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这次疫情带来的八大变化
发表于2022年05月02号 07点 阅读 10653 评论3 点赞3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来势凶猛、速度之快始料不及,影响之广、前所未有。从开始发现到4月30日社会面清零,足足两个月时间,给上海人民带来了一场灾难,特别是生活上带来了严重困难。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终于迎来了上海社会面清零的结果,让上海人民终于重见春光,基本回复到原来的生活。纵观这次疫情,给上海带来了八大变化。
一是大局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在这次抗击疫情战斗中,上海市民顾大局、识大体,坚定支持市委市政府决策,服从各级政府的指挥,不管是封控还是静态管理,上海人民坚决服从、积极支持。如有些社区,尽管疫情发生以来一个多月未发生过一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但他们为了自己,为了他人,更为了大局,坚持居家隔离、足不出户。曾至在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区”管理后,一些防范区仍服从提级管理,不出小区。尤其在食品蔬菜不及时保供的情况下,大家咬紧牙关,一再坚持服从政府防疫抗疫规定,不给政府添麻烦,充分体现了上海人民的大局意识、责任担当。
二是自律意识有了明显变化。这次疫情蔓延时间长,封控要求高,给上海市民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尤其是上海人民习惯了在市场经济条件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不自由。但不管是上海人还是外地人,是老人还是小人,是健康人还是病人,他们都服从政府管理,自觉做到居家隔离,足不出户。坚持做到非必要不出门、不串门、不扎堆。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平时生活比较散漫自由,有的连父母的话都不听,但在这次疫情面前,处处遵守、事事照办,按时参加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许多年轻人还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充分体现了“防疫有我、请党放心”的时代精神。
三是团队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在疫情蔓延、封控延长的情况下,许多社区干部、志愿者、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担负起社区食品保供的重任,利用自已的人脉关系和社会联系,担任购物团团长。从联系保供单位到居民购物需求,再到分发收款,不厌其烦地为社区居民服务,以减轻政府的负担,又解决了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网上购物的燃眉之急。
四是自立意识有了明显增强。我们有许多年轻人,过去一直靠父母做饭烧菜,料理家务,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一次由于疫情封控,他们就自己动手,学菜烧饭,整理家务、打扫卫生,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像我家女儿、儿子过去一直靠家里大人做菜烧饭,这次他们也学会了自已动手,学会了自己做饭烧菜,自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五是学习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以往大家忙于工作、忙于社交,缺少学习。这次疫情来临,使许多人感到知识的不够和缺乏。如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如何调节心理紧张,如何学会做菜烧饭,如何利用空地阳台种植蔬菜等等。所以,好多人利用疫情封控时期学习补课、寻找资料,学习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六是健康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过去许多年轻人忙于工作不注意保护身体,导致身体透支小病不断,尤其在这次疫情来临时不少年轻人也因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了许多麻烦,所以才开始认识到健康的重要,开始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不盲目运动、不熬夜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心态,懂得身体健康必须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七是友邻意识有了明显增强。以往住在一个小区曾至一个楼道,彼此不熟悉、不了解,人情冷薄。通过这次疫情来临,使大家体会到友情的重要,看到了远亲不如近邻的实际意义。在这次疫情封控中,许多小区的邻居你帮我、我助你,许多居民在物资短缺或物品缺少时,邻居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的还设立了爱心屋、爱心柜、爱心点,使一些生活必需品得到了充分地利用,又缓解了一些老人的生活困难,邻里之间的感情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八是物品储备意识有了明显增强。疫情发生前,大部分人不愁吃、不愁用,购物也非常方便,所以许多人都没有储备生活用品、食品的意识,直到上海封控时才急于购买、曾至抢购一些生活必需品。但是随着疫情的延长,加上政府一时跟不上物品的供应,导致一些居民食品短缺、生活困难。所以,通过这次疫情使大家增强了风险意识、防灾意识、储备意识,因为只有居安思危平时有准备,才能在灾害来临时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真正像毛主席所说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