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烽火映初心,致敬松江抗战离休干部

字体调整: | |

 

        8月19日上午,在“云间诗韵忆烽火 银龄初心映丹心”——松江区离退休干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诗歌吟诵会上,烽火的印记与岁月的荣光交织,一场特殊的致敬仪式牵动着在场每个人的心。当大屏幕缓缓亮起,五张饱经风霜却目光坚毅的面庞映入眼帘,松江5位亲历抗战烽火的离休干部的故事,如穿越时空的火炬,照亮了那段不屈的历史。

 

 

 

 

 

 

        95岁潘海根的“沪上少年的抗日传奇”,让人们看到战火中少年的成长。彼时还是青涩少年的他,怀揣着对家国的赤诚,在敌占区的阴影中传递情报、组织群众,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反抗侵略的责任。他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少年人在乱世中最纯粹的勇气——“只要能为国家做点事,再危险也不怕”。

 

 

 

 

        98岁刘桂兰的“巾帼支前的坚韧脊梁”,展现了女性在抗战中的非凡力量。作为后方支前队伍的一员,她组织妇女缝补衣物、运送粮草,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将“女子柔弱”的标签撕碎在烽火里。她常说:“男人在前线打仗,我们在后方就要守好家,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份坚韧,是战火中女性最动人的勋章。

 

 

 

 

        98岁王瑜的“白衣为甲的战地芳华”,讲述了医者的使命与担当。在缺医少药的战地医院,她以精湛的医术和无畏的精神,从死神手中抢回一个个战士的生命。炮弹呼啸而过时,她从未退缩,“只要还有一个伤员,我就不能离开”,这句誓言,是医者仁心在战火中的升华。

 

 

 

 

        103岁高明泰的“跨越烽火的革命征程”,记录了一位战士的成长与坚守。从加入抗日队伍的那天起,他辗转多地,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身上的伤疤是勋章,更是对信仰的见证。他常对后辈说:“我们流过的血,是为了让你们不再流血。”

 

 

 

 

        94岁许俊的“战火淬炼的少年担当”,则再现了另一位少年在烽火中的蜕变。他冒着生命危险为游击队送物资,在敌人的搜捕中机智周旋,用勇气与智慧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意。

        当五位老战士的事迹在会场回荡,全场响起久久不息的掌声。随后,“向抗战离休干部致敬”仪式正式举行,松江区委老干部局三级调研员王维忠走上台,为5位老同志颁发鲜花和纪念品。由于身体原因,老同志们未能亲临现场,他们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郑重接过这份荣誉,代为传递这份跨越时空的敬意。

 

 

 

 

        接过鲜花的那一刻,工作人员的眼眶湿润了。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传承老同志们的精神,守护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和平。在场的许多年轻干部表示,听完老同志们的故事,更深刻地理解了“初心”二字的分量,“他们用一生践行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这份精神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学习”。

        烽火虽已远去,但英雄的故事从未褪色。在这场诗歌吟诵会上,银龄们用诗韵回望历史,而五位老战士的事迹,则让这份回望有了最坚实的注脚。他们的青春,在战火中绽放;他们的初心,在岁月中淬炼。向他们致敬,既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让烽火中的勇气与忠诚,永远照亮前行的路。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大海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0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0人点赞

大海

潇洒人生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 你没有登录

收藏夹名称

×
×
评论
点赞
分享
导出图片