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5月27号 06点 阅读 12481 评论5 点赞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纪实连载】人生并不如烟
王雅萍
(十)
不知是谁为这个小店起了一个最合适的名字,“驾驶员之家”,很多人觉得是表达了他们共同的心声,于是一炮打响。既然是心声就不仅仅是说在嘴里的,而是表现在他们的行动中的。他们走进这个店,就像是这里的主人一样。看到浩云不在,忙别的去了,一米宽的柜台里没人。便主动坐了进去,卖烟、卖咖啡、现钞找进找出,分毫不差。浩云对他们也非常放心,坐进去当主人的,都是非常熟悉的,知道他们是帮他的忙,为小店的好。
“驾驶员之家”的故事也在出租车司机的口口相传中,流传得越来越广。一些浩云的老朋友,也因浩云开出租,每每坐上出租,愿意与驾驶员多聊聊。有的在不经意间,漏出了浩云的名字。这一漏不要紧,司机知道了他是浩云的朋友,便激动得要给他免单。
“他现在这么有魅力啦?”浩云的朋友惊讶不已。
“那当然,他这个人有趣,他讲的故事有趣,他办的小店有趣,我只要一进他的小店,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他的小店已成为我们的驾驶员之家。”
“谁命名的啊?”浩云的朋友不敢相信。
“我们驾驶员命名的!”司机很自豪,随即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他们驾驶员中有一个年轻的小弟弟,是同济大学毕业的。因为性格内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干脆将自己关进小车,开起了出租车。一天说不上几句话,性格变得更为孤僻。浩云也不知通过什么路径发现的,要求大哥大姐们一起帮帮小弟弟。说实在的,他们这些开出租的,讲不来大道理,就会实打实地说实话。
“小哥啊,你开出租叫浪费人才。不仅把你父母培养你读到大学毕业的心血都浪费了,也把政府大学培养你学出来的专业浪费了。该是什么能量,就到什么地方去发挥。我们并不是小看自己,只是我们想清楚了,我们的文化水平是服务大众的。而你的专业水平,应该发挥到最需要这样能量的地方去!”就这样一次次地劝,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也渐渐地开朗起来,变得爱说话了,敢与大家沟通了,终于鼓起勇气,又去找工作了。别看驾驶员简单粗鲁,进了这个家,谁都变得很细腻、很贴心的。
浩云的朋友静静地听完了这个故事,感慨良多,“你的故事已经让我免单听了,车钱就不能再免了!”
“嗨,浩云的朋友与浩云一样有趣!”
从1999年6月起,蓄车场又让浩云开出了第二家分店。每天的店门从早上七点开到第二天凌晨一点。与他初当出租车司机,一人开一辆车时奋斗的情景也别无二致。小霞总说他是把命都扑上去了,总有些担心他的身体,但他却不以为然。只要有这个小店,只要与驾驶员在一起,他就特别亢奋,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再苦不觉苦,再累不觉累。就在浩云的机场小店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2009年10月,传来机场1号楼将于明年5月关闭的消息。这对浩云来说,如同在他热气腾腾的兴头上,泼下倾盆大雨。十多年的奋斗,就此止步?十多年的创业,毁于一旦?他顿时傻了眼。蓄车场方面不可能给他们另做安排,只是催促着他们即时关门。
十多年的相守,小霞完全了解了浩云的心。她知道小店在他心中的分量,他与驾驶员的感情。小店是他人生的依托,现在没有了小店,真不知他会怎么过。她与他相遇的情景,又一次在她眼前掠过。她已经很久没有想过这些了,此刻想到还胆战心惊。如果他再重复这样的日子,她感到可怕。小霞无助的时候,总会想到自己的姐姐。虽然姐姐已在美国定居,但心里总牵挂着小霞。那种关爱的丝丝缕缕,小霞都能感觉到。姐姐在美国定居后,立即把为小霞申请移民美国的资料投进了美国的移民局,经过几年的排队,小霞和孩子及浩云都分别拿到了绿卡。按理他们应该移居美国生活,但浩云放不下他的小店,于是小霞只能采用隔段时间去姐姐那里住一段,以保持绿卡的有效性。姐姐和姐夫在美国也开了一家小店,就像中国的夫妻老婆店,还雇了一个小工。从小店的规模看,和浩云的小店也没什么两样。当然地方大多了,门面也宽敞多了,店里的商品都标着外国字,进进出出的顾客都说着外国话,完全是异国他乡的感觉。但就小店而言,也就是一家便利店。以前他们还曾将两家小店做过比较,姐夫还很羡慕浩云的小店,倒也建议他不要轻易去美国。只是浩云的小店说关就关了,他既没有心理准备,也很难过得了这一关。小霞只能打越洋电话,与姐姐商量。
姐姐明白了妹妹的心思,曾经做得那么火爆的机场小店突然关门,浩云一下子又难以谋到合适的工作。与其让他心生焦虑,不如让他去美国,在姐姐姐夫的小店里干一段。如果他喜欢,那就长期干下去,在美国再去觅家小店,他们一家都移民美国生活。姐妹俩也可团聚。如果浩云觉得不合适,权当去美国旅游一趟,也不枉他十年的辛勤付出。
小店关闭,浩云总算有了回家与小霞团聚的时刻,小霞的心里五味杂陈,只是与姐姐商量好的事情依然让她兴奋。她兴致勃勃地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知我者,小霞也!”浩云不禁感慨。在无奈之下浩云关了店门,正愁无上天之路,无入地之门。去美国,去小霞姐姐姐夫小店试试,也不失为他的一种梦想。这个梦想曾经那么的强烈,在改革开放之初,出国的首选是那里,多少人梦寐以求;却又是那么的遥远,各种各样的条件阻碍了他们走向那里的步伐;随着国门大开,这个梦想和热情反倒慢慢冷却下来。国内发展的机会也很多,何必舍近求远······而此刻,当他的发展受阻,去国外试试也未尝不可。即便试不成功,去国外看看,开开眼界,都会对今后的发展带来新的激励。
浩云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到美国的,来到小霞姐姐姐夫的小店。那是美国中部幽静而休闲的城市,与沸腾的上海比,完全是两个世界。他们的小店与喧哗的机场小店比,更是两个天地。浩云习惯了沸腾与喧哗,冷丁在这样静谧的环境里,甚至有一点耳鸣的感觉。那里太安静了,耳边便有“嗡嗡”的声响,他有些不习惯。当然更不习惯的是语言,他听不懂顾客需要买东西时说的话,人家只能用手指指点点,他好不容易弄清楚,但他开出的价钱,他们也听不懂,他只能掰着手指比划着。按理说,他也学过英语,但他学的英语很少有日常生活中各种商品的词汇;他也会说一些英语,他对顾客说的绝对是英语而不是汉语。可能到了这样的场合,自己也有些走腔跑调了,何况英语与美语还是有些不一样。美国又是个移民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带着自己浓重的乡音,这么纷繁复杂的语言撞到了一起,那就谁也听不懂谁的话了。他显然不能独立地担起小店里一个人的活,只能做姐姐姐夫的下手。
信纸作者:大海
并不如烟的人生充满了艰辛坎坷,前路漫漫的旅程再现出激流大河。读王部长的佳作【纪实连载】《人生并不如烟》(十)犹如乘坐过山车跌宕起伏!好生意,好司机,好店名,好事连连,却来了个急刹车不仅让主人公、也让读者陡然懵逼了…善解人意的小霞能否将如坠云里雾里的浩云带进那充满阳光的世界,就连浩云自己也不得而知!大洋彼岸能否重新打开局面,这是一个相当好的看点。这也让读者对王部长的纪实连载产生了浓郁的咀嚼味儿!既然人生并不如烟,那就让我们一起为浩云祈祷鼓劲,让“好人一生平安”这个再平凡不过的信条能成为浩云的护身符!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王部长魅力无限的纪实连载作品吧!为王部长的【纪实连载】《人生并不如烟》(十)点赞!向王部长致敬!
浦江思源张载养的点评:“家”的神话 不知是谁/ 起了这么个温馨的名字/ ——“驾驶员之家”/ 驾驶员都有自己的家/ 不论远近还是小大/ 但这“家”不比那“家”/ 到这“家”有时更感温暖/ 这儿不是,但挺像“家”/ 主人不在,自己入座/ 主动付kuan,分毫不差/ 谁能说它不像个“家”/ “家”的故事口口相传/ 浩云的名字已经远扬/ 司机知道乘客是他的朋友/ 徒生亲切,直接免单/ 有权有钱都比不上有趣/ 有趣灵魂滋养有趣情怀/ 有趣情怀盛产有趣故事/ 有趣故事涌动有趣波澜/ 顺境也会遭遇意外/ 候机楼关闭让小店无处安家/ 出路何在,试水远洋/ 一时难料前景咋样/ 心中难免七上八下/ 为王部长的佳作《人生并不如烟(十)》点赞! [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耶][耶][耶]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