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叟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灰衣主教”苏斯洛夫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09月18号 12点 阅读 10168 评论1 点赞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大凡年近70的朋友们都知道1960年代的中苏两党论战,也都听闻过苏联官方首席理论家苏斯洛夫的大名;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大家也从当年的《参考消息》得知苏斯洛夫是这一重大事件的主要推手之一。不过我们对此人毕竟了解不多,根据相关材料现在回过头去看看这样一个人物也颇有意思。

 

——“灰衣主教”苏斯洛夫——

 

    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苏斯洛夫被称为苏联的“灰衣主教”,他是苏联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意识形态专家,曾经为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三代苏联领导人服务。然而,作为名副其实的“斯大林主义者”在1964年的苏联“宫廷政变”里苏斯洛夫不但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是政变集团向赫鲁晓夫发动进攻的第一炮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大林提拔苏斯洛夫做了中央组织局委员和党中央书记,负责大众传媒工作。从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苏斯洛夫用不到十年的时间从一个大学教员一举跃入联共中央。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开始主导去斯大林化的运动。对于一个坚定的“斯大林主义者”而言,苏斯洛夫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他利用了马林科夫与赫鲁晓夫争夺权力的契机,倒向了赫鲁晓夫阵营。赫鲁晓夫这个“反斯大林主义者”,竟然要让苏斯洛夫当他的意识形态掌控者,这令苏斯洛夫也很困惑。不过赫鲁晓夫却有他自己的想法,在赫鲁晓夫看来,虽然斯大林的政治路线有需要修正的地方,但是却也要防止“右倾”,而苏斯洛夫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才华,便是值得赫鲁晓夫利用的。

    赫鲁晓夫时期的意识形态自由化政策迅速在苏联国内催生了大批的“反斯大林主义斗士”。但他们的目的仅限于反对斯大林体制,实现“没有斯大林主义的社会主义”。苏斯洛夫开始领导意识形态界后,经历了短暂的缓冲期,斯大林主义的“回潮”便到来了。大量反斯大林的文学被查禁,最重要的是——意识形态自由化停止了。不同政见者随即开始了反抗——起初是为了抗议官方对斯大林的重新美化和终止赫鲁晓夫的意识形态自由化,但很快他们就表现出了相互之间的政治分歧,唯一的共同点是对苏联的政治高压不满,要求民主和自由。最开始是在沙龙、作协里小打小闹,后来事情 越搞越大,甚至被定位为一个“运动”——“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党和政府对他们的迫害也自然越来越重。枪打出头鸟,苏斯洛夫与谢列平合作,把目标对准了那些影响较大的不同政见者。索尔仁尼琴、麦德韦杰夫被驱逐出境,萨哈洛夫被逮捕、还有些则被关进精神病院。苏斯洛夫在量刑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终于,到了70年代末,苏斯洛夫的行动“大见成效”,苏联境内的不同政见者“就剩下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十个人了”(麦德韦杰夫语)。苏斯洛夫运用冷酷的行政手段镇压他们,但事实上,在苏共政治号召力的下降的勃列日涅夫时代,不同政见者已经拥有了广泛的支持。。普通苏联群众甚至苏共党员,都暗中同情持不同政见者。

    “厨房政治”(苏联人在厨房吃饭的时候总喜欢讲点笑话,发发感慨)成了培养下一代不同政见者的摇篮,各种政治笑话弥漫在苏联的空气中,这些难道都是苏斯洛夫这这个大人物能管得了的吗?即使苏斯洛夫把言论检查进行到底,把窃听器安装到底,“被窝政治”(《东北一家人》中的某个桥段:某人为说一句“党的这个路线有问题” 得锁上门拉上窗帘钻进被窝里交流……)不是也会出现吗?哪怕给每家每户安上监视器,温斯顿·史密斯(他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小说《1984》中试图反叛极权,追求自由与希望的人物。这部小说以其鲜明的倾向性在世界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们不是还会出现吗?毕竟不同政见的源头摆在那里,没法解决——地质结构改变不了,怎么能阻止火山喷发呢?于是,这个苏斯洛夫干脆不管这些“隐藏现象”——只要保证没人敢在红场上闹事发传单就得了。

    1956年匈牙利事件发生,赫鲁晓夫本想和平解决布达佩斯的问题,结果苏斯洛夫在匈牙利的调查工作却推动了苏联红军进兵匈牙利。苏斯洛夫还鼓动赫鲁晓夫和舆论界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进行挞伐、迫害,还挑拨赫鲁晓夫与学术界、文艺界的关系。结果闹出了一系列削弱赫鲁晓夫权威的事件。

    此后苏斯洛夫开始与谢列平、勃列日涅夫等人勾结在了一起,并策划了一场大阴谋。1964年10月13日,赫鲁晓夫结束了黑海度假返回了莫斯科,参加苏共中央紧急会议。赫鲁晓夫刚一到会场,苏斯洛夫便代表中央主席团发表演讲,而核心内容就是批判赫鲁晓夫在思想路线、外交政策等问题上的不当之处。紧接着,其他委员们也纷纷发表了意见,赫鲁晓夫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成为了众矢之的。而这一次,已经没有另一个“朱可夫元帅”来拯救可怜的赫鲁晓夫了。于是,赫鲁晓夫只能平静的接受现实,承认了这场自十月革命以来最平和的政变。

    苏斯洛夫就这样,将自己的主子赫鲁晓夫赶下了台。赫鲁晓夫本想让苏斯洛夫当自己的眼睛,防止自己“右边”的危险。结果,苏斯洛夫虽然很好的完成了主子的嘱托,却把自己的主子推向了“左边”的陷阱。在1964年的“宫廷政变”中,苏斯洛夫不但是知情不报,还充当了谢列平集团的军师和先锋,在这场政变中,苏斯洛夫无疑是“居功至伟”之人啊!

 

根据小逗传媒惠昌《“灰衣主教”苏斯洛夫是怎样把他的主子赫鲁晓夫搞下台的》、尼古拉·叶若夫《两个苏斯洛夫——苏共官僚界的“发达社会主义打手”与“共产主义清教徒”》两篇文章编写。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7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7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