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陶渊明隐逸之诗解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01月18号 15点 阅读 10367 评论9 点赞2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陶渊明隐逸之诗解

吕万端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在庐山,陶渊明家乡,毛泽东观今思古,幽默地问:陶县长现在何处,还在桃花源种地吗?陶渊明(365—427),彭泽县令,既没有文治武功,也没有科学发现,仅有薄薄一册诗文传世,辞官归耕,隐逸诗人,饮酒赏菊,乐天知命,有点淡泊,有点消极;毛泽东,当今轰轰烈烈改变世界的英雄,冷眼向洋看世界,粪土当年万户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不到长城非好汉,横扫千军如卷席,千秋功罪任评说,巍巍昆仑裁三截,却记住了他;庐山脚下,陶渊明纪念馆,环境清幽,布局有心,一池荷花,五柳成行,祠堂幽雅,雕像飘逸,诗廊精致,楹联众多,墓地四周,苍松环抱,体现着后人的敬意;文学史中,陶渊明诗有专章,千百年来评价高:“田园诗派之祖、隐逸诗人之宗”,诗文选入中小学教材,凡为学子,均受熏陶。是什么让陶渊明被历史肯定,被后人尊敬,被伟人毛泽东记在心中?                                       

        陶渊明29岁前居家读书,此后时官时隐13年,曾任祭酒(文化官员)、参军(领导参谋),最后在41岁出任彭泽县令,81天弃职,归隐田园,直至63岁去世。既然最终归隐,当初为何当官?其实这不难理解,封建社会传统知识分子,读书做官,常规选择,志低者谋条出路,糊口养家,志高者实现抱负,立业建功。陶渊明也不例外,有多篇诗文表达此种心理。与众不同的是,陶渊明踏入仕途后,并没卖力谋官,拼命钻营,而是每次都任职不长,就辞职回家,时仕时隐,犹豫矛盾,仕隐纠结13年。

        这是陶渊明所处时代用人制度、政治局势、官场弊病和个人性格决定的:当时是门阀制度全盛时期,官吏进退根本不以德才为依据,而以门第高下和财产多少为标准,这决定了陶渊明在官场爬不上去;当时东晋内乱迭起,军阀混战,晋宋易代,血雨腥风,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如果站错队,难免遭清洗,不仅难于升迁,还有生命危险;当时官场腐败,世风伪诈,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官员谄上骄下,卖身投靠,气节全无,廉耻扫地;陶渊明个性品格与此格格不入,他看重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坚持真率做人,真诚待人,不会言不由衷,弄虚作假,不愿卑躬屈膝,逢迎拍马,在官场不随波逐流,与官员不同流合污,所以每次都是抱着希望入仕,不久败兴辞官;但他不能一下就看清,而是经过13年的经历体验,最后在彭泽县令任上,上级派人来检查,助手提醒他正装见面,表示敬意,陶渊明十分反感,个人性格与官场规则的冲突终于爆发,说了句千古名言:“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随即辞官归田,写下名篇《归去来兮辞》。

        正是这一抉择,辞官归隐后的生活和诗文,让陶渊明名留青史。诗文精彩,数量不多,择其十篇,略作解读,意译之后,纯为口语,隐逸心情,一望可见。

 

 

 

 

 

 

 

        一、《归去来兮辞》,表达了误入官场的后悔,向往田园的个性,不随世俗的情操,是陶渊明脱离仕途决心归耕的宣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回家吧!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既知做官就心灵被束缚,辞官回家还有什么伤悲?应明白误入官场的错误不可挽回,但热爱自然生活的心愿还可实现。庆幸陷入官场不算太久,如今选择归耕完全正确。回去吧,坚决与庸俗的官场切割。那种环境与我性情违背,根本不值得追求!

        二、《归园田居·其一》,描写家园的自然景象,记述归隐后的乡居乐趣,表达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不合世俗,喜爱自然;误入官场,已十三年;

        如鸟恋林,如鱼思渊;我愿开荒,我愿种田;

        地十几亩,房八九间;榆柳屋后,桃李房前;

        小小村庄,袅袅炊烟;狗吠深巷,鸡鸣树间;

        院无杂尘,室有安闲;久困官场,终归田园。

        三、《和郭主簿》,夏日乡居生活,环境优美,精神自由,生活简朴,天伦和谐,闲适自足,恬淡自甘: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树木青青,一片凉阴;南风吹来,敞开衣襟;

        家乡种地,读书弹琴;蔬菜有余,粮食不紧;

        生活简单,奢求无心;美酒自酿,自斟自饮;

        儿女嬉戏,天真童音;欢乐率性,忘却功名;

        怀念古人,悠悠白云。

        四、《读山海经·其一》,绿树环绕,清静无扰,风调雨顺,自食其力,耕种之余,快乐读书: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树木茂盛,枝叶扶疏;小鸟有巢,渊明有屋;

        耕种完毕,有空读书;穷乡僻壤,无人光顾;

        欢饮春酒,享受园蔬;春雨濛濛,春风吹拂;

        泛览历史,欣赏画图;神游宇宙,乐如之何!

        五、《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秋天收获,写诗抒怀,披星戴月,顶风冒雨,一年辛苦,收获有限,但是,民以食为天,劳动理当然,即使苦累,心甘情愿,看重农业,看重劳动,有理性认识,有真实感情,有实际行动,当时难能可贵,今天依然可贵,令人感叹: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人生道理,衣食为先;如不劳动,生活何安?

        一年耕耘,收获有限;清晨下地,日落家还;

        霜露已降,秋风已寒;种地虽苦,不怕此难;

        身体疲倦,幸无病患;洗漱檐下,饮酒开颜;

        先贤隐耕,为之感叹;永远如此,躬耕田间。

        以上诸篇,记录归耕生活的安逸闲适,幽静恬淡,精神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读来轻松愉快,但下面几篇,记述劳动的辛劳艰苦,生活的贫穷苦难,读来揪心沉重,而理解陶渊明的隐逸生活,看到苦乐两面,认识方为完整。

        六、《杂诗·其八》,记录诗人躬耕不辍,却连起码生活需求也无法满足,温饱难得,不合情理,无可奈何,借酒浇愁: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做官非愿,种地本行;躬耕不停,饥食糟糠;

        没有奢求,吃点米粮;粗衣御寒,粗布遮阳;

        此也难得,实在哀伤;谋生之道,我无良方;

        天理不通,饮将忧忘!

        七、《有会而作》,即有感而作,荒年缺粮,日食两餐,记录实情,留给后人,一生贫困,老来更穷,宁受乡邻救济,不愿改变初心。

        诗前序言: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旬日已来,始念饥乏,岁云夕矣,慨然永怀。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

        我是老农,遇上灾荒,旧谷吃完,尚无新粮,一年收成,已无指望,生活很难,来日方长。早晚两餐,勉勉强强,近十天来,辘辘饥肠,一年将尽,记此感伤。如果我不写出来,后代怎么能知道!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少年即穷,老来常饥;何望美食,果腹而已;

        贫甚古人,夏穿冬衣;一年将尽,无限悲凄;

        不感羞愧,愿受救济;嗟来也食,徒死无益;

        贫不为非,君子志气;饥饿何妨,先贤看齐。

        八、《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抱怨天道不公,实责社会不平,善遭恶报,人祸天灾,挨饿受冻,生活困苦,难以维持,情绪激烈,与归田初期的宁静恬淡乐天知命相比,大不相同: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

        天道不明,鬼神欺骗;少年行善,晚年勤勉;

        却遭世乱,妻丧中年;旱灾如火,害虫满田;

        气候不调,收获可怜;夏天挨饿,冬天受寒;

        晚盼天亮,早望天晚;岂不抱怨,苦难眼前;

        隐士名声,如同云烟。慷慨悲歌,诉与友贤。

        九、《乞食》,这年诗人62岁,生活困难,饥饿难忍,出门借米,得到馈赠,写诗谢人相助,记述此事,令人感慨,社会把诗人逼到如此地步,何等不公,诗人把乞食写进诗歌,何等率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饥饿逼我,出门借米;来到一户,难以言语;

        主人馈赠,此行不虚;招待饮酒,畅谈投机;

        结交新友,诗表情意;感你情深,愧我才低;

        心中牢记,将来报你。

        十、《桃花源记》,以上诸篇是诗人记录归隐后自己的生活,轻松沉重,快乐苦难,真实可信,令人感慨。但此记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是着眼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民众的命运,多年隐逸生活的艰苦劳动和贫困经历,让诗人视野扩大,思想升华,面对人间苦难,设计理想社会。传统名篇,众所周知,摘抄数句,唤醒记忆: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花满地,土地平坦,住宅整齐,田地肥沃,池塘美丽,道路畅通,和谐关系,人人耕种,自食其力,老人小孩,欢乐自怡。

        这就是桃花源记的理想,希望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鲜花盛开,环境美丽,人人劳动,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生活富裕,反映了广大劳动者的心声,虽然属于空想,但是难能可贵。因此,桃花源故事并未因时间流逝而失去影响力,千百年来寻找桃花源的人络绎不绝,我国有100多地宣称自己是桃花源,并以此名申报旅游景区获得成功。桃花源在历代诗文里被频繁引用,成为一个典故,一种至高理想的代称。为此,毛泽东对《毛主席诗词》英译者说:“陶渊明设想了一个名为‘桃花源’的理想世界,没有租税,没有压迫。”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影响后世。

        陶诗除田园山水诗外,还有哲理诗,咏怀诗等,风格独特,语言自然,情感真实,令人喜爱,有些诗文,悟透命运,看穿生死,打动人心。限于篇幅,此处不论。豪放词人辛弃疾《鹧鸪天》慷慨陈词,高评陶诗:“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陶渊明的诗文作品滋润后世。

        陶渊明向往自然生活,追求精神自由,注重心灵自适,淳朴率真的性格,使人感动;扛起锄头,卷起裤脚,参加生产,不畏辛劳,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难能可贵;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事权贵,洁身自好,不惧贫苦,保持气节的品格,成为维护人格尊严的典型,具有动人的示范力量,赢得后人的钦佩乃至效仿,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的高尚人格感染后世。

 

 

 

 

 

 

 

        解读至此,本文首段的问题就得到了回答。

        读陶心愿,由来已久。文革失学,回乡劳动,农活之余,父亲给我讲古文,说到《桃花源记》,充满感情,当时并不理解这种情感,但是受到影响;80年代,购买王瑶先生编注的《陶渊明集》,100多页,很快读完,但未深思,0.5元一册,保存至今;时代塑造人,受毛泽东影响,凡伟人称道者,均愿了解,自然包括陶渊明;阅读苏轼,看到东坡久欲脱离官场,未能如愿,对陶渊明壮年归隐,极其佩服,流放途中,对所有陶诗125首逐篇唱和,编为《和陶集》,重读陶诗,心愿又起;游览庐山,参观陶渊明纪念馆,再受触动,于是翻出《陶渊明集》,连看两遍,豁然贯通,理解先贤,理解伟人,理解父亲,理解人生,心中感慨,遂成此篇。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我是一片云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5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5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赵妙娟2023-01-18 18:26:11

    陶渊明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田园诗派之祖、隐逸诗人之宗”。谢吕老师分享

    举报

  • 雪玲2023-01-18 17:43:20

    拜读学习,谢谢吕老师分享!

    举报

  • 紫 叶2023-01-18 17:36:44

    闻陶大名,是学课文《桃花源记》。知陶品格,是今读老师的《诗解》。谢谢分享!

    举报

  • 杨克元2023-01-18 17:35:48

    陶的语言,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举报

  • 徐凤平2023-01-18 16:44:12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人间天堂“桃花源”,后人孜孜以求,终不可得。陶渊明种豆南山,赏菊东篱,文人墨客及假装斯文者纷纷效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却鲜有后来者。嗟乎!

    举报

  • 顾仲源2023-01-18 16:36:35

    拜读学习。谢吕老师分享!

    举报

  • 嘉敏2023-01-18 16:24:06

    论苏读陶——陶诗吕解——拜读受益!

    举报

  • 家在闵行2023-01-18 15:52:46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为人令人折服。

    举报

  • 涛声依旧2023-01-18 15:44:39

    田园诗人尚自然,先生诗解长见识,谢谢老师分享,赞!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