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黄、黑、青的背后”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07月25号 07点 阅读 10187 评论15 点赞3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黄、黑、青的背后

王胜扬

 

        这里提的“黄、黑、青”三种颜色,其实来源于三句话:“早上一片黄,中午一片黑,晚上一片青”。这么说,许多人可能还是觉得摸不着头脑,那就让我慢慢道来。

        “早上一片黄,中午一片黑,晚上一片青”,是上海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的干部在四五十年前农忙“双抢”季节提出的要求。“黄”是指成熟的早稻,“黑”是形容收掉早稻后放水耕翻的田地,“青”则是已经插上秧苗的稻田。

        农村干部为啥要求一块农田里一天要呈现黄黑青三种颜色,搞得那么折腾呢?为的是抢季节,保证和提高水稻的亩产量。按照国家计划,当时上海郊区粮棉地区实行的是一年三熟(麦子油菜、早稻、晚稻各为一熟)的耕作制度,“三熟制”对农时季节尤其是水稻的收种时间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为让早稻充分成熟,收割的时间宜放在7月底8月初,而晚稻的移栽一定要在立秋(8月7日)前完成,为的是要保证晚稻在当年的9月25日前安全齐穗,防止抽穗前暗霜来袭造成稻谷空瘪。这就等于要在三伏天的十日内,种粮地区要完成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的任务。所以,一临近双抢季节,“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就成了当时农村各级领导干部的口头禅。现在想起来也没有更准确的语言来概括当时“双抢”面对的情形。

        在“黄黑青”颜色变换的背后,我们的农民兄弟姐妹在一天内需要哪些劳作呢?

 

 

 

 

        “黄”在这里的农活内容有割稻、收稻加脱粒。出早工把早稻割倒以后,等不及放田里晒晒干,就要“一根扁担两捆稻”用人力运走,从田间到仓库场,中途不能放下稻捆,因为早稻谷太容易掉粒,要做到“颗粒归仓”;早稻到了仓库场马上要脱粒,因为脱粒下来的稻谷才能翻晒晾干,防止谷子因潮湿而霉变。

 

 

 

 

        “黑”的内容包括给收掉早稻的田块施上有机肥料,放水耕田整平。稻田的有机肥绝大部分是农民家庭养猪的猪塮,需要社员从猪圈里把猪塮一担担挑到田里,再有人把猪塮均匀撒开,接着放水,拖拉机耕田,然后是让黄牛或水牛拉着木制的划耙兜田,把一块水田整得像镜面般煞平。

 

 

 

 

        知道了“黄、黑”的含义,“青”就容易理解了。给水稻插秧,秧苗要在早饭前出早工拔好扎成一把把,插秧一般都要在傍晚和夜间进行。天色暗了看不见,生产队就把一千瓦以上的“小太阳灯”拉到田间,让社员们挑灯夜战。

        一块稻田要在一天时间里进行割稻、收稻、施肥、放水、耕翻、兜田多项劳作,像变戏法那般更换颜色,让农民在三伏天里从事繁重劳动,这是农村“双抢”季节真实而典型的写照。农民们也抱怨,“双抢”季节是“天天从鸡叫做到鬼叫”。我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经历了七次这样的“双抢”农忙,现在已经记不清楚当初是怎么咬紧牙关坚持下来的。

        若干年以后,“早上一片黄,中午一片黑,晚上一片青”的口号没有人喊了。消失的原因是改革开放解放了大家的思想,上海农村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务实,把一年产粮种三熟改为种两熟,把双季稻减为单季稻,“双抢”农忙也随之消失,农民再也不用在酷暑高温中从鸡叫做到鬼叫了。有人把一年三熟改为两熟的理由,概括得像乘法口诀:“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单季稻能够推广并被农民接受,是因为袁隆平院士所培育的杂交水稻,一季的亩产量完全能够顶得上早稻、晚稻两季的产量,而且米质佳,吃口好。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杂交水稻栽培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成功。

        从“黄、黑、青”提出到结束,从双抢消失、三熟制改两熟制,再到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些过程折射出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我国农业农村的进步,归根到底是农民的福祉,人民的福祉。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太良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1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泾绣人生2024-07-28 15:43:48

    我虽然住市区,但对参加学校每年组织的下乡劳动也有深刻影响!——吴敬仁

    举报

  • 愚溪老翁2024-07-26 07:43:10

    谢谢各位老师的关注和精彩点评!

    举报

  • 涛声依旧2024-07-25 16:06:46

    三色曾是过去事,浓彩乡情调色生,赞!

    举报

  • 郑寓2024-07-25 11:12:03

    做过生产队长的文化人,就是不一样。黄、黑、青讲清“三抢”,赞[强][玫瑰]

    举报

  • 家在闵行2024-07-25 10:37:21

    “早上一片黄,中午一片黑,晚上一片青”,抢收抢种,只有经历过人才知道其中酸甜苦辣咸;“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农民苦出头,全靠改革开放和科学栽种。

    举报

  • 霜木2024-07-25 10:14:09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科学种稻,农民笑开颜!

    举报

  • 王富珍2024-07-25 09:32:45

    忆当年三抢大忙季节,战天斗地,年轻敢挑重担,不怕苦不怕累,日夜奋战,抢收抢种,赶季节,汗流夹背,你追我赶的气氛,记忆犹新,难以忘怀!老领导佳作同感。谢谢分享!

    举报

  • 杨克元2024-07-25 09:14:26

    农村三抢,斗天斗地赛神仙;一天三色,勤劳双手挥画笔。

    举报

  • 雪玲2024-07-25 08:48:58

    老师的文章读来倍感亲切,再现了当年我们插队时的“双抢”场面,那年头,真不知我们是怎样拼过来的。要感谢袁隆平院士,解放了农民,提高了粮食产量,从此不再有双抢。。

    举报

  • 嘉敏2024-07-25 08:26:14

    “三抢”不再,“三色”已翻;浓浓乡情,溢于文外!

    举报

  • 顾仲源2024-07-25 08:14:43

    老师记忆犹新将当年“双抢”娓娓道来,非切身经历难以叙述!读来感同身受,过来之人呀!赞佳作!

    举报

  • 徐凤平2024-07-25 08:06:46

    用简洁的文字叙述“黄黑青”的过程,色彩的变化里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虽然“三抢”不再,但乡情不忘。

    举报

  • 紫 叶2024-07-25 08:00:46

    这样的三抢经历,作为插队知青的我记忆犹新。当时,还有一句口号:情愿落脱一身肉,不可少收一粒谷。日夜奋战的劳动强度是可想而知啊!赞!

    举报

  • 赵妙娟2024-07-25 07:57:19

    农业走向现代化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举报

  • 春华秋实2024-07-25 07:30:48

    经济发展要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