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中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书海为家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11月20号 20点 阅读 1292 评论0 点赞1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现在的图书馆真是越办越好了。如果我国有什么事物跟国际接轨得最好,我看非图书馆莫属。尤其在郊区,“平地起高楼”、“白纸绘彩图”,那些规模宏大的图书馆拔地而起,各有特色,管理科学,设备先进,绝不逊色于我曾经参观过的台北逸仙图书馆。比如宝山图书馆,只要带上身份证,无需押金,当即就能领取借书证,一次可以借25本书,老年读者借期为90天,足够你慢慢看的了。那里有自动办证机、自助借还机、自助打印复印扫描机;还有视障读者专用的听书机、台式电子助视器、一键式智能阅读器、手持式电子助视器等,简直是高科技到“牙齿”上了。

      每每逡巡于这些图书馆丛林般密集的书架,每每看到阅览室里还有那么多的读者或者聚精会神地捧着书或者在电脑前手击键盘,心头总会涌上阵阵感动。一些对阅读前景的忧虑,到了这里就化为乌有了……

       现在爱好旅游,把旅游当成一种“活法”的人越来越多了;我的朋友里就有好几个像候鸟一样的,刚听说他们从哪里回来,没几天又听说他们到哪里去了。问起他们,他们颇有几分豪气地回答:“四海为家”。

      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如他们那样潇洒地浪迹天涯的,羡慕之余,突然跳出了一个词——“书海为家”。对对,也是“海”,也是“家”呀。古人老早就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相提并论,能两者兼顾当然好,可是如果行不了“万里路”,那就去读“万卷书”吧,这也是一种活法,这也一样能找到“家”的感觉哟。

     也许在从前,行路难,旅行往往意味着冒险,所以留下更多的是对读书的感悟。一个人的知识构成、价值判断、审美习惯,一个人的气质、素养和风度,多来自阅读。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多了许多,可是我总觉得,能陶冶自己心性的唯读书为佳。

       尽管有材料说,中國人的閱讀量比起许多国家少得可憐。但我觉得,我们的阅读能力并不低于他人。从前我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在玩手机,手机有那么好玩吗?后来我的手机升级,安上了微信,这才知道,原来那些人不是在“玩”,都是在阅读呀。朋友们互相发送和转发着各种材料,许多都是文字,有文章,还有书籍,而且都是精品。如果不是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哪个时代都不会有如此规模宏大的阅读爱好者呀!

     有段时间我也沉迷于阅读那些“互联网材料”,它们或者有趣、或者新鲜,它们往往出其不意,能极大满足我的好奇心,其中也不乏许多隽永精辟的心灵鸡汤。可是后来我发觉,这些材料的浏览并不能替代阅读书籍——我指的是电子书或纸质书的阅读。我和几个“书友”交谈过这个问题。他们说信息多固然好,但真假难辨,反而白费了时间;有些众声喧哗的事,没几天就会水落石出,何必去“抢先机”呢?再比如心灵鸡汤,当然很能滋补灵魂,可是没有“杂粮”的铺垫,光喝“鸡汤”也是激动一阵,无济于事的,事非经过不知难呀。更重要的是在海量信息前,会有一种被摆布、被吞噬的感觉,我们的思维就像被那些材料牵着鼻子,天上地下地乱跳,没有一个中心思想,自然就谈不上深入和深刻。一位作家说得好:“抚摸一本好书,目光和手指从纸页上滑过,你内心会静下来,这是个仪式,就像品茶,和一个美好的朋友对坐,氤氲袅袅,灵魂游弋,你会浸在一个弥漫着定力和静气的场中。而浏览网页,不会有这感觉,你只想着快速地掳取信息,一切在急迫中进行,这就不是饮茶了,是咕嘟嘟吞水。纸质阅读是有附加值的,它会养人。”引申一下,要消除社会的浮躁和戾气,读书是个好办法。对于把内心的宁静放在第一位的我们来说,深深地嵌入书的世界,那也是以此来抗衡一个远不完美的世界。

    书海为家,我爱我家。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1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暂时没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