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中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不是“神经”是“精神”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12月08号 18点 阅读 11438 评论1 点赞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每逢休息天,就有十几位老人聚集在复兴公园里跳民族舞,新疆的、西藏的、云南的……,他们多半穿维吾尔族和藏族的服装,还化了浓妆,在围观的目光中甩手、抖肩、挤眉弄眼,既是舞技又是滑稽和幽默。听到喝彩,看到有人照相,就舞得更欢了。听说其他公园里也有这样的舞群,成了上海老人的一道风景线。但并不是每位游客都欣赏的,也有不少人或者嗤之以鼻,或者不屑一顾,众说纷纭,毁誉参半。

       我忽然记起了一次“达人秀”,有位来自武汉的59岁的老太表演了《忐忑》,满堂喝彩。她说,在当地,别人叫她“神经病”,现在她把“神经”发到上海来了。她的调侃逗笑了全场。可是后来想想,老太说的还真不能算是调侃呢。

       公园里的老舞者也好,参加综艺节目也好,许多老人表现了跟自己年龄不相称的技艺,不但优秀,还特别夸张,像那四只“老天鹅”滑稽的“踮足舞步”让人笑痛肚皮!可是,如果这些老人就生活在你的社区,是你的邻里街坊,甚至就是你的亲人,天天在你们那片绿化地里练习,或者就在你家的客厅里载歌载舞,你当面不说,背后大概也会骂一声“老妖怪”,叫一声“神经病”吧;这里没有太多的恶意,就是觉得看了心里堵得慌。

       我们常常称赞有些国家的老人活得五彩缤纷、热情奔放,可是又给自己的老人设置了许多条条框框。中国老人的标准像是:慈眉善目,仪态大方,玩点棋琴,来点书画;唱的是《胡笳》,舞的是“长袖”。如果真有哪位老人大红大绿,“忐忑”般吼起来,杰克逊一样跳起来,那在不少人眼里肯定是“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的,搭错神经!80岁的歌德给妙龄少女送情诗,是一段千古雅话;80岁的杨教授娶了30岁的太太却要被口水淹死!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给生命设下了太多的条条框框,并且用这些条条框框打压了许多不甘平庸的老人。

     我自认为是一个思想不那么狭窄的人,可也是不大看得惯那些公园里的舞者;不光是唱唱跳跳,就是一些穿戴前卫、表现欲强、言语动作高调的老人,也是敬而远之的。可是当我一次又一次观赏了“老达人”的表演,被震撼了。被他们的激情,更被他们的勇气!

       昨天还跟一位朋友一起感慨。感慨我们这代人的“糊涂生涯”:糊里糊涂上山下乡,糊里糊涂结婚成家,糊里糊涂上班到退休,现在又是糊里糊涂混日脚,直到糊里糊涂进天堂。没有哪一代人像我们这样把“糊涂”进行到底的。也许我们也做过梦,有过理想,可是早被那些糊涂日子给“糊涂”掉了。可是那些“老达人”向我们展示了另外一种活法,那就是身体力行“走自己的路,由他人说吧”,哪怕是讽刺挖苦,也当补药吃,坚持或者重拾自己的梦想,为之奋斗;活出一个清醒的自己,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活出一个自己喜欢而不遗憾的人生!

      别错把“精神病”说成了“神经病”,那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疾病。那些站在舞台上的老人“神经”没有病,而是我的“精神”有了问题。他们有激情,有活力,他们的精神天天向上。我们不一定去唱去跳,也许我们更愿意过淡定的生活,但是这一点也不妨碍我们向“老达人”们学习,让自己在精神上有哪怕是小不点儿的追求,至少是克服那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保存着激情和活力,清醒地走在自己乐意走的道路上。我们走不上聚光灯下的舞台,也听不到公园里的喝彩。可是当“糊涂生涯”有了一个不糊涂的尾巴,在天堂里见到老祖宗,也不用自惭形秽了。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1 收藏 1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徐建国2023-12-10 09:57:26

    这篇文章,由生活中的老人,有一些“出格”的行为,展开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很有深度;而且语言也非常的优美,如有较多的排比句。好文章,收藏了。谢谢守中老师!

    举报

    守中 谢谢老师关注和鼓励!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