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杂扯“码字,出书,写戏”那些事儿(之二)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01月25号 05点 阅读 11117 评论7 点赞3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杂扯“码字,出书,写戏”那些事儿(之二)

 

缪新亚

 

 

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

 

 

 

       《繁花》小说的作者金宇澄,在小说中用的最多的一个词是“不响”,在小说《繁花》之中“不响”二字,先后出现了一千多次。“不响”是金宇澄有意留下的,看似无意,实质有心。在笔者看来,“不响”和丹青高手在画中的“留白”一样,与贾平凹“此处作者删去XX字”的写作手法同出一辙,是留给读者(或观众)思考想象的空间,书中人物的“不响”,值得玩味:是对话中的自然停顿,也是作者的顺势而为,有意安排,电视剧《繁花》宝总作过诠释:生意场上,要学会不响,不该讲的,说不清楚的,没想好,没规划的,为难自己的,为难别人的,一律不响。笔者以为:“不响”也有人物情绪的无奈认命、默默接受与无声抗议…金宇澄用一句话:“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道出了他的良苦用意。

 

 

(以上照片转自网络)

 

       同样是码字工作者,笔者和金宇澄;同样用一只“碗”来装故事(当然剧本是编剧秦雯的)这东东的,我的剧本与金宇澄的小说、秦雯的剧本,我们生活中并没有交集,也没有纠葛,更无矛盾,照理不会发出“叮当”之声。这个“叮当”的声音,全是由笔者用键盘敲出,目的是为了自乐自嗨。

       儿时,饭后喜欢用筷子敲碗击盘,聆听“叮当”之声,在孩子耳中,宛如仙乐,结果总被大人敲手,疼痛,始终没记住,到老也不变,还是喜欢“敲碗”,只要二者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会情不自禁去“敲”,用的不是筷子,而是键盘,“叮当”之声,煞是好听!

 

 

环肥燕瘦,鹤长凫短

 

 

 

(以上照片为笔者与《花落无声》导演童国雄、

特邀导演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导演孙渝烽的合影)

 

       把《繁花》的小说作者与笔者自己相提并论,一龙一猪,霄壤之别。人家金宇澄是著名作家,资深编辑、“五个一工程”奖和茅盾文学奖得主。再说电视剧《繁花》编剧秦雯,我和他整整有一代多人的时间差,更没有可比性,她“80后”的美女编剧,后起的新锐,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戏文专业科班出身。编过多个剧本,2014年上海电商节最佳编剧白玉兰奖金主。笔者无名老卒,码字老农一个,如此作比,真愧煞老汉,不比也罢。但环肥燕瘦,鹤长凫短,各有特色,人间四月天,花开各不同,仔细想想,心中也就释然。

 

 

(以上照片为笔者与《花落无声》主创人员合影)

 

       更何况笔者和《繁花》作者金宇澄有相近的地方,我1948年出生,他1952年生人,属于同一代人,我俩年轻时,都下乡务农,他东北,我西北。都经历过波诡云谲的荒诞年代,都曾远离家门,干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活儿;回沪后,他干编辑,我成教师,同样干着“码字”的营生。编剧秦雯,再怎么青春靓丽,还只是码字工匠一个,剧本也是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这个和笔者一样,所不同的是,金宇澄和秦雯都是专业作家,靠码字吃饭,老汉只把码字当做玩儿。不靠它吃饭,每天只要还在呼吸,就有进账,退休工资自然打入账户,这就是所谓的寸长尺短,各有所乐。

 

 

       但吃饭的“碗”,一妍一媸,毕竟是不一样的,差距大得去了,他们的“碗”是胎质莹润,造型秀奇的“鸡公杯”,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价是2.8亿港币;而我码出的“碗”只是声沉色黯,形不周正粗瓷饭碗而已,吃饭要割嘴唇,磕牙齿,喝汤还是可以的。

 

鸡谈鸭论说《繁花》

 

 

 

       日子过着,文章写着,《繁花》播着。年末岁初,笔者参加的聚会不少,不管是战友聚,还是文人会、抑或邻居叙之类,吃着说着,话题都会情不自禁,自然转到《繁花》,人以群分,不同的聚会对象,议论的角度、评价水平、褒贬毁誉的解读自然不同,当年,张艺谋的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电影,红遍中国,如今王家卫的电视剧《繁花》,让满城尽说黄河路。王家卫的镜头,金宇澄的小说中黄河路,纸醉金迷的流金岁月,已经翻篇隐去,留下的是记忆中虚无缥缈的海市幻影,几分唏嘘,些许感慨,感谢王家卫、金宇澄,为大家定制了一副眼镜,让大家集体还原记忆中的九十年代,让那段远去的岁月,成为大家酒足饭饱后的谈资,和话题。

 

 

 

       女人的脸蛋最重要,脸蛋好不好看,一眼就看得清;是不是笨蛋,却要敲破蛋壳才知道,电影和电视剧之类,就不一样了:不但一眼看不清,即使敲开“蛋壳”,蛋好蛋坏还是分不清,公说公理,婆说婆理,都说自己有理,“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笔者不是法官,倒也省心,鸡谈鸭论,各不相同,这倒也好,让我广采博取,听到不同声音,从不同角度评《繁花》,也给了我“晨码”的素材与灵感。无论褒贬,一切从实录之。

       几场聚会,谈论《繁花》内容庞杂,七嘴八舌,东拉西扯,全部录下,难免篇幅冗长,让各位看官不卒忍读,作些删减,稍加梳理归纳,内容精彩依旧。斩头去尾,还望各位看官谅恕!

       (本文未完,下文更精彩)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大海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0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刚柔2024-01-26 00:03:30

    读完2遍,味道非同一般。缪老师文字精,寓意深,很幽默,很风趣。赞!!

    举报

  • 郑鼎文2024-01-25 21:22:55

    坦然说事,幽默悦心。

    举报

  • 小草2024-01-25 16:51:32

    喜欢听缪教授谈苦论今,包括轰动申城的“繁花”解读。为缪教授佳作点赞!

    举报

  • 136517303702024-01-25 13:01:05

    轻锤重击皆有声,清脆沉闷总留音。缪教授的佳作《杂扯“码字,出书,写戏”那些事儿》(之二),风趣幽默,引人入胜,感同身受。作品能与读者一起共鸣,一起欢乐,一起思索。说是杂扯,却很专业。名人也好大咖也罢,作品得有人看才是硬核。喜欢看缪教授的杂扯。为缪教授佳作《杂扯“码字,出书,写戏”那些事》(之二)点赞!向缪教授致敬!

    举报

  • 华龙2024-01-25 10:52:09

    以上图片制作是PS一项技术,还是很好的!

    举报

  • 张载养2024-01-25 08:52:04

    旁听大伽趣议《繁花》有感 做人不易, “不响”更难; 有话哽喉, “不响”难受。 常有“不响”之需, 难守“不响”之律; 丹青留白之处, 画意纵横之地。 一部《繁花》播映, 七嘴八舌响起; “不响”已成过去, 顿时众说纷纭。 脸蛋脸面脸皮, 沪语沪景沪情; 构图用光裁剪, 都见王氏风韵。 为缪教授的佳作《杂址码字出书写戏那些事儿(之二)》点赞!

    举报

  • 书虫2024-01-25 07:22:49

    赞缪老师佳作 不响背后藏深意/ 缪师妙语作诠译/ 碗碰叮当音即逝/ 键盘飞出时尚翼/ 说是不比依然比/ 漫漫轨迹有同异/ 务农码字惺惺惜/ 各人自有各造诣/ 鸡谈鸭论不足奇/ 集体记忆被唤起/ 九十年代新魔都/ 充满生机和活力/ 万紫千红呈亮丽/ 每个人可见自己/ 那是春天的故事/ 遐思驰骋又一季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