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西域刀羊”扛疫记(之十一)|缪新亚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05月03号 05点 阅读 10137 评论7 点赞3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西域刀羊”扛疫记(之十一)

 

缪新亚

 

 

 

       一场疫情,经历了许多病痛折磨,见证了太多的生死离别,两头“老羊”,阳康之后,老是不由自主说起生死,在光阴轮回中,絮叨着生活的美好;趁着扼腕死亡前,讨论着死亡的形式,丧后的安排。

       又是一年清明时,两头“刀羊”,自然而然缅怀先人,反复思量死亡,盘算生命倒计时,想得很多,议得很深:人死,是一定的,什么时候死,自己定不了,至于临终时,要何种医疗护理,以及逝后的丧事安排,自己是可以决定的。好在家中有蓝本,身边有楷模。

 

 

两位老人,尊严抉择

 

       笔者家中曾经的两位老人,一位是我的祖母,另一位是我的姨婆(祖母的胞妹)。她们都没有为自己留下坟墓,但她们的名字,都被刻在高高的纪念碑上。

       祖母为医学事业捐献遗体,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谢幕,用自己的躯体,架起了通往医学殿堂的桥梁,用生命凝成了大爱 。无言地将生命的句号,改为省略号。像祖母这样捐献遗体的人,被医学界尊称为神圣的“大体老师”。

       姨婆逝后选择海葬,将骨灰撒入大海,魂归大海,诗意栖居,把绿水青山留给后人。

       两位可敬的老人,她们以豁达洒脱的态度,谢幕自己人生 的最后一刻。

 

 

和风细雨,濡润人间

 

       清明那天,天气阴沉,细雨沥沥,无声无息,一丝阴冷,几分静穆。两头老羊,伫立在上海红十字会为历年来捐献遗体者设的纪念碑前,献上一束洁白的康乃馨,任寒风把头发吹得散乱,任淫雨把衣衫淋得精湿。置身这样的一个所在,锁定如此特殊的瞬间,一种神圣的感觉,似缕缕雨丝慢慢滴入心池,一波崇敬的涟漪,慢慢荡开。

 

 

       22年前,祖母走完了她91年的人生历程,怀着对生活深深的眷恋,离世而去。

       祖母是上世纪40年代后期,以填房的身份嫁给祖父的,两年后,她先后有了长孙和幺女。长孙是我,幺女是小姑。

       随着四十年代的那场政局变动,她的丈夫、儿子、儿媳,或仓促东渡,或失散断音,偌大一个家,活拆为二:大陆与台湾。好端端一个家,破碎成无法收拾的烂摊子:2个孩子,嗷嗷待哺,未出襁褓,已成“弃儿”。

       中年祖母,体弱多病,用羸弱的肩膀,扛起家庭担子,含辛茹苦,抚养着2个孩子,艰难程度,难以想象。那时的祖母,心苦无人知,情怨无人诉!她只能把苦,把怨、把恨,埋在心里,咽进肚里。不是在过日子,而是在煎熬哪!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熬白了头发,耗尽了心血!

 

 

       1983年,两岸关系,有所松动,两岸亲人终于允许到香港会亲。祖母办妥赴港手续,在台湾的祖父也在办着手续,2人等着盼着,盼着等着。

       从没看到过祖母如此舒心,如此欣喜。怎么能不舒心,怎么会不欣喜呢?分离30多年的苦命夫妻,终于可以见面,煎熬了那么多年,终于可以看到圆满结局。

 

 

(祖父和祖母的结婚照)

 

 

       谁也没有想到,意外来得如此突然,现实竟然这样残酷:办完手续的祖父,特别兴奋,三天后突发脑溢血,昏迷数日,命被救过来了,身子却瘫掉了,残酷的现实,让苦苦等候了半辈子的祖父,不能接受!他痛恨万分,拒绝治疗,带着深深的遗恨,不治而亡。消息传来,祖母柔肠寸断,口吐鲜血,当场昏厥,大病一场。她心里怨啊,心里痛哪!她能不怨,能不痛吗?苦苦盼了几十年,盼来的却是无穷无尽的生死两茫茫!

 

 

       表面上,祖母没有一句怨怼的话语,她怨在心里,痛在肚里,凭着坚韧的意志,祖母又重新站了起来,而且生活质量颇高地活了近20年。

       但我相信,祖母的内心一定充满苦痛,我要说,祖母心平量大,不管是怨,是恨,她从来不急于释放,心境永远平和,一如眼前这若有若无的细雨,在不知不觉中飘散,濡染,细微到,让人感觉不出,蒙蒙细雨,浸润着一种绵绵不绝的怨艾。

 

 

(五十二岁时的祖母)

 

 

       是啊,平和的心态能化解痛苦,博大的胸怀能承下任何委屈,否则,瘦弱多病的祖母怎可能活到91岁?我相信,祖母的灵魂是充满阳光的,璀璨的阳光可以驱散心灵的阴霾,崇高的灵魂能将怨恨酿化为浓情炽爱,不然,一位91岁的普通老太太怎会立下一条如此阳光的遗嘱:1. 死后不通知亲友,不开追悼会;2. 无偿捐献遗体,不留骨灰;3. 将丧葬费捐给失学儿童。

       对于生后事的抉择和安排,祖母是用极淡的,却表露着她对多舛命途的宽谅,对拂逆际遇的旷达。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宽谅与旷达是出自一位经历了“糟透人生”的普通老太的博大胸怀!

 

 

       据我的观察,祖母的前35年遭遇到太多的不幸与磨难——这是“怨”和“恨”升腾、积聚、凝结的过程——她是“熬”过来的;后20年,她面对多舛人生,悟透人生,化酿大爱,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酿”出了对人世间的博爱!犹如细雨的形成,只是形式上,她将怨恨化作和风细雨,慢慢飘洒……

       绵绵春雨还在无声无息地下着。

 

 

魂归大海,诗意栖居

 

       清明后的第三天,两头“刀羊”,来到奉贤滨海古园,站在上海为历年海葬者而树的纪念碑前,祭奠我的姨婆。

       我的姨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太, 虽然活着的时候,总是絮叨自己血统高贵,出身大户人家,见过大世面,祖上曾在北方当大官,官至“全国烟酒督办”,自诩算是金枝玉叶,其实,她的命运却十分不堪,终身没有工作过,也没留下子女。老大年龄没有结婚,后嫁到了无锡, 姨婆有洁癖,爱唠叨;对方是位医生,爱喝酒,脾气坏,婚后钉头对铁头,婚姻自然不好。

 

 

       后来,运动来了,丈夫的身世被抖搂,查出是国军部队的军医,结果可想而知,丈夫苦头吃足,姨婆日子也不好过,最后两人离婚分手

       姨婆回了上海,一直依傍着姐姐和弟弟(我的祖母与舅公),在两家帮着做点家务,生活倒是无忧无虞。

       她经常说起当年,家里的排场,自己的锦衣玉食。日本人打来,兵荒马乱,家里人都逃难避险,偌大的家院,只留管家和几个佣人,看家护院,她也留下了。眼睁睁看着,强盗把家里金银财宝、字画古玩通通洗劫一空。

       为此,她嘴里一直叨叨着:要不是…

 

 

       姨婆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厨艺十分了得。我亲眼所见:在那个精打细算的年代,楼下有人结婚,在家办喜宴,姨婆开出了八冷八热二道点心的菜谱,由她亲自操刀,硬是把色香味齐全的菜肴,像模像样摆上台面!

 

 

       姨婆活着时,还经常絮叨,在两次淞沪抗战中,她曾有抢救伤兵的义举。这话也许是真的,从祖母嘴里得知,她确实是学过点医的,但不像我的舅公和祖母,都是正规医学院校走出来的医务工作者。

       姨婆有洁癖,要知道,洁癖是一种病,她自己感到很神圣,总把别人弄得很尴尬,干净是洁癖者的通行证,自恋是洁癖者的墓志铭,用水是洁癖者的特别嗜好。她一直在家里,营造着洁净的噩梦。许多矛盾由此而起,她选择海葬,实在也没有特别崇高的想法——只是她喜欢水而已,但能摆脱世俗,造福后人,还是值得称道的。

 

 

       1991年3月19日,上海举行首次海葬,姨婆逝逢其时,赶上了这个日子——成为上海第一批海葬者。

       首次海葬,仪式隆重,警车开道,各界领导及新闻媒体70余人出席仪式,时任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在仪式上讲话。出殡船载着354位家属,行至横沙与长兴之间的海面,鸣过三声汽笛之后,113名逝者的骨灰回归大海。

       这个仪式,老伴和姨婆的小侄女全程参加,她们亲手将姨婆的骨灰撒入大海,也亲眼看着,姨婆的骨灰,伴着鲜花,从灰斗顺着管道滑落而下,纷纷扬扬飘入海中,这个场面,她至今记忆犹新。

 

 

(我的姨婆)

 

 

身后安排,草稿初创

(太舅公、祖母、姨婆、舅婆、小姑、笔者以及舅公舅婆的大女儿)

 

 

       三年疫情,经历了很多,人生一下子被拉长,像度过了一个漫长的世纪,不知不觉,陷入泥泞,深一脚,浅一脚,蹚得很艰难,一度陷住,脚拔不出,眼看要灭顶,双脚意外着地,走出泥泞。

 

 

       一场疫情,让两头老羊明白:人必有一死,我们实在不应该那么执着;人随时会死,我们实在没有必要,把时间和金钱浪费;死亡不必恐惧,面对死亡,我们应该驱除恐惧,坦荡接受人性化的治疗,演绎出生命存在的意义,做好生命逝去后的安排,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疫情中,看着身边的一些人,走着走着就没了;也听到,有些人在ICU病房里,身上插满管子,花着大把的票子,就为挽留着那一丝,毫无意义的苟延残喘,病者无知无觉,亲人看着心痛。最后,病人还是在痛苦中死亡——这不是在挽救生命,而是花钱买痛苦!还有传说:有人买了豪华墓地——那是死后的摆谱,明显是给活人看的…

 

 

       有好几个夜晚,两头“刀羊”,在床上讨论着死亡,还有病中的治疗,以及逝后的安排。两人各说各话,她说:管子她是不插的,何必花钱买痛苦,挽救没有意义的生命…她的话,我没表态;我说要捐献遗体,她坚决反对…讨论总是没有结果,共识还是有的:我们要过得宽心,活得舒心,死得安心!

 

 

       不止一次,梦见我们真成了“西域刀羊”:漆黑精瘦,棕色皮肤,我银髯,她白发,一身仙气:我足蹬黑色靴子,手戴黑色镶白的手串,腰佩一把葱刀;她头戴彩色花冠,冠上一支红花,脖子上一串野花项链…

       每当那时,我总觉得:我们没有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自己所能察觉的时间。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杨克元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3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3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徐建国2023-05-03 21:47:16

    经历疫情,悟透生死。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老师的关注和鼓励! 举报

  • 郑鼎文2023-05-03 20:30:33

    无私奉献,至德境界。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老师的关注和鼓励! 举报

  • 占峰2023-05-03 15:16:04

    祖父母的事,只能长叹一声:“上(上天)太忍!”李自成的这句话适用于天下人。讲述,图文切割,恰到好处,阅读佳境。缪教授的文字,如清水长流,似夕照浸润,高!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老师的关注和鼓励! 举报

  • 霜木2023-05-03 15:15:53

    阳康以后话生死,生,要珍惜,要有意义;死,要坦然,要正确面对。谬教授正确对待生死给人以深刻启迪。“西域刀羊”扛疫记,厉害。为您点赞!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老师的关注和鼓励! 举报

  • 136517303702023-05-03 10:04:05

    拜读缪教授的佳作《“西域刀羊”扛疫记》(之十一),不禁再次为缪教授夫妇两位坚强不屈的“西域老羊”那不畏生死、向死而生的高风亮节所感动!这早已超脱了古时人们一直以为很洒脱很拿得起放得下的“富贵在天生死有命”之说!一场疫情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烦恼,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深思与熟虑。我们慢慢地在变老的旅途中或淡然面对或谈论考虑不期而至的生命终结的话题。由此我想到了四十四年前我们准备出征的全体指战员只用了几分钟就在红领章反面写下自己的姓名、血型、部队番号,又将绝笔信写好统一交给通讯员的那一幕…既然活着就珍惜当下,心态阳光,一路芬芳。为缪教授的佳作《“西域刀羊”扛疫记》(之十一)点赞!向缪教授致敬!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老师的关注和鼓励! 举报

  • 张载养2023-05-03 07:51:03

    遥远的遐想 也许是曾到过西域, 心胸特别开阔; 也许因着自称“刀羊”, 性格透着坚强。 即便谈论生死, 也会那么豁达; 像是筹划盛典, 精细和着周详。 其实, 人生都很一般, 又颇伟大; 来自娘胎, 回归自然; 曾经用心付出, 多少有点留下; 难免剧终落幕, 都会黯然退场。 空间留给后代, 时间还挺悠长; 人间已经告别, 世间仍有回响。 为缪教授佳作《西域“刀羊”扛疫记(之十一》点赞!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老师的关注和鼓励! 举报

  • 书虫2023-05-03 06:33:55

    略知缪老师的身世,我即对他的祖母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位既当爹又当妈的老人是怎样把他培养得这样出色的?不仅是他的才华、能力,也许有人会说那可能是他父母的基因遗传;更是他的为人与品格,经得住任何挫折,受得了任何苦难。那个时候,不管他学习成绩有多好,大学的门是不会朝他开的。他毅然去了塔里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在沙漠中迷路,生命危在旦夕,灵魂如游丝于意识,他竟然挺了过来。这样的品行不是在他两岁时就离开的父母所能影响他的,完全是一手将他带大的祖母,对他的耳濡目染。那种忍辱负重的精神,那种顽强不屈的意志,正是这样的意志与品格才能顶得住这样的磨难。是金子总会闪光,即便埋得再深,依然像星星闪烁。终于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岗位,他不仅将自己历练成人才,更培育出了不少的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疫情中他将自己的亲历写成《“西域刀羊”抗疫记》更是牵动了许多老小孩的心,他却又走到了我们的前头,思考起如何对待生死的终极问题。依然是祖母将遗体捐献医学事业的举动引领着他,同样也引领着我们更多的老小孩![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老师的关注和鼓励!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