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11月22号 06点 阅读 10601 评论9 点赞2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乡村的那片金黄
(“村民”随记之九)
毕文杰
十月及前后的一段日子,是江南秋季最好的时节,“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与老伴先后游走了江、浙、沪、皖四省市的十余个村子。所到之处欣欣向荣,硕果累累,令人心旷神怡,人们迎来的不仅是山河壮美的秋天,还有蕴含丰富的秋收。本人以所拍照片及简短诗文,记录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指导。
千姿入画圣手栽,
五彩斑斓胜蓬莱。
爽节风吹人惬意,
万朵鲜花扑面来。
(摄于上海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江苏苏州金庭镇王港村)
田垅稻谷香,
远眺有画墙。
共富钱袋鼓,
大地铺金黄。
(摄于上海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
依托“乐高乐”,
搭建“小三园”。
文旅微院落,
妍丽如画卷。
(摄于上海金山区枫泾镇新黎村.新黎村与正在建设中的“乐高乐主题公园”近邻,“小三园”即小菜园、小果图、小花园)
偶缘犹未忘,
广游寿命长。
山石皆有情,
花枝村苑墙。
(摄于安徽泾县桃花潭镇龙潭村)
你的笑容朴实又自豪,
你第一个种上红枫树苗,
带领全村人脱贫,
走上富足的大道;
如今小村五谷风登,
不负村民辛劳!
当下,你又带头试种岭南蔬果佛手,
各地的游客们,
请大家都到这里来,
瞧一瞧!
(摄于宁波四明山镇大岙村.此人为村民梅娟)
广济五百三十载,
募建勿忘一雄才(注)。
七孔石拱数唯一,
古运河史誉天外。
高峻挺拔谓龙鼻,
元霄时节祈福开。
“一时萧鼓闹如雷,
齐向长桥河上来”。
(摄于杭州临平区塘栖古镇.募建者陈守清,做为外地经商的来客,舍家抛妻,削发为僧,哭拜化缘,经历千辛万苦,历时九年建成此桥,令人震撼与崇拜)
路旁桂花树,
城里有村庄。
余暇品仲秋,
君行伴芬芳。
(摄于杭州西湖街道满觉陇村)
秋日望溪流,
惊叹水清幽。
遙指奇异处,
神功巧形留。
(摄于宁波四明山镇梨州大溪)
一片花飞减一秋,
飘落万点人似愁。
萧疏坠叶秾春色,
流连此景复何求?
(摄于宁波余姚四明山镇梨州山角下)
开始走的,
都是小路、泥路、山路,
走着走着,
就走出了道路;
在道路上,
走着又走着,
终于走出了中国特色的,
宽广大道。
(摄于宁波余姚市梁弄镇车坎头村)
旷野见云台,
葵花向阳开。
宜居久悠悠,
诗从画中来。
(摄于杭州临平区塘栖村)
乡野遍地黄,
木叶卷波浪。
步山人愉悦,
尽享诗远方。
(摄于四明山森林公园、四明山镇北溪村)
竹子篱笆墙,
果垂空中廊。
花石点乡愁,
曲径石板巷。
(摄于宁波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
翠岩石壁立空间,
绿荫影下几苇巅。
黄蓝白伴成多彩,
一隅彩虹现天边。
(摄于宁波奉化雪窦山)
小而美又精,
本慧雅善铭,
新筑风景线,
四字记心中。
何意为四明,
诗意与词境。
奇峰依秀水,
天地皆有灵。
心静有思清,
文脉是永恒。
山民吾父兄,
后辈令憧憬。
(四明山镇中心小学只有十几位学生,但老师们始终锲而不舍,韧守初心,敬业求精,浇灌花朵;金秋十月,新建了立有“明本”“明慧”“明雅”“明善”,四块牌子的山水人文景观)
孝为德之本,
百善孝为先,
感人肺腑的金玉良言,
华夏儿女百读不厌;
达理尊祖先,
尽责护江山。
(摄于绍兴市上虞区曹娥村、白马湖村;余姚市四明山镇芦田村)
欣望吊桥别样悬,
又见大道卧山边。
犹如碧落挂长虹,
村兴颠簸后平坦。
(宁波文旅局统筹民营等资本,在四明山镇北溪村新建了月亮湾景点,梨州村翻修了500米长的公路;四明山区域的人们和来客,就不用去江西篁岭逛游吊桥了)
数丛青翠无限情,
直节虚心令人敬。
木叶似蝶依依附,
风雨寒霜更云清。
(摄于宁波四明山镇大岙村)
信纸作者:相约爱晚亭
遍游江南好山水,浅唱低吟晚霞飞。真是人在画中游,处处是美景!毕老师的佳作《乡村的那片金黄》(“村民”随记之九)用生动形象乡土气息非常浓厚的十余首诗歌,配以美若天仙的各地胜境,直接将亿万人民渴望的“乡村必振兴”的美好愿景凸显了!从毕老师佳作的字里行间,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丰收的喜悦,乡村巨变,党的富民政策在各地开花结果深入人心。为毕老师的佳作《乡村的那片金黄》(“村民”随记之九)点赞!向毕老师致敬!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