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霞圃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黎 族 船 屋 的 前 世 今 生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10月14号 09点 阅读 2798 评论0 点赞1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黎 族 船 屋 的 前 世 今 生

本文作者: 黄永婷

中国人自古精于建筑,中华大地上不同样式、不同材料、不同年代、不同民族建造的各种房屋风格迥异、精彩纷呈。但将房子建成船的形状,并且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如今只能在海南省东方市的白査村才有机会看到了。

相传黎族的祖先是从大陆乘着木船渡海而来的。上岛后,由于环境恶劣,遍地荒凉,根本没有遮风避雨的栖身之处,黎族先民们只能将木船翻过来倒扣在地面上,权当房屋居住。后人们为纪念祖先的辛苦迁徙,之后便开始模仿船的样子建造自己的住所。因为形象与木船极其相似,人们习惯称其为“船屋”。船屋是黎族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后人们世代居住的房屋。千百年来,他们在这个因海而生、顺势而为的古老居所里栖居、繁衍和生存。

白査村是海南船屋保存得最完整的村落,目前尚存81间船屋。屋子呈圆拱形,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屋檐几乎延伸到地面,外墙则一般由草泥涂抹。屋内通常会置三根高大的柱子,两边另立六根稍矮的柱子,黎家人的解释是:高柱是男人,矮柱是女人,他们认为一个家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组成的。黎族女孩到了15岁,父母或兄弟会帮她盖一间较小一点的茅草屋叫“隆闺”,男孩15岁则多是自己盖新屋。隆闺一般都建在村头或村尾的僻静处,或者紧挨着自己父母的住房搭建,是黎族青年男女谈请说爱的地方。圆拱形的屋顶有利于抵抗台风,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瘴的作用,茅草屋面有防潮隔热的功能,而且所有建房所需都可就地取材,所以船屋就这样得以世代流传下来了。

这几年,外界渐渐了解了这个村子,所以每天的参观者络绎不绝。进村有一条主干道,看样子是新修的。道路两边的杆子上悬挂着一面面白底蓝字的小旗帜,上面是“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字样。村子早已无人居住,显得冷清而荒凉,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只有一座座船屋无声地静卧于此。我抚摸着几乎垂到地面的茅草屋顶,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了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心中突然涌起一丝不明缘由的悲凉和感动。走进屋内,有几间还能看见尚存的用泥土磊起的“床”,因长期无人居住,早已破败不堪。屋里黑黢黢的,因为没有窗户,只有分别设在“船头”和“船尾”的两扇木门处会有光亮照射进来。这样的居住环境可以说是十分艰苦甚至十分恶劣的。然而世世代代,黎家人就一直顽强地在这里生存和生活。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地政府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对白査村进行了“整村搬迁”,人们终于告别了船屋,过上了现代人的生活。人走了,但他们的心还留在这里。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2012年,白査村因船屋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多而被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黎族船屋营造技艺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村子当之无愧地成了“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园”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活化石。一次参观就是一次与先祖的对话,唯愿这璀璨的历史宝藏能在赓续和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绽放灼灼光华。

 

(本文刊于由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的《又一春》杂志2024年第5期)

编发:姚鸣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4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4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暂时没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