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9月29号 21点 阅读 11708 评论2 点赞1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麦当劳”的话题没有完,朋友来电话,说他喜欢麦当劳(还包括肯德基)的理由,就一条,可以“不失尊严”地进去方便。啊啊,只顾了写“高大上”的东西,忘记了自己也是对它的“如厕文化”感激不尽的。
说“感激不尽”,一点不夸张。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出门唯恐“XX”,所以先得做好公厕分布的功课,还常常因为同一原因不敢外出。然而,只要看到麦当劳那位小丑或肯德基那位爷爷的“身影”,就可以一百个放心,此处感觉就像夜航的水手看见了灯塔。不必低三下四、苦苦哀求;看不到白眼鄙视、听不到嘲弄有加,你就挺着胸推开门穿过大厅直奔目的地,一泄而快。如果不熟悉环境,向服务生打听,他也会热情指点,跟你的消费毫无关系。不是说“国产”的饭店一定会禁止外人使用卫生间,可是能不能像进麦当劳或肯德基那样毫无顾忌、光明正大、理直气壮?能不能不说半句感谢甚至讨好、谄媚的话?我真的想不出来。不到老年不知道"XX"的尴尬、狼狈和痛苦,对能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地方“感激不尽”,这也是一种最最出自内心的感恩了。
上星期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一位打工人的文章,又把我的感受推进了一步。他说自己深夜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公交停了,灯光黯淡,举目无亲,内心充满感伤,这时候只要看到了熟识的“小丑”或“爷爷”的标示,心便一下子豁亮,是那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他知道在这些24小时开张的餐厅里有不少和他情况相同的兄弟姐妹,还有流浪汉,他们无需任何消费,却可以或坐、或打盹,休息几小时,等待着黎明走出店堂。工作人员不会惊扰他们,连清洁工也会绕开,免得他们尴尬,甚至还会给上一个微笑和一杯开水。
我不大懂经济学的道理,只能把这些在中国商家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看成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而且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和文明。因为除了逐利以外,他们还追求着另外的东西;或者说,他们在获取利润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且从最不容易做到的地方做起。我忽然理解了那些百年以上的老企业是靠着什么,久经风雨立于不败之地的。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那里为聚会的场所,我也买了“大神卡”,享受着价格优惠的 咖啡、早点或下午茶。大家说,说到食品安全,这里最“安全”,因为受到最严格的 监管,出了点问题立马成为“热搜”,谁敢马虎!至于“垃圾”,难道我们吃得还少吗;岂止是“垃圾”呀……
在这里一切都是标准化、程式化,从食品到服务都有严密的流程。在这里,食品味道不会意外的好,但一定不会意外的坏。在这里,服务员并非有多高的觉悟,只是被独特的文化浸润了,所以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不卑不亢、平等相向,才会焕发出在其他商家看不到的光彩。也许在这里享受不到美食,可是一定能品尝到一种文化的魅力,让人去了还想去。
不知道我们的有关方面有没有研究过麦当劳的“另类文化”;也许不屑一顾,可是我觉得能把老人的“XX”问题和打工人的休息放在议事日程上的企业,一定是“良心企业”。当企业都有了“良心”,还怕这个社会“没良心”吗。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