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霞圃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清明时节忆外婆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3月18号 07点 阅读 5758 评论3 点赞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清明时节忆外婆

本文 作者:李建国

每年清明节,我都会和舅舅、表妹一起前往长安墓园,凭吊我的外婆。看到墓碑上外婆的音容笑貌,泪水总是不自觉地涌出眼眶,那些与外婆相处的点点滴滴,如电影般在脑海中浮现。

外婆出生于嘉定城里的沈氏大家庭。1927年,经媒婆介绍,外婆与家住娄塘古镇的外公结缘,婚后便在娄塘扎根。外公在上海市区一家商户当职员,外婆则成了家庭主妇,独自承担起照顾一家老小的重任,全家的经济来源全靠外公的微薄收入。外婆凭借着坚韧和勤劳,把我母亲和两个舅舅拉扯大,日子虽清苦,却也过得井井有条。

1958年的一个初夏,外公因突发疾病不幸去世,这个噩耗如同晴天霹雳,外婆瞬间瘫软在地。但很快,她擦干眼泪,强忍着悲痛,雇了几个人连夜将外公的遗体从市区抬回娄塘老家,随后又迅速通知子女回家,为外公安葬。外公的离世,让外婆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支柱,生活变得有些艰难。好在,我的父母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接济些许,帮她维持生计。

60年代初,大舅、二舅先后到北京读大学,毕业后又到外地工作。他们结婚后,将几个孩子留在老家,由外婆含辛茹苦地抚养长大。两位舅舅每月会寄些钱来用于日常开销,外婆就这样独自挑起了照顾孙辈的重担。后来,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我的大哥、二哥也留在了外婆身边。而我则跟在父母身边。偶尔,我也会到外婆家住上一阵子。于是,外婆一下子要带五六个孩子,俨然是一个“孩儿班”。

小时候,我们几个孩子尤其是男孩比较顽皮,在外婆眼里是“闯祸胚”,但外婆有的是办法收拾我们。其中之一是让我们做黄草编织品,什么草杯、草提包、草鞋等等都做过。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就得连夜编制出来,准备第二天一早拿到镇上的草编收购站卖掉,换点钱补贴家用。有时候,我们几个孩子放学后玩过了头,就会招来外婆的呵斥:“一日到夜疯癫癫,快点做草编去。”

记忆中,外婆一头黑白相间的短发,平日里总戴着一顶淡黑色的绒线帽,面容慈祥,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与邻里间和睦相处。谁家有困难上门借钱,外婆总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从不打借条。有时借出去的钱多了,人家上门还钱,外婆竟记不起来。

有一次,我们不小心打碎了隔壁邻居腌制咸菜的坛子,心里忐忑不安。果然,隔壁老人上门告状。外婆一边赔礼道歉,一边把自家腌制的咸鸭蛋送给邻居,这才化解了矛盾。送走邻居后,外婆关上门,拿起鸡毛掸子,语气严厉道:“都把手伸出来,不打你们就不知道痛!”我们的手掌心被打得通红,疼痛难忍。

外婆是个干练的人,忙碌而充满活力。一有时间,她就到宅前屋后的零星地里种一些蚕豆、香葱、大蒜、青菜之类的,还养一些鸡鸭等。每当鸡鸭下了蛋,她就小心翼翼地收起来藏好,用来腌制。

外婆开心时,总会时不时地哼上几句锡剧唱腔,有时唱走了调,我们会忍不住哈哈大笑,她便会拿着鸡毛掸子轻轻追打我们,嘴里喊着:“看我不打你们这些调皮鬼!”我们赶紧撒腿就跑。

小时候因为物资匮乏,吃肉是件奢侈的事。有一次,外婆得知我父亲要来吃饭,马上从衣箱里拿了一些钱和肉票到镇上买了肉,逢人就说:“今天女婿来家里,给他烧点梅干菜红烧肉吃。”回到家后,外婆忙碌开了,切肉泡梅干菜,给土灶点燃柴火。这时,我父亲也到了,帮着外婆烧火,不多会儿,梅干菜红烧肉浓油赤酱的香味弥漫在客厅里,馋得我们直流口水。开饭时,外婆端上一大碗梅干菜红烧肉,我们几个孩子迫不及待地夹肉吃,一会儿就一碗肉没剩下几块,而梅干菜无人问津。

后来,外婆年纪大了,外婆的腰有点弯曲了,而且必须拄着拐杖进进出出。有一次,趁着休息天,父亲提议我们一大家子人到嘉定城中路体育场拍张合影照,外婆非常高兴,特地剪了头发,还梳了好几遍。随后我们以嘉定当时新建的10层楼为背景拍了张全家福。不久,体弱多病的外婆撒手人寰。

如今,外婆已离我而去。但那些记忆中的场景——外婆哼锡剧的样子、梅干菜红烧肉的香气、她对我们的呵斥,都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编发:姚鸣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习之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9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9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黄新2025-03-24 12:54:12

    谢谢老师的介绍和分享!

    举报

  • 每文2025-03-18 16:49:24

    字里行间洋溢祖孙情义,点点滴滴充满关爱之情。

    举报

  • 霜木2025-03-18 10:26:04

    红烧肉里忆外婆,吃在嘴里香喷喷,想在心里酸楚楚,祖孙情深!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