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主题教育深情宣讲 老青共话粮食安全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12月09号 07点 阅读 10824 评论0 点赞3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12月8日下午1时,我按照松江区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前往松江区农业农村委,进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云间讲习堂”主题宣讲,参加会议的有松江区农业农村委分管领导;机关中层干部;委属各基层单位党政班子成员、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结算中心、后勤中心、农联社负责人;委属各基层单位2022年、2023年新录用的大学生等80多人。松江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党组对主题教育宣讲专门下发通知,明确出席对象,强调会议重要,要求参加者提前10分钟到场签到,党员佩戴党员徽章。

 

 

 

 

        这是我第五次回自己单位宣讲,也是主题教育理论宣讲的第五场。依照惯例,我提前到达会场,看到一大批年青党员,大学生、研究生,我们三农后继有人、事业兴旺发达,我感到相当激动和亲切。老青齐聚一堂,共话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台上台下,心领神会,互动热烈,相互呼应,回家宣讲的感觉真好!作为松江三农改革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用心用情、娓娓道来的宣讲,也让现场的正在为乡村振兴事业拼搏的年轻一代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更坚定了三农人的初心和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擘画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引领和推动了粮食安全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吃得放心”的历史性转变。

 

 

 

 

        粮食安全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我从松江广富林遗址发现的水稻扇形和壳形的植硅体,讲到松江自古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从水稻专家陈永康和“老来青”,讲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超级稻”。 他们都在松江大地辛勤耕耘过,都拥有同一心愿: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做出最大贡献。

        在宣讲现场,互动气氛热烈,大家犹如一起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家庭农场,面对水稻丰收的金色海洋。当我讲到12月初,上海地产优质中晚熟大米10个金奖中松江拿了4个,大家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当讲到70年代的粮食亩产时,农技中心负责人马上说,只有三、四百斤,是啊,那年解放日报有一篇文章,三三得九,不如二五得十;当我提问松江最早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时,前排的二位忘年交脱口而出,新浜俞周峰;当我回忆起袁隆平在松江的三年,当年陪同袁隆平的小管说,是2005、06、07年......,八十分钟的宣讲,大家仍感到意犹未尽。

 

 

 

 

        我们一起大家谈,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松江三农的生动实践,松江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喜人成绩,多项工作走在上海乃至全国前列。先后获得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国字号”荣誉。松江粮食种植面积保持稳定,亩产连续多年全市第一。2021年作为全市唯一的单位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十五年如一日扛稳粮食生产安全重任的做法,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领导的批示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松江三农人牢记总书记嘱托,扛稳“国之大者”重任,高站位抓好粮食稳产保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丰富食物品种来源。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我们三农工作者,要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抓好粮食安全这个头等大事,确保粮食生产的面积、产量和质量,着力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大海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6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6人点赞

本文作者

大海

潇洒人生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