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9月07号 10点 阅读 10426 评论0 点赞2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文/章正
上:精心管理,马桂珍当年观察花卉生长情况 在有“花乡”之称的梅陇镇华二村,有一位曾经闻名遐迩的种花女状元,她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马桂珍。 马桂珍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16岁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种菜、培育水稻,经过几年磨练,成为田里的一把好手。她所在的华二村11生产队,原是个征地没人要、收入年年低的村庄。1987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农村大地,45岁的马桂珍和几个伙伴,承包了11个塑料大棚,种植四亩花卉。但熟悉农活十八般技艺的马桂珍,对种花十分陌生。好在具有初中文化的她,虚心好学,又肯吃苦,当一批康乃馨花苗植入大棚里,她就与花共同成长”。她是两个女孩的母亲,妈妈两头不见太阳,好像长在花卉大棚里,于是,慈父兼任慈母,家中大事小情都由丈夫操持。女儿多年后回忆说,当时妈妈忙着照顾她的花卉,根本顾不上我们。但是,我们很为有这样一个拿回好多大红本子奖状的妈妈而骄傲。 种植花卉和种植蔬菜、水稻,虽然都是种田,但差别很大。首先是虫害,特别是水稻茬的地块,虫害比较严重。再一个是花苗的病毒,很难防治。她不顾劳累,虚心向引进荷兰花苗的经销商请教,不断地摸索、试验,终于掌握了打药水防治虫害和防治黑斑病毒的技术,使花苗健康生长。
上:马桂珍在大棚管理花卉 培育优等康乃馨,掌握花苗掐头及去劣留优技术很重要,这既是一项技术活,又是一项体力活。大棚内成千上万株花苗都要经过掐头去劣留优处理,才能培育出优质花卉。她和伙伴们一头扎在大棚内,眼观花苗,掐去劣苗,眼疾手快,既要速度,还要质量。长时间盯着花苗,她得了“视觉残留症”,满眼都是“花骨朵”,走出大棚,满眼的花骨朵还飘浮着不肯散去;回到家中,灶台上、餐桌上,仍然浮现着花骨朵。 马桂珍逐步掌握了培育花苗的全套技术,为避免重茬影响花卉生长,她采取换土办法,在大棚里换上“客土”,这也是个力气活。 到了冬季,她将塑料大棚加至两层到三层。棚外寒气逼人,棚内温暖如春。但大棚里湿度大,身上穿的棉毛衣裤,全部湿淋淋的,很难受。 一次,马桂珍挑着百斤重的肥料担子,给花卉追肥,不料,脚下湿滑,摔了一跤。医生说她腰椎受伤了,可以手术治疗,也可保守治疗。为了不耽误花卉生产,她选择了保守治疗,但此后她的腰一直隐隐作痛,直到十多年后腰部装了钢板…… 别看马桂珍在小小的11队生产的花卉,它竟占上海市花卉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还销到了北京。靠种植花卉,队里农民的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每位社员年分红近两万元!在那个万元户是“稀罕物”的年代,她所在的队,家家都是万元户。 |
信纸作者:梅陇夕阳红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