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康康茶室】我心中永恒的丰碑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02月25号 06点 阅读 11225 评论7 点赞3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康康茶室】我心中永恒的丰碑

 

 

康 康

 

  

 

       和往常一样,我每年春节前总要到位于武康路113号的巴金故居,去愐怀这位蛮声海内外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向他的不朽的著作致敬;向他讲真话、讲实话,对读者讲心里话的高尚人格致敬。

       今年春节前夕的天气很冷,寒风裹着落叶有着刺骨般的寒冷。但武康路还是充满了浓浓的年味,道路二则的商铺、咖啡馆张灯结彩,贴满、挂满了春联和灯笼。当我穿过湖南路,走近巴金的故居时却显得格外冷清,一张白色的通告冷冷贴在漆黑的大铁门上:此宅修缮,暂停开放。我感到很遗憾也很失望,只得隔着马路,远远地望着正在大修的香樟树后面洋房的屋顶,以往几次参观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巴金故居是一座建于1923年的独门独院、环境优雅的花园洋房。主楼为欧式假三层样式的建筑,双坡屋面平缓,细卵石墙面,深绿色木窗,建筑整体简洁素雅。建筑南立面底层原为敞廊,上为跌檐式山墙;北立面入口设有白色拱形门。在洋房的南面有一块近200米的大草坪,这里绿草如茵,草坪的四周的玉兰树,樱花树,枝壮叶茂,婀娜多姿,每当月季花、栀子花、牡丹花盛开的季节,这里香气弥漫,如花似锦。在香飘满园的日子里,大家可以经常看到在草坪的步道上巴金散步时沉思的样子。这幢花园洋房20世纪50年代初曾为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代表处,1955年是经陈毅市长的特批,成为文学界德高望重的巴金的寓所。这也是巴老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巴金,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原名李尧棠。1922年5月,年仅19岁的巴金与三哥李尧林为挣脱封建的精神枷锁,一起来到上海,从此他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后来的写作、成家均在上海,上海成为他的第二故乡。我对巴金仰慕已久,是巴金的忠实读者,曾根据史料和巴金创作中的线索进行寻访。我沿着巴金的早年的足迹,在纵横交错的街头巷尾中寻找他曾经的旧居。但不少旧居早已毀于战争炮火,踪影难寻;也有不少旧居历经沧桑,墙面破落,门窗歪斜,芨芨可危;但也有不少旧居已列入政府的保护建筑。巴金的上半生虽然像一只飘泊的小鸟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却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创作出了大量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在宝山路的宝光里14号的客堂间里,他在《小说月报》发表了在法国留学时写的处女作《灭亡》,从此,使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31年,也是在宝光里这间简陋房间里,应朋友之约完成了震惊文坛的不朽之作《家》,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在原法租界的步高里(一条新式石库门弄堂)避难的日子里,他带着满腔愤怒写出了《海的梦》的中篇小说。作品用自己的经历,控诉了日本侵略者杀害同胞的惨暴罪行,激发国民抗战热情。在南昌路148弄11号的花园公寓里,他又冒着江南特有的炎热创作了《春天里的秋天》、《萌芽》、《雨》、《雾》等中长篇小说和一批在文坛中很有影响的《电椅》《第二母亲》等短篇小说。

 

 

 

  巴金和三哥李尧林在上海的合影

 

 

 

  这是巴金在南昌路148弄1号的住所。对面的11号是诗人徐志摩生活的地方。

 

  

巴金创作小说《家》时用的书桌。

 

 

 

  在1932年,巴金又搬迁到虹口的溧阳路965弄麦加里的21号。在这里他认识了鲁迅先生,经常聆听鲁迅先生的教诲,成了鲁迅先生的密友。鲁迅称赞巴金是一个有热情,思想进步的作家,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好作家、大作家。在鲁迅逝世后,他日以继夜完成了鲁迅生前最后一部小说《故事新编》编辑出版工作。他也在这里和茅盾一起主持了抗战时期最有影响的《呐喊》周刊,这是上海作家们在爱国救亡运动中与敌人博斗的匕首。在麦加里,还是巴金一生中最幸运的地方,他在加里麦21号结识了他的患难一生的爱妻萧珊,度过了一段十分浪漫甜密的日子,也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先后又发表了不少短篇小说。

 

  

热恋中的巴金和萧珊

 

 

 

 

  1937年7月,巴金搬进了淮海中路的雅飞坊的59号,在三楼写完了《春》之后,1939年10月又完成《激流三部曲》最后一部《秋》。抗战结束后,巴金继续在这里创作出长篇小说《寒夜》。这三部著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也是奠定巴金文学地位的重要基石。在这里,他几乎每天凭一杯浓浓的沱茶,一直写到深夜三,四点钟。在这里,巴金送别了感情极深的三哥李尧林。三哥是巴金离开封建专制家庭的领路人。也是巴金不朽作品的第一读者。三哥去世后,巴金一直深深地怀念着他,当肖珊生下第一个孩子时,巴金就为之取名“小林”。巴金前后在霞飞坊住了10年,其间他还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创办《文学用刊》等杂志,并从事翻译工作。直至1955年才搬迁到武康路113号的寓所。

 

 

 

年青的巴金在写作。

 

 

 

1948 年,巴金与女儿小林在霞飞坊家中

 

 

  巴金的寓所,底层是大客厅和餐厅,在客厅里巴老经常接待四方客人,夏衍、老舍、曹禺、沈从文多次前来拜访巴老;师陀、柯灵、王西彦、张乐平都是这里的常客。客厅西侧墙上挂着一幅《劫后的笑声》照片,就是在粉碎“四人帮”后,这些文学大师在客厅里开怀大笑留下的难忘的纪念。客厅东侧安放和排列着高大的书柜,南向一侧的窗下,有一张简易的小书桌,上面放着一本汉语词典、一架放大镜和一大叠样稿。我们的文学大师就是在这样简易的书桌上,以一双颤抖的手,艰难而不懈地继续付出他的智慧和才华,给与人们以温暖和光明。在客厅的另一角有一架静卧的钢琴,那是夫人萧珊为女儿小林购置的。琴旁有一尊不大的黑色大理石巴金头部塑像,洁白的底座上镌刻着这样的字句“愿化作泥土—巴金”。二楼是卧室和书房,靠南一侧有宽敞的室内走廊,冬天巴老可在温暖的阳光下,阅读、写作或与老友谈心倾诉。使巴老一生中最痛苦的是,在文革的劫难中,他在这里送走了和他相濡以人沫28年的爱妻萧珊。爱妻的早逝,使巴老痛不欲生,他把萧珊的骨灰坛放在自己的床头,每天陪伴着她。他说,我的愿望,就是百年后将自己的骨灰和妻子混合在一起,永不分离。

 

 

 

  这是一幅《劫后的笑声》照片。是巴金和师陀、孔罗孙、靳以、张乐平、王西彥等几位文学大家在粉碎“四人帮”后在客厅里的合影。

 

 

 

这是巴金和他的爱妻萧珊在自家花园里散步时的合影。

 

 

  巴金一生写书、爱书、读书,客厅内有书,过道走廊也有书,甚至卧室是仍堆放着书。巴老通晓多国文字,收藏了不少英、法、俄、日等国文字的书籍,整个寓所是书的海洋。

       这幢花园洋房里也交织着巴老半生的悲和欢,在这里有他的希望、幸福、愤怒和他的呐喊。在这里写成的《随想录》五卷被海内外誉为“讲真话”的书,是最真实、最可靠的记录和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巴金出席了第一次全国的文代会,一直活跃在文坛。朝鲜战争开始后,他两度赴前线采访,著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部散文集。截至1994年,他一共写作并出版120部著作,翻译62部外国作品,出版54部研究专著,是“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中最有影响和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巴金的创作与思考始终与祖国、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他那江海一般丰富的著作和译文,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瑰丽的光彩,展示一代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探求真理的不懈努力。建国后他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85年,根据巴金的倡议,在北京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2003年,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于“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2005年10月17日巴金在上海去逝,享年101岁。

 

 

  五卷巨著《随想录》,是巴金用讲真话的方式控诉“四人帮”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起诉书,也是巴金以自己在“文革”十年中遭遇的历史教训的总结。“讲真话”与“探索”是全书的核心。巴金在书中写道“我所谓讲真话,讲自已心里话,就是把自己的心交给读者”;他认为“探索”就是创新,我50多年的写作生涯,就是不断探索,路是人走出来的。全书朴实、简单,却博大精深。是巴金丰厚的思想、精神世界、光辉人格的闪现。

 

 

 

 

  昨天传来好消息,整修一新的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即将敞开大门迎接前来瞻仰的参观者。那些凝结着巴金奉献精神的物品和充满道德文章的手稿也将重新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它将如一片净土、一泓清泉,滋润着读者的心灵,净化者人们的灵魂。巴金先生的生命之花必将在读者心中盛开,武康路113号将永久给人仰望,给人缅怀,这里也是我心中一座永恒的丰碑。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茹歌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2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2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徐建国2024-02-26 12:38:19

    佩服巴金坚决不说假话的傲骨!

    举报

  • 郑鼎文2024-02-25 21:44:52

    不朽巴金永在心,文学作品旨深沉。

    举报

  • 136517303702024-02-25 10:33:13

    巴山蜀水出大家,浦江苏河养育他。世纪老人雄文著,巴金英名人人夸。康康老师的佳作《我心中永恒的丰碑》,以文章开头“修缮暂停开放”与结尾传来好消息“即将敞开大门”遥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期待的心情。康康老师实地探访,并且每当春节前夕都去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探视,感怀,的确令人动容。作品把人们敬仰的世纪老人巴金著书立传、毕生奋斗的高风亮节,栩栩如生地再现在读者面前。是一篇很好的励志篇,生动感人,催人奋进。为康康老师的佳作《我心中永恒的丰碑》点赞!向康康老师致以节日的敬礼!

    举报

  • 张载养2024-02-25 09:22:24

    丰碑的颂歌 丰碑, 有的有形,有的无形, 有时, 无形的更加雄伟、厚重; 丰碑, 有的叠立在地上, 有的深藏在心中, 有时, 心里的更加长久、神圣。 中国文坛不乏大师、伟人, 巴金是最受敬仰的一个; 不只因为他的著作, 更是由于他的人格。 为摆脱精神枷锁, 不满二十岁就离家来沪; 在上海写作、生活, 留下深深的镌刻。 虽也曾居无定所, 文学之路义无反顾; 从处女作《灭亡》, 到《家》《雨》《雾》; 与鲁迅结为挚友, 情谊深厚屈指可数。 邂逅爱妻潜入激流, 霞飞坊中诉说春秋; 一生善良正义忠厚, 《随感录》堪作见证; 一切都会渐渐消散, 唯有心中的丰碑永存。 为康康老师的佳作《我心中永恒的丰碑》点赞!

    举报

  • 石腊红2024-02-25 09:16:42

    瞻仰武康路巴金故居,缅怀心中永恒的丰碑!佳作讲述文学大师巴金,犹如上了现代文学史生动一课。点赞!

    举报

  • 浦东勇哥2024-02-25 09:02:28

    好文!赞!

    举报

  • 书虫2024-02-25 07:49:46

    赞康康老师佳作 故居是部厚厚的书/ 双坡面折成的厚度/ 当你轻轻翻开扉页/ 花草树木都会跃入/ 只听见沉思的脚步/ 那是他思考随想录/ 被誉为讲真话典范/ 即慰藉心灵的光谱/ 曾时常飘泊于陋屋/ 竟写就不朽的名著/ 曾在租界避难之时/ 对侵略者强烈控诉/ 文学大师劫后笑声/ 在他的客厅里传出/ 留下这永恒的瞬间/ 是顶天立地的梁柱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