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忆江南,震泽影痕

字体调整: | |

 

    江南的山水古镇是令人难忘的。今年早春二月,在前往绍兴拍梅花的途中,来到了位于长三角腹地的震泽古镇,典型的江南水乡。

    近来高温宅家翻照片。离开震泽虽已过去半年了,镇上的慈云寺红梅花儿开,那小巷的深处,千年古镇的丝韵,特色田园的生态,缭绕于江南山水间的记忆,却一直镌刻在我的心灵中……

    二月,巴士过太湖流域时,窗玻璃上已爬满了蜿蜒的水痕,导航指着绍兴方向,那里的古梅园该到了最好的拍摄期。原来有些风景,本就是在奔赴别处的路上,却意外地遇见了......

 

 

 

 

 

在一拐弯处瞥见牌 “震泽” 二字,像被雨水浸得发暗的朱砂印,就这样闯进了震泽。

 

 

 

   

    进入震泽,沿着新开河岸边缓步而行,经禹迹桥,宝塔街,远望文昌阁,发思古之幽情。

   “禹迹桥”的石拱在新开河面上弯成一道弧线。这座始建于康熙五十四年的古桥,因大禹治水的传说得名,耳际仿佛还回荡着古人治水的号子。桥身东西两侧的对联 “善政惟因,不易大名仍禹迹;隆时特起,重恢古制值尧巡”,将帝王功绩与上古神话巧妙勾连。

    我站在桥堍调整相机里的参数时,发现石缝里竟钻出几簇青苔,在晨光中泛着幽绿。沿着河岸端起相机时,新开河的水汽漫上镜头,刚擦净的镜片又蒙上薄雾。

    蹲身调光圈时,听见桥顶传来相机快门声,原来早有摄影人架着长焦镜头对准了远处宝塔街的飞檐。相视而笑间,彼此镜头里都落进了对方的身影,倒成了这古镇晨景里互为背景的过客。

 

 

 

 

 

 

岸边红梅花儿开,梅树在风里舒展着。镜头里,背景虚化的老屋,梅影与水影缠绵着,这景致倒比预想中绍兴的梅林多了几分流动的韵致。

 

 

 

 

 

如今相册里,绍兴的梅林与震泽的红梅隔着几页纸。但每当翻到这帧震泽红梅时,总能想起沾着雨珠的花瓣,及醇厚的江南味道。

 

 

 

 

 


 

 

    穿过禹迹桥,宝塔街的青瓦便顺着地势起伏,一路蜿蜒至慈云寺塔脚下。这条老街全长不过三百余米,浸着江南的温润,浓缩了古镇的千年精华。

     脚下的青石板是街道的灵魂,雨天里积着浅浅的水洼,倒映着两侧的民居,走在上面听见鞋跟敲出 “笃笃” 的闷响,成了古镇独有的声息。

 

 

 

 

 

 

    沿街的商铺多是明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木柱上雕着茧丝缠绕的螺旋图案,屋檐下悬着的幌子各有特色,这是震泽蚕桑文化最直白的印记。多数铺子还敞着卸下的木板门,推起来发出 “吱呀” 的旧响。

 

 

 

 

 

 

    街道中段藏着几家老字号,转角的 “仁昌顺” 铺子总飘着焦香,老板娘用粗瓷碗盛着刚泡好的茶,热气漫到街面上;隔壁的山水丝绸手作店,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出细碎的金斑。

    原来这条街从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古镇的血脉, 青石板记着往来的足迹,木建筑藏着岁月的故事,让人走在其中,便忍不住放慢脚步......

 

 

 

 

 

 

 

走到街尾时,慈云寺塔已近在眼前,塔影落在新开河的河面里,与行人的身影叠在一起,像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

 

 

 

 

 

转角处撞见慈云寺,慈云寺的山门静静矗立,是座砖身木檐楼阁式的塔,历经沧桑。

 

 

 

 

 

 

 

 

推开木门的瞬间,慈云寺塔下的红梅斜斜探出砖墙,砖的青灰与梅的嫣红在镜头里撞出惊心动魄的美。昨夜该下过微雨,花瓣上凝着的水珠将落未落,在晨光里折射出细碎的虹。

 

 

 

 

 

 

 

    一抹嫣红撞进眼帘,百年红梅正傍着塔身怒放,花瓣舒展,花心的金黄愈发娇艳。这株铁骨红梅已有三百余年树龄,相传是明代作坊主为祈福所植。

     按下快门的瞬间,檐角铜铃恰好轻响,惊起几只在梅枝间穿梭的麻雀,倒像是为这抹春色伴奏。

 

 

 

 

 

   

    绕过了慈云寺,文昌阁在逆光中划出优美的线条。这座建于乾隆三十六年的三层楼阁,四面临水,在晨光中宛如一艘即将起航的画坊......

    正要换广角镜捕捉全貌,眼角余光仿佛飘来宣纸的气息,想象着当年学子们在此苦读的清灯;想起清代诗人张芹 “自有凌云气,还登百尺台”的诗句,看见当年莘莘学子在此登高祈愿的身影。

 

 

 

 

 

 

 

我站在石阶上远眺,只见新开河沿岸新绿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两岸的枕河人家把木窗支起半扇,晾在檐下的蓝印花布随风摆动,倒影在河水里,洇开一片朦胧的靛蓝。远处的白墙黛瓦,古塔与近处的红梅、构成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忽有小船摇过,橹声欸乃间,波纹粼粼,与水面轻轻一碰,便碎成了满河的金鳞,又慢慢聚拢成一片晃动的光斑。

 

 

 

 

 

震泽,太湖流域的自然生态,原本是奔着绍兴古梅园去的,却在导航的偶然提示下,一头撞进了这个被水网织就的梦境。

 

 

 

 

 

 

 

镜头扫过河面,江南的雨水在黑瓦青砖上洒下深浅不一的痕迹,那是时光写在建筑上的诗行,仿佛在诉说着三百年来人来人往的故事。又一次领略了江南的风貌。

 

 

 

 

 

 

 

 

穿巷时遇见挎着竹篮的阿婆,篮里盛着新采的桑叶,与游人聊天。她说慈云寺的梅树有百年了,每年早春都等在这里,等着与南来北往的相机赴约。梅树从不催促谁的行程,只把惊喜藏在转角,等你恰好抬起镜头。

 

 

 

 

 

 

 

    电脑里的照片存储在文件夹中,绍兴的古梅与震泽的红梅隔着百张照片。但我知道,那个在慈云寺塔下屏息按动快门的瞬间,已在记忆里酿成了醇厚的江南味道。

    原来所谓江南的诗意,江南的美从来都生长在这样的土壤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的诗如今成了记忆里不会干涸的水纹,在岁月中一圈圈漾开,永远湿润着江南。

 

文/摄影 国强

2025年8月23日夜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41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41人点赞

国强

广交朋友,快乐生活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郑鼎文2025-08-29 20:56:56

    图文并茂,行云流水。

    举报

    国强 晚上好!多谢郑老师精湛留言鼓励!祝安康快乐! 举报

  • 徐凤平2025-08-25 11:52:58

    图文并茂的散文,读之有味。

    举报

    国强 多谢徐凤平老师精湛留言鼓励!祝安康快乐! 举报

  • 华龙2025-08-24 17:02:10

    公主老师制作摄影音画。http://www.oldkids.cn/blog/view.php?bid=1807864

    举报

    国强 去看了,谢谢华龙老师推荐! 举报

  • 武军2025-08-24 14:37:54

    古城,历史的记忆!佳作欣赏!

    举报

    国强 早上好!多谢武兄留言鼓励支持!立秋高暑,健康快乐! 举报

  • 童心2025-08-24 12:29:42

    存在电脑里的震泽照片,再翻出来,已经酿成了醇厚的江南味道,文字和照片透着诗意,荡漾着美……

    举报

    国强 过往的照片,偶尔打开看看,蛮有味道,然后,思维在涌动,有禁不住的兴奋。多谢童心老师精湛留言鼓励!立秋高暑,祝愿: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举报

  • 沙金2025-08-24 11:22:29

    以探寻红梅为叙事主线,徐徐揭开古镇绵延千年的历史脉络与百年变迁。那句“原来有些风景,本就是在奔赴别处的路上,却意外地遇见了”,作者借此铺开,自然而生动地写尽了古镇的河流、街巷、红梅、寺院,以及古人留存的诗篇。全文既凸显了国强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又展现出其融会贯通的描摹技巧。让读者回味——红梅不仅是风景。它是时间的使者,是过往之人的眼神,是古镇千年脉络中某段尚未断绝的热望。

    举报

    国强 沙金老师的点评,无论是独到的遣词造句,或是大段叙述描绘,都十分精整齐秀,文采盎然,显示沙金老师丰厚的文字功底与文学修养。时值立秋高暑,祝愿:安康快乐!万事大吉! 举报

  • 华龙2025-08-24 10:02:00

    收集图片制作音画所用!

    举报

    国强 谢谢华龙老师,祝安康快乐! 举报

  • 杂食/老牛。2025-08-24 09:54:15

    上午好!是的。多谢!多谢。多谢!国强老师:多谢!多谢。多谢!学习了。这就是:墙外几支梅/不知为谁开/春来发几枝/就当春来早——可好么?白墙黑瓦醉江南/红花几枝鸭先知/不是春色胜似春色/走走看看为谁开——多谢!多谢。多谢!祝福您:夏安——安度一夏也!多谢。学习了。

    举报

    国强 老牛先生的点评绮丽纤细的语言,文采斐然。多谢老牛先生雅评鼓励!值此立秋高暑,祝福:安康快乐!万事大吉! 举报

  • 占峰2025-08-24 09:48:38

    如画古镇似梦情,红梅魂系雨霖铃。枕河人家炊烟起,红尘僻处慈云隐。

    举报

    国强 四句七言,内涵丰富而深邃。多谢占峰老师诗意佳评。立秋高暑,安康快乐!问好! 举报

  • 杨克元2025-08-24 09:25:03

    禹迹桥边的红梅描写得精致绝妙。 那梅影水影、晨雾青苔融于古桥流水, 那摄者互动、游者喜乐融于欢声笑语。 灵韵,比绍兴梅林多流动韵致; 巧遇,这震泽红梅更有江南味。

    举报

    国强 杨克元老师对事物观察细致入微,用独特的语言来表达。深邃的文化底蕴,唯美的境界,对俺是鼓励鞭策。多谢杨老师精湛赐评! 举报

  • 同泰2025-08-24 08:30:45

    国强老师镜头里的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诗意!问好国强老师!

    举报

    国强 同泰老师充满了细腻优雅的文化情趣。多谢老师精湛留言鼓励!立秋高暑,安康快乐!问好同泰老师!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 你没有登录

收藏夹名称

×
×
评论
点赞
分享
导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