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1月23号 04点 阅读 14706 评论23 点赞2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哲人叹岁月
柳斋•澄寰
辞别虎年,迈入兔年。又过一年。
不由得想起古今许多哲人关于岁月、人生的感叹。
一、逝者如水
中国儒学创始人孔子站在黄河岸上,望滔滔洪流,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古希腊哲学家、辩证法奠基者赫拉克利特说:“一切皆如流水,没有什么是静止的。”
又说:“人不能两次踏过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这个人还是这条河都已经不同。”
又说:“人生在世,有如黑夜点灯,天亮了便吹灭。”
宋晏殊词《破阵子》曰:“可奈年光似水声,迢迢去未停。”
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一切事物在运动中。如水流不息,去而不回。这是辩证法的核心。
二、光阴似箭
唐韦庄《关河道中》:“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以箭喻时,始于唐。光阴似箭,天道如弓。
三、日月如梭
宋高登(1104—1159)《朱红双砚》:“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讨不及,朱黄敢怠。”
宋可湘(1206—1290)《偈颂一0九首其一》:“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目前一机,万化千变。甚处见得,西风一阵来,落叶两三片。”
宋赵德麟《侯鲭录》:“织乌,日也,往来如梭之织。”
元高明《琵琶记》:“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半年有余。”
明《增广贤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早到了八月初六日。”
唐时出现成语“光阴似箭”;宋元明以后,又出现成语“日月如梭”,并把两者合璧。
四、世间一切,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大乘佛教经典《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曹操诗《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苏东坡词《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东坡《西江月•平山堂》云:“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已成梦。
《红楼梦》开头写道:“因曾历过一番梦幻,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曹操的“譬如朝露”说,苏东坡的“人生如梦”和“已成梦”说,《红楼梦》的“一番梦幻”说,均来自《金刚经》。
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之长,由此可见。
五、人生如白驹过隙
庄子把人的一生比作白驹过隙。《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白驹,白色的骏马。隙,空虚之处也。白驹过隙,一闪而过,忽然而已。
《史记•留侯世家》:“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必自苦如此乎!”
班固《汉书》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
陶渊明诗《挽歌其三》曰:“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簿。”昨晚还活着,今早已成鬼。应了现在的话:不知明天先来,还是意外先到。
唐白居易诗《寄微之(元稹)》云:“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埋与寄二字,写生与死;泥销骨与雪满头,写人生之“短”。
唐代姚合《酬令狐郎中见寄》:“昨是儿童今是翁,人间日月急如风。”急如风,意与白驹过隙同。
唐贺知章《回乡》诗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此诗写作者少小离家,到两鬓斑斑的老大时返乡之感,叹“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唐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诗写一生如一日,不知不觉到了黄昏。
唐朱放绝句《题竹林寺》曰:“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再得几回过?”竹林寺在庐山仙人洞房,烟霞独多,诗人喜爱(殷勤)此境,但“岁月人间促”,不知还能来几回。
苏东坡《送钱穆父》:“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东坡《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东坡为“吾生之须臾”而悲哀。须臾,倏忽也。即庄子所谓“忽然而已”也。
金朝杨云翼《元旦》诗曰:“莫问流光似流水,且从今日数今年。东风五十七年梦,梦觉还惊雪满颠。”作者五十七岁那年正月初一,梦觉时惊见自已“雪满颠”(满头白发),有感于“流光似流水”,人生如白驹过隙,因赋此诗。
清黄宗羲诗《不寂》曰:“年小鸡鸣方就寝,老来枕上听鸡鸣。转头三十余年梦,一生消磨只数声。”作者有感于早年鸡鸣时就寝,晚年鸡鸣时醒来,觉得一生不过是“消磨几声鸡鸣”。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婚后远行多年,回来见娇妻色衰,感慨系之,赋诗曰:“最是人间留不住,玉颜辞镜花辞树。”一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妻子的“玉颜”,如何能留得住?
六、古人今人若流水
李白《春夜宴桃花园序》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弘一法师亦云:“人生如过路。”
李白与弘一,都把人生比做人间的旅客、过路人。
李白《把酒问月》诗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江上的明月。
李白与张若虚的经典诗作,都把古人今人喻作“流水”,极言其速。
岁月如水,人生苦短。所以古有长绳系日,贯索挽流之说。还有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闻鸡起舞之举。
古人曰:“壮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良有以也。
柳斋札记 兔年初一草
【附图片四幅】
孔子像
庄子像
释迦牟尼像
赫拉克利特像
儒学宗师孔子(元前551—479)
庄子(元前369—286)。与老子并称道家宗师。
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元前565—485)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元前544—483)
信纸作者:占峰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