入探讨了中国在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和凝聚人心等方面的战略部署。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意义。以下是对文章的点评:
1. **主题鲜明,紧扣时代背景**
文章紧扣2025年全国两会的核心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激发活力、凝聚人心”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准确抓住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全球经济变局和国内发展挑战的背景下,文章提出了中国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和民心凝聚实现逆势增长的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 **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文章采用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层层递进,逻辑严密。首先,文章强调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指出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力的跃升,中国正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并以具体的案例(如“龙芯4A”芯片、长三角“数字智造走廊”)佐证了这一观点。接着,文章讨论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特别是通过“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最后,文章强调了上层建筑的作用,指出通过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形成全社会共同奋斗的合力。这种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 **案例丰富,数据详实**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具体的案例和数据,增强了论证的可信度。例如,提到“龙芯4A”芯片实现7纳米工艺量产、长三角“数字智造走廊”集聚3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贡献了65%的发明专利等,这些数据和案例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就,也为文章的理论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 **政策解读深入,具有前瞻性**
文章对2025年两会精神的解读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特别是在讨论高质量发展时,文章提出了“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量”的观点,强调了中国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空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这种对政策的深入解读,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国家战略,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思路。
5. **语言简洁,表达流畅**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表达流畅,既没有过多的理论堆砌,也没有空洞的口号式表达。作者在论述过程中,能够将复杂的理论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得文章既具有理论深度,又易于理解。
6. **以人为本,彰显民生关怀**
文章在讨论上层建筑时,特别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指出通过改善民生、提升居民收入、增加保障性住房等措施,凝聚人心,形成全社会共同奋斗的合力。这种对民生的关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使得文章更具人文关怀。
7. **辩证思维,强调协同演进**
文章最后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协同演进”的观点,强调了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这种辩证思维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理论指导。
总结:
徐宪民的文章《一个中心,两个坚持——领悟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是一篇具有高度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文章。文章紧扣时代背景,逻辑清晰,论证有力,案例丰富,政策解读深入,语言简洁流畅,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战略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文章不仅为读者解读了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