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5月26号 10点 阅读 9796 评论10 点赞2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盐城之四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 郑健
10月30日,坐车去东台,参观黄海国家森林公园。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在东台市区的东北方,近黄海边。始建于1965年,总面积2.6万亩,负氧离子每平方厘米达3800个,森林覆盖率超过90%,是全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太平洋西海岸湿地上一颗璀灿的“绿宝石”。良好的森林和植被环境保证了生物多样性,拥有各类植物628种,鸟类342种和兽类近30种,形成了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优良生态系统。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经多年开发,现有景点近20处,以森林为主,另有围绕森林的各种娱乐设施。入园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走了核心游览区,从林海驿站、森林课堂、码头、空中栈道、森林乌托邦、科普馆等,绕了一大圈,行程3.6km。这一大圈绕下来,我有几点感受: 一是此处森林茂密,空气清新,在林中行走人感觉非常舒服。我看到沿途有大量的水杉,与我浦江镇老宅东侧自种的水杉差不多大。根部直径40--50厘米,树高8--10米,树龄45--55年。这些树应该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前期,我们年幼,国家号召种树时所种。当年我把零花钱省下来,5分钱买一颗树苗,在老宅边的杂地上种了近20棵水杉,现在也多生长成材了。方块地中还有各种松树、香樟树、白杨树及我叫不出名的杂树,与水杉差不多大,应是同期或稍后所种。大量的树木覆盖全园,是此景点的灵魂所在。
二是我们走的核心景区均建了塑胶跑道,行走非常舒适。导游讲,只要沿道中的白虚线走,自会绕圈出园,否则会走叉道绕远路。这种游道是旅游景点的基本建设内容,有利于旅游开发。 三是这个公园尽管有20多个景点,但均围绕森林开发,原始成份多,商业气息尚不浓厚,此时游较好,过几年再来估计会不一样。
四是园区原为东台市的一个国营农场,当年有大批江苏无锡、南京和少量的上海知青来此插队,开发种植。现在园内已少见当年知青工作生活的设施,只留下他们种下的树木,经数十年的生长,已成森林,造福后人。这些知青为解决当年城市就业困难和国家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值得尊敬。 五是我认为这个景点以后会有大的发展,因为他有城市稀缺的大批森林。特别是交通改善后,如高铁联通上海等大城市后,其人流、物流、财流一定会过来。他要比那些人为建设的景点有优势,但配套应建设一些宾馆等生活设施,以供游人生活。
走在苏北的大地上,颠覆了我原来对苏北贫穷落后的印象: 一是苏北的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修得很好,不亚于上海等大城市,这使原来闭塞的苏北可快捷地与大城市相通,也为苏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苏北的发展有后发优势,其城市建设的起点高,建筑物均上档有序,不像上海这样的老城市改造成本大,城市建设难。他是在白纸上建设,很有优势,走过的盐城、东台、南通等城市均建设良好。 三是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衣着、饮食、交通、住宅已与大城市相差无几。我看到路边农民的住宅均为2——3层的小洋楼,很是气派舒适。 四是苏北的干部注重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开拓进取精神。尽管由于历史、地理原因,苏北的各种条件有限,但他们能利用并发展好本地优势,主动作为,推动发展。 五是这里的民风重视教育。走在街道上,我看见中小学校舍修得很好。各种景点的宣传,也重视教育。问陪同的导游,他说:盐城尽管人均财政收入不高,但各级政府官员都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因为老百姓拥护这样的官员。看来百姓的拥护与否对官员还是有影响的。 同时,这也应是延续了历史上贫困地区靠教育改变人生命运的理念。 六是苏北文化底蕴深厚,尽管以前贫困,但从不缺少本土文化。海盐文化是盐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主体,淮剧、杂技是盐城本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色,用以活跃生活。现在经济发展了,更使文化得到大发展。在上海,现在也经常能看到听到淮剧的精彩表演。 七是这里的物价与大城市相差无几。这次没去农贸市场,但去了街上的生活用品商店,里面的水果、蔬菜、猪肉、粮食、奶制品等生活用品,价格略有高低,但基本与上海相差无几。这说明这里的百姓生活水平还略低于大城市,因为尽管物价相似,但这里百姓的收入略低。这是我本次苏北之行的粗浅认识和感受。 相信,按照我感受到的盐城广大干部、群众的拼博精神,盐城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
信纸作者:海上夕阳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