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11月13号 06点 阅读 10548 评论8 点赞3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做一个聪明、高效的阅读者
——阳志平《聪明的阅读者》读后感
徐建国
2023、11、13
我们小时候可能都读过《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文章中的那只小猴子“这山望着那山高”,白忙乎了一整天,傍晚回家的时候是空着手的。读书呢?也一样!有些人读了一辈子书,可能什么也没有留下。
如何做一个聪明、高效的阅读者?阳志平写的《聪明的阅读者》给了我们深刻、全面的启示。该书由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5月出版,454页,45万字。
据作者自己介绍,得益于“躬耕南阳”的外公影响,他从小就喜欢阅读。但18岁之前的阅读,不求甚解。到了大学期间,才略窥堂奥。大学的4年,也是他在国家图书馆自修的4年。他放眼读书、潜心治学。诗歌与数学、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科学,种种看似不相兼容的学问,在这4年里,°都被他融会贯通,治于一炉。他的阅读方法论由此初步成型:先读目录书,再编制文献索引,接着精读基本书,最后著书立说。
大学毕业后的他,一边创业,一边继续大量读书。他在“管理咨询公司”担任战略与人力资源咨询师。他与朋友经营一家心理测量软件研发公司,先后创立了“爱贝睿”“百分大脑”“开智学堂”“爱银发”4个核心品牌。繁忙的工作之余,阅读与写作是他最好的休息。他在《2016年读书札记》一文中披露:2016全年,在亚马逊购买实体书423本、电子书1000余本;在京东购买实体书202本,在香港、台湾、欧美、日本购买实体书100余本,出版社、师友赠书30余本。
初步计算一下,这一年他读书1755本以上,平均每天读书近5本。这些书,他都不是泛泛而读,而是深入钻研,之后写出专栏文章,并作推荐书单。如2018年,他就推荐了《杜甫》《致薇拉》《我是个怪圈》《古今和歌集》《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等57本书。他的每个书单公众号,都得到5000至10000人的关注。
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到工作、阅读、写作三不误,而且相互促进的呢?这完全得益于他创立的阅读方法论。《聪明的阅读者》就是一本谈阅读方法论的书。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阅读的科学、阅读的技法、阅读的选择。对应解决的是“何为读”“如何读”“读什么”三大阅读难点,每个部分分二至六章不等。如第二部分就有:第四章文本细读,阅读的基本功;第五章抽样阅读,科学跳读;第六章结构阅读,掌握作者的认知方式;第七章主题阅读,不只读一本书;第八章卡片大法,像智者一样写笔记;第九章综合应用,阅读不同类型的图书。
他在书中呼吁“建立你的阅读系统”。因为,千年前,文盲即可生存;百年前,一位熟练的阅读者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以来,文盲不再胜任社会上的大多数工作;熟练的阅读者仅能从事部分较为基础的知识工作。越来越多的职业需要你成为聪明的阅读者,不仅要读得多、读得快,还要读得好。如果说,百年前,中高端工作对一个人的阅读能力要求是60分,那么现在的要求是80分。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方面,任意一个学科或领域的文献,每年都在海量地增长;另一方面,伴随学术规范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你的作品必须严谨区分哪些是自己的原创,哪些是引用他人的成果。于是,文献综述越写越长,参考文献越列越多,专利申请撞车频发,查重软件日益普及。知识工作者不得不读得多,典型的如教师、医师、律师、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量普遍是前辈们的十倍以上。
但是,你的阅读时间却在减少。因为阅读的替代品层出不穷,从20世纪的电视到今天的手机等,你的时间越来越被短视频、直播间与微信群等更容易吸引注意力的事物侵占,能留给自己静心阅读的时间越来越,。你不得不读得快。
不光要读得多、读得快,还要读得好。在21世纪之前,无数职业,从认知到行动,中间链条较长。即使读书差,懂得少,认知不到位,给自己与他人造成的损失也是有限的。然而步入信息时代之后,越来越多的职业与人们的阅读能力直接相关,典型的如投资人、产品经理与科研工作者,阅读能力差,认知不到位,如果处于关键岗位,很容易给自己与他人造成重大损失,轻则白费时间,重则倾家荡产。
时代变了,阅读方法论自然要跟着变。要实现又多又快又好的阅读目标。关键在于“系统”,你需要建立并优化自己的阅读系统。现今的阅读科学,总结的是“阅读的系统模型”;阅读的技法,提出的是“系统阅读法”;阅读的选择,推崇的是“系统选书法”。只有实现系统级别的跃迁,才能同时实现过去看似不可能实现的多个目标。
一个好的阅读系统,意味着它能够自适应、高效组织与持续演化。“自适应”是指你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选择恰当的图书,并在阅读时选择恰当的阅读技法。“高效组织”是指你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阅读时间,获得较大的阅读产出。“持续演化”是指你能从阅读中发现并改善阅读模式。总之,每个在社会中生存并希望自己越来越好的人,都要建立适应自己的阅读系统,成为聪明、高效的阅读者。
这是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最大的收获!还有一点需要向大家推荐的是书中介绍的“卡片大法”。以前,我们阅读时,也会做卡片。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把自己读到的有用信息记录下来。然后分门别类进行整理,需要的时候只要“按图索骥”即可。那是计算机没有普及之前不得已的做法。阳志平在这本《聪明的阅读者》中介绍的“卡片大法”,则在电脑中存储,使用起来更便捷。
在第二篇“阅读的技法,如何读”第八章“卡片大法:像智者一样写笔记”中,他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对卡片大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全章共分5节:1、人人爱卡片;2、卡片大法:符合人类大脑工作规律的笔记法;3、卡片大法的具体技法;4、将读书卡片整理为书评;5、卡片大法的进阶思考;最后还有一个“小结”。
在“人人爱卡片”中,阳志平列举了西方的纳博科夫、梅棹忠夫、卢曼与艾科,中国的鲁迅、吴晗、姚雪垠与钱钟书,他们都普遍善用卡片,皆是卡片大法的忠实实践者。如中国的姚雪垠,为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撰写的卡片近万张。
在“卡片大法:符合人类大脑工作规律的笔记法”中,作者现身说法,他在阅读时,会不断在卡片上写下读书心得;在写作时,同样会在卡片上写下一些灵感,然后快速检索过往卡片,将它们整理成文,这一做法坚持了20余年。他总结了卡片大法的种种优点,如能提高大脑启动的速度,能降低大脑认知的负荷,便于提取与记忆,等。
在“卡片大法的具体技法”中,阳志平把它拆解成“规划卡片”“撰写卡片”“整理卡片”“拼接卡片”4个关键操作。如在“规划卡片”这一个部分,他对好卡片提出了4个原则:好卡片是给自己看的,好卡片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好卡片尊重原始数据,好卡片有自己的见解。
撰写卡片,说到底是为了我们写作需要时能调用,以前的手工分类整理既费时又低效。阳志平提出了一个编码的方法,特别科学、实用,那就是按时间来编码,如一张卡片的唯一编码是:201501011506,意味着这张卡片是2015年1月1日下午3点零六分建立的。他认为,时间编码的优点是维护成本最低。
当然,卡片是需要整理的,否则就是无序的堆积。阳志平在“整理卡片”部分介绍了“时间是最好的分类”“批量重命名卡片”“借助智能搜索自动整理卡片”“索引卡单独放置”等方法,都是十分实用的。
最近,我在撰写上海市委老干部局“谈复兴”主题征文时,就利用了我在自己U盘中建立的有关苏联解体的卡片,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的观点。在征文中,我引用了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叶利钦回忆录里的资料,揭露他们是如何借“公开性”“改革开放”的名义,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就使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彻底解体的悲剧,证明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
总之,如果你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希望在自己的行业、自己的研究领域作出成绩的人,我希望你读读这本由阳志平撰写、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5月出版的《聪明的阅读者》,定价79元,一个字“值”!(本文发表于金山区图书馆《书友》2023年秋冬合刊,稿费300元。)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