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寻踪叶家祠堂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09月28号 10点 阅读 11086 评论14 点赞2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寻踪叶家祠堂

邵嘉敏

 

 

        癸卯年金秋的一天(9月17日)近午,秋日仍艳,风清云高。一行花甲老人沿报春路往南,穿过1959年竣工的沪闵路,在1909年筑成的沪杭铁路、1996年开通(延伸)的地铁一号线北侧,1976年开挖的淀浦河沪闵路桥西南堍处的绿带林间寻寻觅觅。少顷,在一棵高耸的香樟树下献花并伫立,追念这方土地上曾经的“叶家祠堂”的点点滴滴……

        时光倒流回九十七年前的1926年,清光绪年间曾任知府、盐运使并得朝廷四级三代一品封典,民国前期成上海滩商贾巨富的叶鸿英(字逵1860.5.6~1937.2.17),在李家塘东南“原松江旧娄县莘庄东”,“土名陆家堰35保2区16图”,觅得近二十亩一块风水宝地。遂大兴土木,耗资三万六千余银元,于1928年建成叶家祠堂,取名“敦厚堂”。

        再往前数十载间,靠外贸起家的叶鸿英先后在上海投资面粉厂、纺织厂、电商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银行、钱庄等数十家实业和金融企业,为沪上十大产业人物之一。又热衷慈善、教育事业,1933年创立鸿英教育基金会,延聘知名人士蔡元培、沈恩孚、黄炎培、黄金荣等组成基金董事会。并创建沪上享有盛名的鸿英图书馆等,被推举为红十字会、南洋慈善会等团体的董事。

        建成叶家祠堂九年后的1937年,一代富商、教育慈善家叶鸿英(终年78岁)病故后,即安葬于叶家祠堂陵园。

        因是莘光村境内标志性建筑,因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莘光大部分及附近梅陇陇西、张慕等村的人都曾在办在祠堂内的小学求学过,我等参与编纂的《莘光村志》当予以记载,并以“特记”详述。其时,数番欲与叶家后人取得联系却未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偶然的机缘,村志编纂组成员、曾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的赵明刚通过网络联系上了叶鸿英曾孙、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历史学教授叶文宪。于是,叶教授为之提供了许多翔实史料,也得知愚多年前曾据老人传述并“百度”搜索而成小文其实谬误不少。于是,也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是日,叶鸿英曾孙辈堂表三兄弟,由莘光村老支书、《莘光村志》主编瞿金其和赵明刚,从长兄叶文宪居住的疏影路“新天地”小区接至山花路莘光实业公司(原莘光村)办公楼,再踏上记忆中的叶家祠堂旧址。

        这里,建筑早已夷为平地,唯见树木森森,参天而立。东临淀浦河;南侧,时有轨交一号线、沪杭铁路“巨龙”风驰电掣、呼啸而过;北面是沪闵路与沪闵高架路,车辆川流不息。惜近三、四十年间,因沪闵路拓展、淀浦河桥复设、地铁一号线延伸等市政建设,原高大宏伟的祠堂及陵园建筑群已影迹无踪。但过去几十年中,我等上海西南乡下人“上上海(去市区)”必乘的徐闵线仍客流众多,起初十几年站名“叶家祠堂”,后改称“莘光小学”,现为“报春路”的车站仍在。

        时光荏苒,有缘有幸也有憾。叙谈中,知悉叶鸿英之父叶华是叶氏自闽迁沪第一世,叶鸿英为三子,遗下子孙辈数百。叶文宪为叶鸿英曾孙,其祖辈子女十二人,孙辈廿余,人才济济。叶家后人十分感激百余年间淳朴敦厚的莘光先民今人,感谢“村志”为“叶家祠堂”留下了痕迹,并赠以叶鸿英二世《叶德余支系谱》。用毕午餐,大家合影留念。出门见艳阳高照,迎惠风和畅……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海上夕阳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9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9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赵猴2023-10-01 12:33:46

    《叶家祠堂》,其主归属旧作屡有讹传,以为其主由另位在沪叶氏富人所筑。《莘光村志》还其真主,绘有本祠原貎图,附上叶文宪赠送的谱系等原始资料,最后让其后人踏上真主墓园旧址,了却拜祖心愿。村志编写者们辛苦了!谢谢嘉敏分享!

    举报

  • 嘉敏2023-09-28 21:29:20

    区区拙作。一并谢谢新朋老友不吝金手指鼓励!顺致各位双节好![玫瑰][玫瑰][玫瑰][抱拳][抱拳][抱拳]

    举报

  • 朱勇平2023-09-28 15:13:45

    叶家祠堂是莘光史上着有重彩的一笔,在寻踪觅迹过程中,能有幸参与其中,并有缘见证了叶家今人对先辈们的深厚情怀,而如今叶家祠堂虽没了踪影,但它留给莘光人济贫、拓学、奉公的历史仍熠熠发光。

    举报

  • 赵妙娟2023-09-28 15:13:14

    村志为叶家祠堂留下了痕迹,以告后人,功德无量!

    举报

  • 郑寓2023-09-28 14:53:10

    为村留史、为叶留痕、功德无量。赞[强][玫瑰]

    举报

  • 顾仲源2023-09-28 13:38:34

    厚重村史,浓烈乡愁!谢谢分享!

    举报

  • 雪玲2023-09-28 13:15:34

    尊重村史,感恩先人。不辞辛劳,寻寻觅觅。叶家祠堂留痕村志,终得真果。谢谢邵老师的精彩分享!

    举报

  • 王富珍2023-09-28 12:26:52

    编制村史,志在有心,不辞辛劳,有幸找到叶家后代,方得祠堂保贵史料,工夫不有心人。赞编志有成!谢谢邵老师佳作分享!

    举报

  • 紫 叶2023-09-28 12:17:27

    满怀对故乡人文历史的负责,寻寻觅觅,终与叶家后人相见,又幸得叶氏宗族宝贵史料。精神可嘉!

    举报

  • 家在闵行2023-09-28 12:04:07

    寻踪叶家祠堂,过程堪称曲折,结果还算圆满。见到叶家后人,厘清误解,建立友情,延续传统。 谢谢邵老师分享精彩佳作。

    举报

  • 朱 岭2023-09-28 11:57:30

    潮州的祠堂文化非常兴旺发达,惜哉我们这里较式微。你对祠堂文化颇为热衷,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让我祝愿你荣获成功!

    举报

  • 杨克元2023-09-28 11:37:25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为落笔叶家祠堂,不辞辛劳,终不负有心人。结尾处“出门见艳阳高照,迎惠风和畅”一行,让你我共享成功的喜悦。

    举报

  • 涛声依旧2023-09-28 11:00:29

    还历史原貌,承人文精神,谢谢老师分享,赞!

    举报

  • 徐凤平2023-09-28 10:52:07

    百年时光,世事沧桑,至今仍有人记得并载入村史,叶先生当含笑九泉。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