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3月15号 06点 阅读 9227 评论0 点赞5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融入网络学校 文化智慧养老
——虹口区教育系统论文比赛
任华龙
我是教育工作者,一辈子在学校跌打滚爬,“培养好学生、结识好朋友、做个好老师、建设好学校。”成为我终身信念。
古稀之年寻找新的归宿,学校园丁能否继续耕耘,最终找到老人耕耘园地——老年网站。
2011年参加《上海老年大学》,老师引导学员进入老年网站,目前学习与休闲于上海唯一老年网——《老小孩社区》(即“老小孩”)。
十一年来我亲身体验“老小孩”是一所“老龄学校”,全国有数十万老人获取学习与休闲,是“文化智慧养老”一种形式,老人们普遍感到收获满满。
2019年上海市提出“智慧养老”,“老小孩”创建“新时代智慧养老中心”。
笔者对“文化智慧养老”颇有兴趣,作了一番思考与研究。
查阅有关资料,获悉从事文化艺术领域的作家、画家普遍长寿。大家熟悉的文化艺术老人,齐白石97岁,张大千84岁,朱屺瞻103岁;著名作家巴金101岁,杨绛105岁。
我们探究这些文化艺人精神世界,悟出一些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问题。
要想身心健康,躯体运动要适量,心灵运动不停歇,这就是那些艺术家长寿的关键所在。
笔者进入“老小孩”亲身体验,老年朋友对“老小孩”感情深厚,把“老小孩”作为老人精神家园,是老人们一块心灵绿地,“老小孩”成为老人们“文化智慧养老”延年益寿圣地。
如何理解“文化智慧养老”,笔者简单概述:老年人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保障,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老年朋友愉悦地融入《老小孩社区》,以文化学习、掌握技能为媒介,创建文化艺术上新成就;广泛交结朋友、增进人间友情,网友间在心灵上交融与沟通,从而在精神上专注,愉悦精神生活,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
用简单四句话归纳,进入“老小孩”就是“学习文化、掌握技艺、会晤朋友、叙述友情。”是文化智慧养老一种好形式。
一、学习文化 掌握技艺 给老人提供精神专注
老年人的健康,除了躯体上健康,还有一项十分重要,必须是精神上充实。
“学习文化 掌握技艺”,是给老年朋友精神上一项专注内容,不论你撰写博文,还是制作音画,把你引入文化艺术领域,然而会经常思考撰写与制作各类作品。
笔者年逾八旬,以目前健康与思维状况,确定二天发布一篇博文(含音画),进入老年网站十一年,完成约二千篇博文,有的作品在《文汇报》《大众心理学》等报刊杂志发表,六次参加上海市职工论文比赛(含教育系统),都取得好成绩。
笔者根据个人爱好与写作特点,确立几个方面作为思考与研究的范畴。
1、把网站作为老龄学校,关注网站建设与发展。
笔者原是学校管理工作,“老小孩”是一所“老龄学校”,我仍以学校工作姿态,延续对“老龄学校”管理与改革。先后撰写有关“网站建设与研究”40多篇博文,都是从“老小孩”实际生活中提炼,供网站建设参考。
2、重视人际氛围研究,弘扬“老小孩”好人好事
笔者以老年朋友为友、老年朋友为师,融入“老小孩”网友之中,发现与挖掘老年朋友闪光点,撰写了80多篇人间友情讲述,都是赞誉“老小孩”朋友特写文章。
笔者弘扬“老小孩”宽松、融洽人间氛围,提出建设一个温馨、和谐、友善家园。
3、用音画与音乐,创作新时代文化艺术
音画制作是“老小孩”艺术窗口、也是老人们喜欢的一项技艺,十一年来在名师指导下,掌握flash动画制作、掌握ps、u5等软件一般技能。
老年人学习与研制音画制作,培养艺术文化兴趣爱好,有利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十一年来学习与制作音画,能够密切联系社会实践,开展社会主义新时代艺术创作。
2020年全民投入抗击疫情战役,笔者创作17幅音画作品,投入老小孩《抗击疫情音画征集》。
音画制作重在研究与创新,发布几百篇习作。
笔者把老年网站作为“老龄学校”那样关注与爱护,把自己融入老年朋友之中,发扬社会主义人间好风尚,以这样的精神状态支撑着,总感到有写不完文章,有赞美不完的网友,有制作不完的音画,老人生活丰富、充实、健康。
二、会晤朋友 叙述友情 给老人一块心灵绿地
老人们进入退休生活,从原来繁忙工作岗位上停顿下来,工作、生活、环境发生急剧变化,难免会给自己带来各种不适应。
原先的生活规律打乱了,活动区域缩小了,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也就是从动态转为静态,势必会影响人的心理,此时会感到失落、空虚、烦躁、导致情绪不宁。
“走着、走着,老朋友一天一天少了;走着、走着,儿时的同学渐渐看不到了!”这是老年人常说的两句话。
一位医学专家认为:目前老人普遍缺少三个方面:营养、运动与人际交往。营养与运动各种资料叙述很多,但是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却又是一项极为重要内容,需要引起人们关注。
不论从心理卫生理论,还是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要理论,老人的“社交需要”,以及“尊重与自我实现需”极为重要。
笔者进入“老小孩”总结后二句话:“会晤朋友 叙述友情”,“老小孩”给老年朋友提供人间交往平台,是老人一块心灵绿地。
笔者每天一项“工作”,至少二次进入“老小孩”看望朋友,有的仅是点赞问候,有的会作一番交流,若是深入议论并能在情感上擦出火花,成为志同道合好友。
“老小孩”一位文传委成员霜木老师,承担着网站博文推荐工作,发现与培养网站骨干力量,我进入“老小孩”后,他重视对我关注。
他执意与我一次面叙,而且可以安排在我家附近。我被老师热情所感动,因而一次愉快相聚。我俩年龄相近,经历的社会文化、党的教育背景接近,二小时欢畅交流,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霜木老师敬业工作精神使我感动
霜木老师作为文传委工作熟悉新网友,我对他敬业精神表示敬畏,我俩一个共同话题,建设繁荣“老小孩”。老年人能够在新环境中结识新朋友,共叙新友情,是人间交往好方式,是有利于老人身心健康!
十年前一位87岁俞老师与笔者透露,准备编辑“博客文集”,他和盘把家里情况告诉我,并且把16万字文稿发给我,老师把“博客文集”书名定为《金色梦》。
我看了书稿感到非常贴切,《金色梦》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家庭,是叙述与描写对已故夫人的思念。
《金色梦》文中写着:“我和老伴合计,要在一九九六年庆祝我们金婚五十周年纪念。可是老伴已先我而去,这个计划全部落空。幸亏人会做梦,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事,却可以在梦中见到。我希望在某一天在梦中与你共圆金婚之梦。”
我被俞老师博文所感动,热忱支持俞老师编辑《金色梦》“博客文集”,受老师邀请撰写《贺<金色梦>梦想成真》序言,为俞老师制作《梦中的金婚》音画。
笔者为俞老师制作《梦中的金婚》音画与《金色梦》文集封面
俞老师对《梦中的金婚》音画极为喜欢,把《梦中的金婚》音画插入博客文集。
两位年龄相差15岁老人,在老年网上保持了十年友情。
老年朋友把“老小孩”作为精神家园,是老人们一块心灵绿地,不少老年朋友对“老小孩”信任,往往会把自己隐秘或者难以忍受的事宜,向“老小孩”朋友倾述。
王老师进入老小孩一个多月,发出一份《告知》:“老伴复查出肺癌骨转移……走进老小孩才一个多月,深深感知到这里的温馨、温情与温暖,感知到新老朋友的关注、关爱和支持,在这里谢谢了。”
我获悉王老师此情况,立即发文表示关心与劝慰。
以后三年时间,不少朋友用图文等形式关心与慰问,王老师有信誉、重感情,即使在困难情境下,坚持每天看望朋友,对“老小孩”以及网友寄于情感上寄托。
笔者以王老师的名字替代无忧女老师名字
老年朋友以“老小孩”为媒介,履行着“抱团取暖”的宗旨,朋友间多方位关怀、情感上真诚投入,即使从未谋面,也能产生真挚友情,成为志同道合好友,这就是老人间社交需要以及情感上归宿。
老人们融入“老小孩”,能够“学习文化、掌握技艺、会晤朋友、叙述友情”,“老小孩”已成为老人们的精神家园,是一块心灵绿地,融入“老小孩”身心健康、延缓衰老,是文化智慧养老一种好形式。
本文参加2022年11月虹口教育退管会论文比赛,获二等奖。
注:论文比赛受文字多少限制,不能更多展开,
图片是发此文加上去的。
信纸作者:华龙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