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9月18号 07点 阅读 10563 评论4 点赞3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嘉定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之前,我曾在嘉定城区逗留过,但想不到区外有那么多的教育基地和观光景点。这次,区老干部局安排一部分党支部书记参观嘉定江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中国百年搪瓷展览馆。
这个展览馆,集合了中国搪瓷工业前辈们的精心工作。藏有2600多件搪瓷制品,有400多余幅搪瓷画作,囊括了从民国时期至今的大小搪瓷器物。
馆长谢党伟,就是当年搪瓷厂的一员,22岁就代表单位参加了上海的喷花比赛。设计师穆益林则先后为上海搪瓷六厂设计了万紫千红、花好月圆、芙蓉鸳鸯、竹编牡丹、金钱牡丹等,一系列小配套的描金产品,被当时的业界誉为“五朵金花”。而上海搪瓷厂的产品则更人怀念;前线慰问志愿军的水杯,还有用作陪嫁的“搪瓷六件套”……;看到这些琳琅满目的新旧搪瓷脸盘,使我想起了我结婚时妻子家作为陪嫁送过来的脸盆、痰盂、热水瓶等,至今记忆犹新。
作为上海搪瓷六厂最后一任厂长,谢馆长用收藏和展览,重温生活,追忆岁月,延续搪瓷的创新梦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他为了接待我们松江客人,他亲自来本馆为我们作详细讲解。
听搪瓷传承人、上海搪瓷六厂末任厂长,中国百年搪瓷展览馆馆长,谢党伟先生介绍中国搪瓷发展史,娓娓道来。
搪瓷,在国外称珐琅。珐琅起源于3000年前的埃及,随后珐琅工艺在欧洲兴起,公元6世纪通过丝绸之路传入隋朝,从此开始它的东方之旅。
明清两代,甚至还有专门为皇家制作珐琅器的官方机构“御用监”。明朝景泰年间,珐琅工艺发展至顶峰,成为京城的时尚绝技,就是后来有名的“景泰蓝”。清乾隆年间,唯有皇上可用“景泰蓝”餐具。使用“景泰蓝”器物被历代帝王当做皇权与尊贵的象征。
1916年,首家中外合资的搪瓷厂在上海虹口建成。1919年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设珐琅科,培养第一批搪瓷技术人员。中国人自制的搪瓷器物在上海问世。1949年后,上海市政府为了帮助搪瓷业恢复生产预付大量定金订购军用搪瓷饭碗,助力了中国搪瓷业的发展。而后十几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展得如火如荼,搪瓷器物在全国得到普及,达到了“家家有、人人用”的程度。有很长一段时间,搪瓷制品还是年轻人婚礼上的“硬件”。
1975年,上海7家搪瓷厂分别研制电子程序喷花、搪瓷产品涂搪机、制胚连续自动化、脱脂流水线等设备,使喷花工艺与色彩艳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促进了我国搪瓷工艺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的发展。今天的搪瓷业正在从使用型向艺术型转化,有的成为珍贵的收藏品。搪瓷品成了一种文化在传承。在年轻一代搪瓷人的作品里,融合了对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思考。他们设计的不仅仅是器物,更是生活,把生活美学被妥贴地安放在一件件精制的搪瓷里。
了解中国百年的搪瓷发展史,观赏了一件件或珍贵或精致的中国搪瓷制品,无不产生对搪瓷人为中国搪瓷业发展奉献精神的深深敬意。相信中国的搪瓷业后继有人,第一个百年的结束,也是下一个一百年的开始。
我期待:中国搪瓷让生活更美好!
信纸作者:大海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