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9月17号 05点 阅读 10892 评论21 点赞5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约你穿越《万历那年》 ▢杨克元
帝王穿戴的服饰,古人使用的物品,在轻声细语的观者、昏黄灯光的色彩烘托下,营造出的一股穿越历史的气息,“呼啦啦”地扑面而来。9月15日,闵行区博物馆《万历那年——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拉开帷幕。我是在上海广播电台990公益广告中听到这个消息后,便迫不及待地赶在展览首日,一睹为快。
在闵行博物馆入口处的北广场上,一面面长方形的,黑紫色的宣传旗帜迎风招展,隶书体“万历那年”几个字古色古香。未进展馆,先闻其香的宣传效果,让参观者的思绪潜入到那个久远的时代。入得门来,有宫廷楼阁、市井民风的巨幅彩绘,频频向你挥手,招呼你走进那座宫门幽深的殿堂。
主展区中,皇家所用的金银珠宝,宫廷所拥的日常用品在一尊尊玻璃展台展柜中,映着射灯,显得豪华、大气、珍贵、精美。如此宝物,我只在影视剧中偶有一见,今日一观,煞是兴奋。我拼命地试图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可惜生来愚笨,文字读过记不住,珍品看过难入心。回到家中,意犹未尽。反复阅读,方稍有长识。“那年万历”展览,分为“明潢贵器”与“辉映万邦”两部分,它以万历皇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皇后合葬墓中出土的冠冕服带、陪葬明器、宫廷用具、青瓷书画、金银货币等为实物载体,展示精美庄重的宫廷技艺和大气恢弘的皇家气度,呈现明朝晚期社会文化的千姿百态和卓越成就。
大明自洪武肇基,经永乐开拓,历仁宣之治国力迅速强大;再经弘治中兴,至于崇祯而亡。276 年兴衰起伏,王朝最终落幕。而万历皇帝执政的数十年间,政治逐渐走向衰落,社会、经济与文化则截然相反,呈现出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人文蔚起,极大促进了晚明文化艺术的兴盛的多变政治文化繁荣的时代特征。
万历(1573-1620),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是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帝10岁时登基,在位48年,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万历王朝再续“仪礼永续”“事死如生”的仪式观念,建造陵墓是皇家的重要规制。十三陵就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诸陵营建规模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凡是皇帝生前营建的,规模都比较大,例如长陵、永陵、定陵。万历皇帝的定陵建筑精巧雄伟,为中国历代皇陵之冠。它是中国第一个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陵和唯一被打开地宫的皇陵,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瑰宝,已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这次由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博物馆和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合作,将原本在北京的重量级珍贵文物运至闵行。展览共汇集金翼善冠、金爵、大碌带、青花梅瓶、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银鎏金云龙纹漱盂、嵌猫睛石金簪等116件(套)珍贵文物,展品中的一级品,达到19件之多。为参观者带来视觉文化和物质文化映衬下的万历·盛宴。展品基本涵盖了万历皇帝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展品的水平之高,器物之精细,让参观者亲身感受距今400年前的工匠技艺。
与此同时,不得不想到明朝在经济繁荣和生产实践的推动下,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长足发展,许多著作都是如雷贯耳。如徐光启著的《农政全书》,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和徐霞客著的《徐霞客游记》。小说创作有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明朝中叶的《西游记》。冯梦龙编辑的《三言》,收进了宋、元、明话本及拟话本120篇。汤显祖的《牡丹亭》等作品代表了戏曲史上继元杂剧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在展览的尾部,有《坤舆万国全图》全景式动态投影的图文解说,该片以利玛窦所绘制的世界地图作为叙事背景,构建栩栩如生的动画影像,将同一时期的世界与明万历年间进行超越时空的对比和联系。它采用立体叠放的艺术展示效果,虚实结合,光影荟萃,时空转换,为观众生动呈现了全球与大明的风云变幻和历史沉浮。 出口处,还真心碰到了明代皇帝、皇后和侍卫、丫鬟,这些由美女帅男扮演的真人场景,似真似假,如梦如幻,令人惊喜万分。立即拿出相机,摄下难得图片,与朋友分享。
如果对“万历那年”文物特展有兴趣,也可抽出宝贵时间前去一睹真容。我可以保证,你一定不虚此行。 展期:9月15日-11月26日 地点:闵行区博物馆(闵行区新镇路1538号) 票价:免费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30-16:30(16:00停止入场)
|
信纸作者:杨克元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