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2年11月21号 23点 阅读 10470 评论5 点赞1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闲聊小雪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秦文明
编辑 月浦镇关工委 钱丽娟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1日,或前一天,或后一天。
小雪节气,天气会越来越冷,“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比较冷,降水量也增多,但降水量不大,即使化为雪从天而降,量也很小,故这个节气叫它“小雪”。何为“降水”?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都叫“降水”。
《孝经纬》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说的就是这个情况。
小雪节气,反映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日益频繁,是一个气候概念,与天气预报中降较小的雪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实际上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不在小雪,也不在大雪节气。
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有少数年份,小雪节气期间,有强冷空气影响上海地区时会下雪,但不大,大多还没飘到地面就化了。“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簌簌洒窗扉。”有时以半冻半融的状态降落,叫“湿雪”;有时雨雪同降,称为“雨夹雪”。但,出现的概率均很小。
中国古人说:“小雪三候闭塞而成冬”。说的是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在小雪节气初,东北土壤冻结深度可达10厘米,往后差不多一昼夜平均冻结1厘米,到节气末冻结超过一米,此后大小江河陆续封冻。俗话说“小雪地封严”,说的是我国的东北地区。
农谚说:“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说的是,小雪下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的旱涝;刚入冬不久就下雪,那些冬眠不久的病虫害一下子适应不了而死亡,来年可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还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
小雪开始,上海农家开始腌制咸菜,宝山人叫“踏咸菜”。“踏咸菜”这个名字源自宝山人制作咸菜的过程而得名。
宝山人制作咸菜的过程是这样的,把白菜(宝山人说的白菜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大白菜,是大棵青菜)或芥菜放到缸里,撒上盐巴,然后爬到缸里用双脚踩踏,一直踩踏到白菜或芥菜出水,再向缸里加白菜或芥菜,再撒上盐巴踩踏……就这样往复循环,直至把准备到白菜或芥菜踩踏完,用较大的石头压在白菜或芥菜上,等白菜或芥菜挤出的盐渍水将白菜或芥菜淹没,等上十天半月就可以拿出来食用了。
在改革开放前物资紧缺的年代,宝山人家几乎家家“踏咸菜”,一直吃到来年开春。 腌制好的咸菜,有人家把它捞出来,切细晒干后食用,但这样的人家不是很多。等春暖花开,苍蝇出道后,苍蝇会在咸菜缸里产卵,经常有人家咸菜缸里出现蛆虫。很多人家不当回事,也有人家把整缸咸菜拿出来沥干咸水切细晒干后食用。
小雪后,上海的三大越冬作物,大麦、小麦、油菜已播种、移栽完毕。小麦、大麦开始出苗,油菜开始返青。这时代田间管理主要是开挖排水口。六七十年代,上海农民给农田排水沟起来一个名字叫“丰产沟”。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因为此时开挖排水沟,是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确保丰收的重要措施。
开挖“丰产沟”,从解放到七八十年代,上海郊区均用人工开挖,开挖工具是由本地铁木加工社制作的板锹(见图)。农民们用板锹一锹一锹在麦垄或油菜垄两边开挖出宽15公分左右深20工分左右的排水沟用以雨天排水。开挖出的泥土,覆盖到麦田里,起到护根保暖的作用。
这些,都成了故事。
信纸作者:娟子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