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10月02号 07点 阅读 10552 评论4 点赞2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为配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推进老干部大学“主体思政十课程思政十行走思政” 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引导老同志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9月27日上午,松江区委老干部局组织老干部大学思政班的老同志赴佘山之巅的《上海天文博物馆》开展参观研学活动。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百年大望远镜展厅、百年天文台展厅、佘山印象多媒体展厅、子午仪观测室等多个展厅。
上海天文博物馆,地处上海市松江区西佘山之巅。其前身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900年建造的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佘山天文台,是中国最古老的近代天文台,1962年更名为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成为一个重要的天文科研基地,二十年前工作重点逐渐转向文物保护和科普教育工作,1999年被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4年,上海天文台佘山站以百年老台为基础,建成了独具特色的上海天文博物馆。
上海天文博物馆,即百年历史的佘山天文台园区,在经历了精心的设计以及修缮后,拥有百年大望远镜展厅、百年天文台展厅、佘山印象多媒体展厅、子午仪观测室等多个展厅。
上海佘山天文台“镇台之宝”——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建成于1900年。它与整个圆顶建筑,很好地保持了100年前的原貌,经过保护修复,仍旧可以观象。
“印象佘山”多媒体展区,将佘山山体与天文内容相融合,沉浸式体验的展厅,成为佘山天文博物馆的重要特色之一。天文博物馆依山而建,展区巧妙地利用山体岩石作为展示屏幕,呈现从佘山到世界的百年观星问天历程。
博物馆一楼的序厅长廊,以时间轴展示着百年历史。锈迹斑斑的长条,是从天文台圆顶上拆下来的旧铁皮,纪念曾经的岁月。
天图室还原了建筑的内部原貌,深度挖掘百年望远镜背后的缘由,介绍了堪称国际天文学界启动国际合作的大型科学项目——天图计划,探讨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国际合作”,旨在制作一份包含全天所有亮度11等以上恒星精确位置的星图。焕然一新的天图室缓缓地诉说着,佘山如何见证和践行这一百多年的历史。
子午仪购于98年前,仪器安放在山顶的花岗岩基墩上,曾参加过1926年和1933年两次国际经度联测。开创中国参加国际经度联测之先河。
主建筑曾使用过的砖块,被完好保留成为了展览的一部分;楼顶特意开了两处玻璃窗,展示不同年代的建筑原貌。
作为中国近现代天文事业的发祥地,佘山天文台在我国天文科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中国近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此次历时两年的大规模修缮让天文台重新以崭新的面貌再度向社会公众开放,展示天文学的历史与魅力。通过展区的文物、文字和图片展览,使我们老同志初步了解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以及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一代代天文学家的艰难探索,深感敬佩和感动,纷纷表示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天文知识,为祖国天文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他们的青春和力量!
斑斑锈迹展现历史痕迹
老同志在听讲解员讲述天文发展历史
百年望远镜
天图室见证百年天图计划
佘山天文台原址
建台元老
建台元老
天图室
百年望远镜观察室
建台元老
信纸作者:海上夕阳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