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那 时 的 青春(文艺篇)|毕文杰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2年01月14号 05点 阅读 11423 评论11 点赞3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那 时 的 青春(文艺篇)

 

毕文杰

 

 

 


       代前言 :“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山中霸主熊和虎,原上英雄豺和狼。大烟儿炮,谁敢当?天低昂,雪飞扬,风颠狂。冰河时代味再尝,一年四季冬最长。多年后,繁盛场,不解何处曾荒凉。影片昨放英雄《董存瑞》,话剧今演建设北大荒。田间青年皆俊秀,陌上少女美红装。好诗人人诵,鲜花处处香。何处是草,何处是塘,何处是北大荒?人力真无限,海水不可量。一切荣誉归于党,政策不误,领导有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广,岂仅开辟北大荒?”(聂绀弩诗<北大荒歌>节选)

 

       知青们深爱着北大荒这块神奇的土地,也感知当地人民的喜怒哀乐,因而他们的文艺作品亲草根、接地气、动人心。从主流角度上说,知青来到兵团(1976年2月,兵团撒消改为农场)后,满腔热血地投身屯垦戍边任务之中,洒下滴滴汗水,踏出行行印迹,成为边境地区的一支生力军。归纳起来看,他们一度成为,学习毛选的模范,生产一线的能手,保卫边疆的战士,科学实验的尖兵,文艺宣传的骨干,城乡交流的使者。而在文艺创作和演出方面,更是为边境农村地区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兵团(农场)走向了文明和进步。

 

 

       一首《兵团战士之歌》在50万知青中唱起,唱响了广袤的大地:

       “ 沿着田野,沿着群山,筑起了钢铁的战线,英雄的队伍阔步向前,去建没边疆,保卫边疆。啊,光荣的生产兵团,啊,英雄的生产兵团,当年开发过南泥湾,革命传统代代传。一手持枪去战斗,一手拿镐来生产,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永远战斗在反修最前线”。当时还有不少连队也自编了队歌。

       那时的文化娱乐以文艺宣传队演出、歌曲传唱为主,不少团级单位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成为知青文娱生活的主要形式。当时的三团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在上海知青叶萍珍等人组织带领下,由20余名各地知青脱产组成,其水平和影响在全师乃至全兵团都出类拔萃。宣传队员个个身怀绝技,富有文艺才华,他(她)们塑造的舞台形象“杨子荣”“少剑波”“小常宝”“阿庆嫂”“郭建光”等,栩栩如生,孤履危行,成为知青及职工家属孩子们,一天到晚挂在嘴边的话语。时至今日,知青老头、老太们聚会时,还是不叫名字喊“角色”(如胡传魁、座山雕等)。在纪念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时,原副团长、上海知青徐东明,邀请当年三团文艺宣传队原班人员又做了一次精彩的专题演出。更令人感动的是,原三团文艺宣传队队员、上海知青唐桂娣带病与先生、哈尔滨知青张新民仍活跃在当下舞台,他俩的节目在《北京卫视》、《湖南卫视》、《黑龙江卫视》播放,深受全国观众欢迎。上海知青程庆民,战友情谊深厚,近年几次邀请数十知青战友去她家文艺聚会,先生余建新墨迹飞舞,大家吹拉弹唱,重温当年,好不惬意!

 

 

       在团文艺宣传队的影响带动下,不少连队也组织了业余知青文艺宣传队,三营四十五连可谓是兵团文艺生活的一个缩影。该连业余文艺宣传队排练的、以本连战备及生产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自编自演节目达到二十余个,天津快板、京剧选段、乐器演奏(小提琴、手风琴)、合唱独唱、相声小品、话剧舞蹈等,演出时间长达三小时,当地职工的“二人转”等节目也参与其中。文艺宣传队在全团各连队演出多场,广受欢迎,为稳定知青思想,活跃业余生活,促进边疆文明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时的精彩一幕至今令人难忘:文艺晚会设在知青大食堂,职工、家属、孩子、知青600多人挤得密不透风,就连过道上、窗台上、舞台上都坐满了人。乐曲响起,大幕拉开,压轴节目芭蕾舞剧“白毛女”片断开始登場。小提琴拉出了“白毛女”婉转动人的旋律,在“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歌声中,喜儿(北京知青陈玉英饰)出场了!只见二十岁的她,四肢修长,身材匀称,翩翩起舞,,阳光晒红的脸无需胭脂,劳动锻炼给了她健美与活力,这位捆草模范,气质与喜儿如同一人,只是几个专业的芭蕾柔美动作,就把台下人群惊得目瞪口呆。人们瞪大了眼睛欣赏着这北大荒草房里的芭蕾艺术。演出结束,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城市文化与大荒土地的结合,使乡间散发出一道健康清新、精神富腴的光芒!

 

 

       据了解,在三团知青中,先后涌现出一批绘画、音乐(歌曲)、小说等文学艺术作品,仅四十五连一个连队的知青,就创作出歌颂祖国边疆、农场劳动人民、当地风土人情和知青生活的歌曲20首。有的还在上海市和全国举办的各种展会上展出(演出)。

        尽管当时知青们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他们创作的文艺作品,还有些单调、有些口号化、有些土气,但却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豪迈而热烈,朴实而雄浑,直白而深沉。

听,这是一位知青文宣队员创作的歌曲(歌词):

我踏着边疆的大路走,

一路歌声不停口;

金黄的麦啊圆圆的豆,

香飘万里赛美酒;

麦里有我们流的汗,

豆里有我们加的油;

麦浪滔滔连四海,

豆粒滚滚送五洲;

边疆大路宽又广,

兵团战士庆丰收,庆丰收。

 

 

       短小精悍,风趣幽默,扎根乡土,大荒情怀!

       当年,我们就是在这歌声中儲存了自己的记忆;当下,我们又在这歌声中寻找着自己的情感……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铃儿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1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秋华2022-01-15 15:26:44

    拜读学习,谢谢老师精彩分享!

    举报

  • 浦江思源2022-01-15 09:52:59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群邈邈评论: 读毕老师的文章,颇有同感。 记得我们群里的王部长、毕老师康康、浦江客好像都是黑龙江知青,我是新疆知青,一个东北,一个西北。但我们都是知青,我们都是兵团战士。我们有许多共同点。最近我为新疆知青写的2本书分别写了“序言”,其中一本是新疆《兵团日报》副总编丁言鸣写的《知青部落》,另一本是由新疆塔里木大学党委副书记郑连真编的《边疆往事》图片集。两本书不约而同都有“文艺生活”这一章。因为青春总是美好的,那是我们的锦瑟年华。那是多梦的年龄。文艺最能排遣生活的艰辛和思亲的苦闷。 因为优秀的文艺就一副良药,它能滋养人的心灵,唤醒人们的精神,激发出人的斗志,毕老师抓住了文艺的真谛!为毕老师点赞!

    举报

  • 浦江思源2022-01-14 12:20:32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群浦江客评论:拜读佳作,感慨万千。黑龙江军垦知青的经历几乎是一样的。那年,知青的激情和才华无处安放,只能是绽放在文艺活动中。劳作之余,编排节目,逢年过节和重大政治活动时,欢歌起舞,粉墨登场。不过,那时的文艺活动确实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我们二师出了姜昆、师胜杰两个著名相声演员。文艺演出,是当年知青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连队的盛大节日。

    举报

  • 浦江思源2022-01-14 11:03:31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群张载养评论:毕老师《那时的青春》,将我带入了陌生的环境(我没去农村生活过),但我能想象和感受那时同龄人的青春热情。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艰苦环境中激荡、弥漫的乐观主义,和那带点土气、绝不俗气的艺术气息。 那样的时代和环境,营造了一种特殊的人生,也铸就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我遇见过很多这样的兄弟姐妹,他们带有明显的过往印记,有的让人心疼爱怜,有的让人肃然起敬! 在我们思源群里,就有好几位这样的“黑兄黑妹”“农友乡亲”,他(她)们拥有的过人素养,展现的别样风采,让我们印象深刻,羡慕不已。 那时的青春已经转化为如今的晚晴,但这不是逝去,而是一种转换与新生。形态有异,韵味神似,同样斑斓多彩,依然让人沉浸!

    举报

  • 浦江思源2022-01-14 11:01:18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群开凯评论:《那时的青春》在毕老师的笔下已然成为系列了!这篇(文艺篇)的代入感尤其强烈,将那时的兵团农场年轻一代的风采,刻画得生动形象虎虎生威!不怕风雨,不怕艰难困苦,通过一场又一场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还原了那时的青年战士斗志昂扬的一个个感人的场景!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艰苦异常的北大荒造就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国之栋梁。点赞佳作!向那时戍边御敌、生产出无数的优质粮棉油的农垦战士们致敬!向小分队队员们致敬!向毕老师致敬!

    举报

  • 浦江思源2022-01-14 10:58:54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群周雪芳评论: 毕老师描写知青生活的佳作甚是感人!这让我想起曾是黑龙江知青的大哥。大哥与毕老师一样,多才多艺,也是位文艺青年,他的文章曾在黑龙江多家报纸刋登,特别喜欢琴棋书画,是农场文艺轻骑兵的带头人。 毕老师描摹的每一个场景,都记录了一代知青的峥嵘岁月。天是屋顶地是床,锤炼了他们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的优良品格。就是这样一代人,如今像金子一样洒落在祖国大地上熠熠生辉,担起了国家和人民的重任!为毕老师佳作点赞,为毕老师佳作贺彩!谢谢!

    举报

  • 浦江思源2022-01-14 10:54:33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群书虫(王雅萍)评论: 毕老师描摹当年知青生活的佳作进入了“文艺篇”,还真有文艺范儿,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歌让我见到了真的北大荒风情。由此引出当年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知青,在天当房、地当床,广阔天地当舞台的环境里,演出一个个亲草根、接地气、动人心的文艺作品,展现了他们的青春和人生。很多脍炙人口的剧目恐怕在全国各地知青中都曾经是生活的一部分。毕老师的佳作将我们带入了深深的回忆,这些情景,似曾相识,永远难忘。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文艺骨干至今还活跃在文艺舞台上,就像毕老师笔耕不辍一样。佳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代老小孩的缩影!

    举报

  • 华龙2022-01-14 09:30:21

    欣赏老师每天发作品,这个音画与文字是贴切,不需要老师可以删除!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华龙老师的精心制作,为文章增添了色彩和厚度! 举报

  • 华龙2022-01-14 09:28:54

    举报

  • 石腊红2022-01-14 08:14:56

    点赞佳作! 生动的文字,真切的情感再现了当年知青的苦中有乐,展现了一代知青的风采。诚如文末所言:“就是在这歌声中儲存了自己的记忆;当下,我们又在这歌声中寻找着自己的情感……”。

    举报

  • 秋思梦景2022-01-14 06:53:05

    赞赏老师精彩博文!为知青文艺兵点赞!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