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1月13号 05点 阅读 3989 评论0 点赞1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和谐社会话弥勒
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是和谐的象征。我收藏供奉的一尊瓷器弥勒佛像,它做工精致、色彩亮丽,高32厘米,再配上红木底座,成为一件颇有价值的艺术品。
此座佛像,是从一个专做古玩生意的朋友处购得。他说,他是吃“药”吃进的,因为走了眼,将近代制作的瓷器,当古瓷器买进了。淘回来后,我用放大镜对此件瓷器仔细观察,发现佛像底部有很小的“福建会馆”正方印章。福建会馆款弥勒佛多为晚清至民国初年制品,这尊純手工制作的佛像造型,栩栩如生。它工艺之精湛、水平之高超,用“美奐美仑”几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会夸张。
弥勒佛又称大肚弥勒佛、笑佛或布袋和尚。我国佛教第五大名山奉化雪窦山上的雪窦寺,被称为弥勒道场。该寺的弥勒宝殿比大雄宝殿来得更大,举世无双!
各寺庙內座落在门口笑迎你的,就是这尊佛像。世界上,弥勒佛形象有两种:一种为印度式的,另一种为中国式的。印度式形象十分庄严、肃穆,眼观鼻、鼻观心,超凡脫俗,凝神入定;中国式的其形矮矮胖胖,大肚鼓鼓,敞胸露背,左手佛珠,右手布袋,打着赤脚,身披袈裟,一浱仙风道骨模样。我的这尊是打座的,胖乎乎地笑容可掬。笑得十分传神,咧开的大嘴,可将一元硬币投入大肚,充当“扑滿”。如果你有什么烦恼,只要凝视细看这尊佛像,他的笑容,定会将你感染,把你的愁与怨,化作烟消云散……
观赏这尊佛像,会使你油然想起一副名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对联,在某种意义上点击了佛教的人生态度。所以,千百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喜愛。
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弥勒佛形象,则来源于五代时期一位叫契此的奉化和尚,他的长相就如塑像中的弥勒佛一样,常常背着一个布口袋,面带笑容,四处化緣,人称“布袋和尚”。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弥勒佛。
人们喜爱布袋和尚,其原因是人们叫对生活充滿了愛,充满着美好的向往。人们希望在生活中和谐相处,幸福美滿,忘掉烦恼和忧愁,笑口常开,笑迎明天!
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奉化雪窦寺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