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浦江客读史】寻找中国的屋檐之美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07月22号 05点 阅读 9359 评论7 点赞2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中国古建筑飞檐之美: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诗·小雅·斯干》)  (浦江客读史244)

 


【浦江客读史】寻找中国的屋檐之美
——“衣食住行古今谈”之七:古建筑之屋檐 

 


       每当我们来到古城,站在高处眺望城内的古建筑,但见楼阁鳞次栉比,屋顶青瓦交叠,悠远而深邃,随意掀起一片青瓦,就像是翻开一部部石刻的史书。不论是匠心独运的瓦当,还是长满苔藓的瓦片,它们都像一位老者,在历史的长河中踽踽独行,向后来人讲述着离奇世事。

       中国古代诗文中,赞颂“屋檐”的诗句词语举不胜举。如先秦《诗·小雅·斯干》有句:“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形容飞檐造型如大鸟振翅翱翔,色彩斑斓远看如锦鸡飞腾。如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有句:“飞檐反宇,轇轕周通”,形容屋檐上翘,瓦头仰起,形容楼阁、宫殿等建筑外形精巧美观。如唐李白有句:“四甍翚飞,巉绝浦屿”,形容屋檐上翘,其状如飞。等等。

       诸多诗句词语皆 “言檐阿之势似鸟飞也,翼言其体,飞言之势也。”屋檐的造型之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古有“天命玄鸟”、“凤鸣岐山”之说,都认为凤鸟传递天神指令,因此把鸟作为部落的图腾。“反宇向阳”的象征意义十分明显,飞檐翼角独特造型使建筑具有强烈的向天升腾动势,犹如张开双翅的凤鸟的羽翼在形象上重叠,檐下深邃迷人的阴影衬托起如翼欲飞的屋顶,一种超然尘世的气度油然而生。

       中国上古建筑之屋檐从何而起?其实,这要从中国上古建筑的版筑说起。笔者曾写有《从诗经里的打夯歌谈古人盖房》一文,说到中国人盖房子,打地基须夯土,也就是版筑。版筑即打夯是了解中国上古建筑的一把钥匙。中国古建筑的三段式结构——台基、墙面、屋顶,都和版筑有不解之缘。

 

 

(左上图)战国铜器刻纹中的建筑物(左下图)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陵享堂复原图外观与侧面
(右图)莫高窟172窟壁画中缩减唐代斗拱(摘自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插图)

 

 


       台基是从夯地基发展起来的,夯得愈厚愈高,就愈防潮。于是,屋顶也和夯土有了关连。屋顶由屋面、屋脊等部份组成。屋面是建筑屋顶的表面,主要是指屋脊与屋檐之间的部份。屋檐是伸出梁架以外的部份,叫做“出檐”。古建筑为什么要伸展出这么长的屋檐呢?主要是为了保护夯土墙不受雨淋。因为夯土在干燥的时候很结实,可是就怕淋雨。在战国铜器的刻纹上,看到有的屋檐比墙的高度还长,夯土墙躲在屋檐下接受庇护。

       出檐深远虽然保护了墙面,可是也遮挡光线,致使屋内昏暗。所以,到了汉代就看到在屋面上有一阶跌落,类似小重檐。因为对于进深较大的殿堂说来,屋顶中间作一次分段处理,下段的坡度可以缓和一些,从而不致使檐口过分低垂。南北朝后期,随着翼角起翘等做法的流行,屋顶也出现了转折的弧线。到了唐代,凹曲形的“反宇”式屋面就固定下来了。当凹曲形屋面行世后,檐部可以加长而倾斜度却减少,不仅保护墙面,对采光、通风都有好处。

 

       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也是支撑屋檐的重要构件,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两者合称斗拱。它的作用是在横梁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拱传递到立柱。

       斗拱的起源历史悠久,榫卯结构层层落起,为屋顶与柱子之间承重,同时向外出挑,将古建筑的出檐支撑的更加深远,在建筑气质中独树一帜。当然,斗拱独特的装饰性功能,更是被统治阶级作为宫殿、坛庙等建筑的标准配置,百姓则不准随意使用。有资料显示,故宫现存太和殿斗拱,为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后的遗物,至今仍保存较为完好。太和殿斗拱种类繁多,构造复杂,其外檐斗拱、下层檐、上层檐、内檐等构件极为讲究,是紫禁城以及中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建筑物斗拱。

       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参见插图一:莫高窟172窟壁画中缩减唐代斗拱)然而,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中国古建筑之飞檐的艺术与魅力图选(左上图)福建泉州开元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

(右上图)江苏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始建于南宋

(左下图)闽南厝顶,是闽南古民居的典型代表(右下图)陕西西安慈恩寺

 

 

       瓦片,在传统建筑中是屋顶的必备用材,浓缩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工艺匠心。瓦片,是重要的屋面防水材料,古代的瓦都是用泥条盘筑成圆周形的陶坯,然后将坯筒剖开为板瓦、筒瓦,然后入窑烧制而成。古建筑屋顶和屋檐上那片片青瓦,或古朴纯粹,简净无奢,或诗意优雅,鳞次交错,构筑了中国古建筑的东方韵味之美。最早的瓦,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了,距今约有一万年。到了秦汉时期,制砖的技术和生产规模、质量和花式品种都有显著发展。精美的瓦片被用到了未央宫上轰动一时,从此也便有了“秦砖汉瓦”一说。

       随着人们审美的提高,瓦片越来越多的用于装饰。直到宋元时期,瓦片的用途才渐渐拓展到民间,至明清时期开始盛行。瓦片从最初的茅檐低小,到后来的檐牙高啄。一片瓦,不仅遮住了风吹日晒,而且赋予了建筑的美观大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美。北方的琉璃碧瓦,见证了朝代的兴亡与更替,见证了辉煌与沧桑。江南的粉墙黛瓦,则如一幅绝佳的山水画,渲染着诗意。

       如今,“秦砖汉瓦”的金碧辉煌虽早已淹没于历史烟云,但作为秦汉时期的鲜明文化符号,它真实再现了博大精深、广袤深邃的华夏文明遗韵。当传统与流行碰撞,当瓦片遇上了设计,就像是千里马遇上了伯乐,一切都变了模样。在设计师们的手里,瓦片与不同材质重新组合,总能迸发出新的活力。今日之一些仿古建筑,设计师都偏爱瓦片材料,赋予了瓦片新的生命力。

 

       脊兽,是排列在古建筑屋顶上的小兽装饰构件。脊兽最开始由瓦制成,它们最初的功能只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屋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后来,脊兽发展成为装饰功能,这些美观实用的小兽端坐檐角,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近代建筑大师梁思成评价道:脊兽“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当然,脊兽装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只有“金銮殿”顶上的脊兽可以“十样”俱全。

       脊兽,既起到美观的作用,又寄托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选择这些神话动物作饰件,首先是为了突出殿宇的威严,当然也有实用功能,因为屋檐有一定的斜度,脊瓦便有下滑的可能,故在交梁上需用多个铁钉加以固定,为掩饰铁钉不美观的痕迹并保护其免受雨淋,匠师们便在钉帽上加饰了这些琉璃小兽。远处观赏高高檐角上的这排小神像,在明亮的天空下,仿佛是一幅优美的剪影图画。

 

 

中国古建筑之飞檐的艺术与魅力图选

(左上图)云南沙溪沙溪魁星阁,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后焚毁,清光绪四年(1878)重建
(右上图)陕西咸阳三原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
(左下图)山西介休袄神楼,相传建于北宋,明万历年间改建,现存建筑为清代康熙年间重修
(右下图)山西晋城高平崇明寺,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5),清道光六年(1826)重修

 

 

       屋顶部分是中国建筑外形最显眼和突出的,在单体建筑形体中分量最重,尺度也最大。基于礼制,大屋顶也有很多表现形式,但万变不离其宗,都通过不同的梁架形式,使屋面呈现略向下凹的曲线,屋檐的四周出挑,翼角起翘。大屋顶成为中国建筑风格的标志,西方人称之为中国建筑的冠冕。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中指出:“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向上翘起的檐口,显然是有其尽量容纳冬日阳光和减少夏日曝晒的实用上的效果。它可以见第五面的高度而保持上部有陡峭的坡度及檐口部分有宽阔的跨距,由此而减少横向的分压。因为柱子只是简单地安置在石头的柱础上,而不是一般地插入地面下,这种性质对于防止它们移动是十分重要的。向下弯曲的屋面另外一个实用上的效果就是可以将雨雪排出檐外,离开建筑的台基而到院子里。”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认为:“依梁架层叠及‘举折’之法,以及角梁、翼角,椽及飞椽,脊吻等之应用,遂形成屋顶坡面,脊端及檐边,转角各种曲线,柔和壮丽,为中国建筑物之冠冕,而被视为神秘风格之特征,其功用且收‘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溜远’之实效。而其最注意者,尤在屋顶结构之合理与自然。其所形成之曲线,乃其结构工程之当然结果,非勉强造作而成也。”

       中国古建筑的屋檐,那种惊心动魄的美能让你一辈子都难以忘怀!它那远远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屋檐曲线、藏在屋檐上的美丽秘密等构成的屋檐之美,会让你流连忘返。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9 收藏 1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9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刚柔2024-07-22 23:32:40

    专门研究中国的屋檐之美,真不简简单!收藏!谢谢分享!

    举报

  • 小草2024-07-22 11:31:15

    古城建筑的青瓦,随意掀起便是一部石刻史书。古建筑上屋檐的更迭更是集聚了智慧和聪颖…。曹老师对历史研究“如痴如醉”,写出了许多具有高质量的历史佳文,让读者受益匪浅!尤其是我。 为曹老师【浦江客读史】寻找中国的屋檐之美—“衣食住行古今谈”之七:古建筑之屋檐佳作点赞!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周老师的殷切关注和精彩评论!中国屋檐不仅是建筑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你的点评见识深厚,文笔优美,体现了中国语言智慧雅洁之美。点赞并感谢啦!今日大暑,夏阳酷暑挥汗点评,辛苦了!!!(浦江客) 举报

  • 书虫2024-07-22 09:54:16

    转发浦江思源缪教授的点评:屋檐高翘,瓦头仰起,似四甍翚飞,大鹏展翅——中国古典建筑营造之瑰宝; 追古探幽,寻根觅底,欲打通古今,以史鉴今——曹氏文史学涵研习的楷模。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缪教授的殷切关注和精彩评论!你用诗一般优美语言,赞美了中国屋檐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钦佩!点赞并感谢啦!今日大暑,夏阳酷暑挥汗点评,辛苦了!!!(浦江客) 举报

  • 书虫2024-07-22 09:07:12

    转发浦江思源张区长的点评:中国多yi彩 生产、技术、工艺的发展,一开始总是先追求实用、效能,渐渐地再兼顾美观;单个的美,也许并不显眼,一旦这些美交融hui集,那就成了美景美篇;这种集成的美,被发现、被描摹、被弘扬,那便是美的长廊、美的涟漪、美的荡漾了。 中国的建筑,尤其是古建筑,其屋檐之美,世所周知,已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亮点、yi彩;自然,其更多地集中在huang家gongdian、guandi大宅;但设计、制作这些精美屋檐的能工巧匠,大多来自民间;民间的殷实人家,也会因喜欢或xianbai,fang照为之,做些小型、简化的装shi。 屋檐、dougong、瓦片,都是传统建筑中屋顶的要件;形形sese,层层片片,尽显中国古建筑的东方神韵;如今又有点返璞归真,更多讲究实用、效能;但文化的传承、创新、提升,如清泉绵延,似hao月生辉,一直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 为曹老师的读史佳作《寻找中国的屋檐之美》点赞! [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耶][耶][耶]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张区长的殷切关注和精彩评论!行家之评,句句在理;诗人之说,诗意盎然!共享王部长点评金句——张区长,诗意如喷薄的朝霞,色彩斑斓,竭尽古建屋檐之美!让人为其迷醉!点赞并感谢啦!今日大暑,夏阳酷暑挥汗点评,辛苦了!!!(浦江客) 举报

  • 石腊红2024-07-22 08:47:25

    屋檐学问,读史探寻,美观实用,中华奇葩!点赞佳作!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福生老师的殷切关注和精彩评论!你的点评既点明中国屋檐的实用功能,又赞美了中国屋檐的审美价值。言简意赅,实在深刻,点赞啦!今日大暑,夏阳酷暑挥汗点评,辛苦了!!!(浦江客) 举报

  • 136517303702024-07-22 07:44:05

    秦砖汉瓦金碧辉煌,飞檐走壁龙凤呈祥。曹老师的佳作【浦江客读史】(244)《寻找中国的屋檐之美》,让我们跟随着曹老师,徜徉在古今斑斓绚丽的建筑群流连忘返!作品用详尽的资料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将最为吸睛、引人注目且举足轻重的屋檐,作了精彩的诠释。常言所说的画龙点睛,那大小不等规格不一历朝历代的各式建筑,无论是金銮殿还是民居,屋檐至为重要。不仅遮风挡雨,更具美观实用,有形无形中还是权威地位的象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屋檐折射工匠精神。为曹老师的佳作【浦江客读史】(244)《寻找中国的屋檐之美》点赞!向曹老师致敬!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开凯老师的殷切关注和精彩评论!文字精辟,感情热烈,共享你的点评金句——秦砖汉瓦金碧辉煌,飞檐走壁龙凤呈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屋檐折射工匠精神。点赞并感谢啦!今日大暑,夏阳酷暑挥汗点评,辛苦了!!!(浦江客) 举报

  • 书虫2024-07-22 07:09:19

    赞曹老师佳作 上古建筑的屋檐/ 如鸟展翼飞云天/ 部落图腾的象征/ 气度于尘世超然/ 斗拱式的中国馆/ 是世博会的惊艳/ 神秘莫测的曼妙/ 将艺术推向峰巅/ 层层叠叠的瓦片/ 历经沧桑一万年/ 设计师翻云覆雨/ 将其生命力续延/ 依梁架层叠之法/ 转角出各种曲线/ 刚柔之和的壮观/ 被誉为中国冠冕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王部长的殷切关注和精彩评论!你的诗评对中国屋檐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作了热情讴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点赞并感谢啦!今日大暑,夏阳酷暑挥汗点评,辛苦了!!!(浦江客)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