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舟子新放歌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龙马精神”须古为今用 ——兼谈裴度的忧国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02月28号 08点 阅读 10469 评论0 点赞4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龙马精神”须古为今用

 

——兼谈裴度的忧国

 

 

庄关通

 

      龙年春节到初十,我除了像以往过年的一般作为外,读了家里书壁上十几本书,包括《周易》《论衡》《神话与诗》《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华神秘文化》等等,涉及几十个章节,为的是思考“龙马精神”的古为今用。

 

      我手上的《辞源》正续编合订本是1939年6月出版的,里面已有“龙马”一条,书证中引用了含“龙马精神”的诗句。【请见所附图片】那时对“龙马”的解释是:

      “【龍馬】(1)瑞馬也。[尚書中候]帝堯即政。龍馬銜甲。赤文緑色。有帝王錄。紀興亡之數。[禮河出馬圖疏]龍而形象馬。故云馬圖。是龍馬負圖而出。(2)官名。漢時太僕之屬官。有龍馬令丞。見[漢書]。(3)喻人老而健者。[李郢上裴晉公詩]四朝憂國鬢如絲。龍馬精神海鶴姿。”

      这解释不错,与后来《辞源》《辞海》的解释相比较,只是少了一个义项。

      综合看,“龙马”义项有四:(1)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马,神物。《周易》说的“河出图”“圣人则之”,指的就是龙马在黄河里背出了图,圣人伏羲照图而画出了八卦。(2)指骏马。(3)指汉代掌管宫廷马匹的官员。(4)指“龙马”那样的精神。

      “龙马”是“龙”和“马”的融合体,兼有“龙”和“马”各自的特性和外形,不能拆成“龙”和“马”。

      想象中的“龙马”是“瑞马”;而“龙的传人”实用的“龙马”是“骏马”。“龙”,“马蛇之类也”;“马”,“马如游龙”也。既然“瑞马”和“骏马”都称为“龙马”,那么可在含“马”成语中悟到两者的共同点,诸如:有舞刀跃马之重任,有一马当先之勇猛,有马革裹尸之壮志,有老马识途之睿智,有马不停蹄之韧劲,有马到成功之神效。

      翻开中国史,远至公元前诸如首位爱国大诗人屈原、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被迫在北海边牧羊的苏武等等,近至一、二百年前诸如上山采药的李时珍、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严禁鸦片的林则徐等等,他们哪个不具有龙马精神?——只是古籍里没有直接用龙马精神四字来褒扬而已。

 

      就目前书证看,古籍中首先将龙马精神组合为短语龙马精神的,是唐代诗人李郢的诗《上裴晋公》。其发端两句是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裴晋公是中唐大臣裴度(765—839),山西闻喜人,贞元五年(789年)为进士,元和十年(815年)为宰相,元和十三年(818年)被“赐勋上柱国,封晋国公”,所以称“裴晋公”。

      开成二年(837年)夏,裴度已73岁,体质衰弱,唐文宗还要他兼职,他不得不上任。仅隔一年,开成四年(839年)三月四日,裴度去世。

 

      李郢诗首句说四朝忧国鬓如丝,切实!

      裴度在而立前擢进士第,而大有作为是在不惑之后,经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这四朝。裴度“忧国”,从《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唐纪》看,主要是忧藩镇割据祸国殃民,忧奸臣作朋挠败国政,忧皇帝被一叶障目或年少骄纵而倦接群臣。裴度死后,唐文宗对裴度没有遗表深感奇怪,派宦官去询问,家人送上裴度所拟的草稿,其主旨以尚未确定皇储为忧,未忧家事。

      裴度忧国,并非寻常文人之忧;他能文能武、大智大勇、不屈不挠,所以能干出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

      李郢也是唐代人,尽管他的生卒年代不详,但从零星的资料上可看出,他与裴度所处时期不同,裴度处于中唐,李郢该算晚唐,因而能明白裴度身处四朝的境遇。但裴、李从未谋面,有资料说李郢“开成中,在京,上诗裴度”,即使“在京”,也无法将诗面呈裴度,因为开成四年(839年)春,裴度去世了,而之前几年并不“在京”。不过,鬓如丝毫不夸张,裴度73岁还在视事,当然会“鬓如丝”,何况“忧来白发生”啊。

      “四朝忧国鬓如丝”重在展示“形”,紧接着的“龙马精神海鹤姿”则重在揭示“神”,更显露李郢对裴度人品和业绩的敬慕和赞颂。

      《旧唐书》的裴度传含诏书和奏疏,篇幅长,细读它,会明白“龙马精神海鹤姿”这写照很得体,裴度当之无愧。

 

      读裴度传,我细究这位中唐大臣的品格。他的忧国忧民,突出体现在敢于除暴和安良,这两方面令人钦佩。

      一是,裴度矢志平淮西。

            “藩镇节度使是唐王朝的创造,曾有过正面作用,但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它形成了安史之乱,并让唐王朝日趋衰落,使百姓长期遭遇兵祸。中唐宪宗李纯决心讨伐藩镇,尤其想解决淮西问题。淮西的割据势力强大、顽固,叛唐节度使从李希烈到吴元济,占据蔡州达50年,唐官兵不到蔡州已有30多年,这股藩镇恶势力对唐王朝造成严重的威胁。

      为了平淮西,唐宪宗下令讨伐。由于多种因素,连打4年多没什么进展。裴度是元和九年任御史中丞的,元和十年,宪宗派裴度到行营抚慰将士,考察军情。他回朝后向宪宗汇报了“淮西必可取”的实际情况。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同吴元济勾结的王承宗、李师道决定派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并指使刺杀裴度。初三那日,天蒙蒙亮,刺客杀死了准备上朝的武元衡。裴度从通化里出来,刺客向他连刺三剑:砍断他的靴带,刺中背部、头部。裴度从马上跌下来,亏得那天他头戴厚实的毡帽,还能踉跄而跑,刺客追裴度。裴度的随从王义从背后抱住刺客并大声呼救,刺客砍断王义手臂而脱身。裴度跌进水沟,刺客以为裴度已死,才罢手离开……

      裴度“执性不回,忠于事上”,他讨伐淮西的决心极其坚定,毫不畏惧被害。死都不怕,他还怕什么奸臣或朋党的排挤、陷害,所以他能淡然地看待宰相职位的几起几落。

      元和十二年(817年)七月的一天,宪宗就平淮西事问宰相。宰相李逢吉、王涯等三人,争着说军中士气低落,财物耗尽,应该罢兵。裴度不开口,宪宗问他,他回答说:“臣请自往督战。”第二天,宪宗又问裴度:“卿真能为朕行乎?”裴度说:“臣誓不与此贼俱生!” 他接受平淮西任务后,曾对宪宗表达了舍生取义的决心:“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灭,则朝天有日;贼在,则归阙无期。”

      那年八月三日,53岁的裴度赴淮西,以郾城为治所。出发时,宪宗到通化门为他送行。

      裴度名义上虽是淮西宣慰处置使,实际上行使元帅职权。他从讨伐大局着想,不怕得罪宦官,不顾自身安危,大胆调整军队指挥系统。之前,各路军队都由宦官督阵,军队的进退不由主将指挥。若打胜仗,宦官就抢先向朝廷报捷,若是战败,宦官就对主将百般凌辱。裴度到行营后,在奏请朝廷后就将督阵宦官都撤了,兵权专门由主将掌管,将士们非常高兴,从此军法严肃,号令统一,因此连战连胜。

      元和十一年(816年)十二月,朝廷以李愬为唐州、随州、邓州节度使。裴度全权负责统领平淮西战事后,李愬成了裴度统领的主要大将。在裴度赶到淮西之前,李愬已经做了大量与讨伐相关的有效准备。李愬始终服从裴度指挥,而裴度非常尊重李愬。

      元和十二年(817年)十月初八,李愬派掌书记郑澥到郾城,秘密地将突袭计划报告裴度,裴度支持,说:“兵非出奇不胜,李常侍(即李愬)这个计划很好啊。”

      十月十五,李愬的突袭部队在大风大雪中步行七十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到达蔡州城下……到十月十八,李愬用囚车将吴元济往京城押送,同时派人向裴度报告战果。

      裴度、李愬炸开了蔡州这个罪恶堡垒,平定了淮西,震动了藩镇,稳定了大唐基业,大快人心。李愬雪夜袭蔡州,也就成了研究兵法的典型战例。

 

      二是,裴度仁义救刘、韩。

      裴度在朝廷上是个是非分明、刚正不阿的大臣,又讲仁讲义,所以他能不顾皇上如何想,不顾自己得失,直言某某、某某当被罚还是被杀,因此救过不少该救的官员,以及被害大臣的家属、门生,例如他助刘禹锡、他救韩愈。

      元和十年三月,宪宗将“八司马”任命为“刺史”,升官了,但任职地点更加偏远。朝廷确定刘禹锡到播州任刺史。柳宗元说:“去播州更远更苦,刘禹锡母亲尚在,没有让老母同去的道理。”他向朝廷请求,愿意调换,自己去播州。裴度当时任御史中丞,他大胆为刘禹锡进言,对宪宗说:“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 宪宗说 :“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裴度又说:“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怜悯)。”宪宗考虑了裴度的这两句话,第二天改动了,刘禹锡到连州任刺史。【裴度晚年,在东都洛阳生活,“视事之隙”,与白居易、与大和二年(828年)已被朝廷召回的刘禹锡“高歌放言,以诗酒琴书自乐”。】

      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派人迎佛骨到京城,让人瞻仰、施舍。当时身为刑部侍郎的韩愈却上表(《迎佛骨表》)切谏,批逆鳞了。宪宗大怒,准备对韩愈施以极刑。裴度和崔群立即出面解救。裴度对宪宗说:“愈虽狂,发于忠恳,宜宽容以开言路。”结果,没有杀掉韩愈,而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四

      李郢写《上裴晋公》,反映出他在学习裴度的龙马精神。

      旧版《辞源》将李郢这首诗作“龙马”的书证,反映出对“龙马精神”的重视。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收了“龙马精神”,书证除了《上裴晋公》,还有《三家巷》。这证明,遵循约定俗成规律,“龙马精神”已成为汉语成语。

      而且,对“龙马精神”的诠释也趋于完善。原先,《辞源》、《辞海》将李郢诗中的“龙马精神”解释为“喻人老而健者”、“比喻年老而精神健壮”,有局限性。《中国成语大辞典》则解释为“形容健旺非凡的精神”,古为今用,非常得体——老人之外的“龙的传人”都该学习“龙马精神”。

      近几年,有关“龙马精神”古为今用的作品更多了,包括一些议论性散文,也包括电影《龙马精神》。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本“中学生读本”《中国精神》(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其前言说:“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舍生取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这些都属于永远鼓舞我们奋进的中国精神”。

      因此我想:这些“中国精神”同必须古为今用的“龙马精神”具有一致性。我们传承这已历一千多年的“龙马精神”,可以说,也就是在传承中国精神。

 

      2024年2月8日,在国家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希望:“甲辰龙年,希望全国人民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显然,“振奋龙马精神”,是“全国人民”都必需的。

      因此我想:我们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个希望,以明白当今“振奋龙马精神”的目标和具体要求,让“龙马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古为今用的巨大作用。

 

                    (2024226日)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49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49人点赞

本文作者

老舟子新放歌

学而不厌,助人不倦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