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9月18号 08点 阅读 10367 评论15 点赞3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我在仁泉中学当老师 李江涛
教师节后的星期一,我和爱人接在幼儿园中班的小外孙放学,小外孙告诉我今天给老师送花了。我说怎么教师节后才送花。他说,上星期做好了花,星期五忘记拿,今天补送。我心里十分高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尊敬老师,是件幸事。高兴之余,突然想起了我在人生旅途中也有过近十年的教师生涯。我当过小学、中学、部队文化补习班的老师,武警学校的文化、政法教员。全国第一次教师节,我在武警上海指挥学校当教员。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员去苏州一日游,当时感受和体验到社会和部队组织对教师的尊重,心里满满的自豪感。但在我的教师生涯中,我最自豪的还是在仁泉中学当老师。 今年初,户口所在街道,催我办军人优待证。我带上身份证和转业证去居委会办理,居委会经办人员说,还要有军人登记表。我打电话给原单位的人事部门,去区委组织部复印了我的军人登记表。寄过来一看,我的军人登记表是仁泉中学填写的。往事历历在目,但回忆起往事,45年之久,有些还是有点模糊了。 仁泉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学校。说起仁泉中学,首先要从他的创办者说起。仁泉中学的创办者是戴端甫先生,他是国民党早期的骨干功臣,参加过武昌起义,参与过黄埔军校的创建。1932年,戴先生任鄂豫皖三省剿匪(共产党)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赴大别山,因同情革命,不久辞职回乡,创办了仁泉中学,兼设民众夜校,开学典礼国民党军政要员李宗仁、张治中、黄绍竑等也寄来匾额以示祝贺。1933年,戴先生复出,参加了长城古北抗战,作出贡献。1934年,戴先生任无为县县长一年多时间,修建了许多重大工程,为家乡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次年,辞职回乡一心专注仁泉学校的建设。从这个学校走出来的有著名抗日英雄戴安澜将军。鼎盛时期,学校有18位地下党员,这与戴先生开明进步思想不无关系。在这18位地下党员中,解放后职务最高的,要数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戴克将军。上世纪70年代中叶,戴将军回乡探亲,路遇土桥公社,还在土桥公社停留了一天,我父亲参与了陪同接待,游览了长江土桥段等地,因为当地旅社条件较差,也不安全,我父亲主动把办公室兼宿舍让了出来接待。 我能够去仁泉中学担任老师,也是机缘巧合。1976年底,我插队落户从老家迁到练溪公社练溪大队吴家院村。在生产队劳动并做会计。半年后,大队小学在村上的点缺少教师,大队就安排我当上了教师,并兼生产队会计。在这个教学点,总共有20多名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每堂课45分钟,分三个时段逐步教语文和算术。由于我教学比较认真,对学生耐心而且要求严格,受到村里人的好评。那年9月,区里组织所有小学教师考试。我在全区几百名小学教师参加的考试中考了第一名,受到大家称赞。我高中的政治课老师是本乡人,他曾介绍过我在高中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于是,仁泉中学的领导决定,将我从小学调到中学,担任初三(2)班的数学老师。一开始我还很担心,因为读高中时,学校搞教学改革,上满了一学期后,就分了文科、理科班,我被分到了文科班,数理化就再没有学习了。好在我的初中数学功底比较扎实,初中二年级时,曾获得过数学竞赛的冠军,就硬着头皮接受了任务。当时仁泉中学的校长姓戴,与创办者是同族人,他为人低调,办事沉稳,话不多,工作推进实有效,是一位老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仁厚的长者。教导主任姓江,是我小学时的语文老师,也是我初中同桌的父亲。他是一位书香子弟,出生教育世家。江主任从土桥中学调来,对我来说是亲上加亲,对我的工作经常指导。同时也给我压一些担子,促使我成长进步。那时学校没有打字机。他安排我将一些资料刻写出来,油印好之后,当着众多老师的面夸奖我说,你们看,我没有看错眼吧,钢板刻的还真不错。这件事是我在多年后的部队交流座谈会上还举例谈到,我说领导给你的任务,一方面是信任你;另一方面是给你舞台,是给你成长进步的机会。江主任不光是知识渊博,工作敬业,为人也随和而幽默,与教师们打成一片。 在仁泉中学工作和生活的氛围是非常好的。虽然每月只领到12元的生活补贴,但精神生活非常充实。初三(1)班老师是大学数学系毕业的。我们经常交流,给我提供教学上的帮助。同是一个高中学校毕业的校友王老师经常带些土特产供大家享用,不时的领着我们去他的亲戚朋友家改善伙食。还有位黎老师曾两次入伍。第一次入伍年龄很小,到了他亲叔叔的部队,他亲叔叔是部队的一个师长。退伍之后又符合征兵条件再次参军,经常给我们讲些部队的故事。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到当时社会风气清廉和领导干部自身要求之严。1978年的11月份,部队开始征兵,接兵连长到练溪公社走访接兵对象。因为当时公社所在地十分闭塞,没有旅社。公社要学校安排接兵连长的住宿,学校安排我把房间让出来。我与接兵连长见了面,非常好奇地问了许多部队的问题,了解接兵部队是驻守上海的警备区警备师,招的是特种政治兵。连长见我各方面不错,对我说部队是一个大熔炉、大学校,非常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晚上,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也就是报名截止的前一天,到公社的征兵办去报了名。因为当年国家为解决知青问题,知识青年参军作为优选对象,顺利地通过体检,被公社批准入伍。临行前,戴校长找我谈了一次话,我至今都记忆十分清晰。戴校长说,作为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和一名中学老师,相比较应该是中学老师对社会的作用要大些。但是为了你的前途,我们还是鼓励你到部队去锻炼。他还给我讲了李培基的故事。他说,我和李培基是同事,在同事当中李培基年龄最小,很有才华,就是有点骄傲,到了部队,进步很快。当了领导后,见到我们,非常谦虚。李培基后来当上了南昌陆军学院的院长,成为将军。戴校长的谈话,对我的提醒和教诲,也成为我日后做人的准则,就是要低调做人。 正如那位接兵连长所说的,部队是一位大熔炉,大学校。到部队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连训练,我被分在市政府(当时称市革会)警卫连,同年四月下旬,警备师政委率政治部相关科室领导到我们连队蹲点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师宣传科的一位领导参加我们的班务会,发现我的教育体会发言有点质量,回去以后就向新闻干事作了推荐。同年十月初,我被借调到师宣传科报道组工作。最值得高兴的事是1994年6月初,一位在沪的企业家组织在沪的无为籍有关人士聚会,在这次聚会上有幸见到了戴安澜将军的女儿戴藩篱老师,戴老师穿着非常朴素,根本看不出是一个名门之后。我非常激动地走到她的桌前,举起酒杯,对她说,戴老师,我是土桥人,插队在练溪公社,入伍前曾在练溪仁泉中学当老师,我从懂事起就对戴安澜将军非常敬仰,向她敬了一杯酒,她听说我是练溪仁泉中学出来的,也非常高兴。临别前,她主动向我告别,我们都感到依依不舍。往事如烟,谨以此篇小文怀念感谢一路走来的师长和朋友。文毕,不禁诗情涌动,填词为证。
临江仙·忆仁泉中学师长同仁
故里英雄超辈越,耳闻目睹于胸。 长空万里有忠雄。 如烟谈往事,若梦看今红。
重教尊师风九厦,相传代代推崇。 曾为名校兴而荣。 填词思故友,写作忆情浓。
注:九夏,九州华夏
|
信纸作者:茹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